「佛教」《百喻经卷下》:92、小儿得欢喜丸喻 ,对于想了解佛学知识的朋友们来说,「佛教」《百喻经卷下》:92、小儿得欢喜丸喻是一个非常想了解的问题,下面小编就带领大家看看这个问题。
原文标题:《百喻经卷下》:92、小儿得欢喜丸喻
【译文】
从前有一个乳母。抱着小儿赶路。途中疲困得很。休息一下就睡着了。这时有人拿欢喜丸给小儿吃。小儿伸手接住。贪着它的美味。不管身上的饰品物件。这人乘机把小孩所挂的项圈、璎珞、衣物都解下拿走了。
出家的比丘也是这样。喜欢到人多混乱喧哗的热闹场所。希图得到一点儿供养。沾染世尘。为欲望所烦恼。丧失了如同财宝的功德戒仪。就好比小孩。贪吃欢喜丸。所有的东西。都被小偷拿走了。
【源流】
《佛说四十二章经》:财色之于人。譬如小儿贪刀刃之蜜。甜不足一食之美。然有截舌之患也。(《大正藏》第十七册第七二三页)
《无明罗刹经》:如蝇堕蜜。得味甚寡。所失甚多。(《大正藏》第十六册第八五四页)
《大庄严经论》卷七:譬如婴孩者。捉火欲食之。如鱼吞钩饵。如鸟网所覆。诸兽坠穽陷。皆由贪味故。(《中华大藏经》第二十九册第六六四页)
《百喻经》
尊者
萧齐天竺三藏求那毗地译
写在前面:
《百喻经》佛教文学经典。以譬喻宣扬佛法义理。全书从《经藏》12部经中取九十八喻。加上引言及偈颂。概称“百喻”。行文短小精悍。诙谐机智。
百喻经
闻如是。一时佛在王舍城。在鹊封竹园。与诸大比丘菩萨摩诃萨及诸八部三万六千人俱。是时会中有异学梵志五百人俱。从座而起白佛言。吾闻佛道洪深无能及者。故来归问唯愿说之。佛言甚善。
问曰。天下为有为无。答曰。亦有亦无。梵志曰。如今有者云何言无。如今无者云何言有。答曰。生者言有死者言无。故说或有或无。问曰。人从何生。答曰。人从谷而生。问曰。五谷从何而生。答曰。五谷从四大火风而生。问曰。四大火风从何而生。答曰。四大火风从空而生。问曰。空从何生。答曰。从无所有生。问曰。无所有从何而生。答曰。从自然生。问曰。自然从何而生。答曰。从泥洹而生。问曰。泥洹从何而生。佛言。汝今问事何以尔深。泥洹者是不生不死法。问曰。佛泥洹未。答曰。我未泥洹。若未泥洹云何得知泥洹常乐。佛言。我今问汝。天下众生为苦为乐。答
92.小儿得欢喜丸喻
昔有一乳母。抱儿涉路①。行道
比丘亦尔。乐在众务愦闹之处⑤。贪少利养。为烦恼贼夺其功德、戒宝、璎珞
。如彼小儿贪少味故。一切所有。贼尽持去。
注释
①涉路:涉。徒步渡水。如登山涉水。远涉重洋。文中引申为”赶“。涉路。赶路。
②钳锁:钳。夹持物品的工具。引申为小孩带在颈上的圈子。装饰品。以示吉祥。。
③罢道:放弃修行。罢。明本作“罴”。
④璎珞:贯串珠玉而成的装饰品。多用为颈饰。
⑤愦闹:愦。昏乱。闹。喧哗。混乱喧哗、热闹的地方。
来源:
1、《百喻经注释与辨析》荆三隆邵之茜著
2、《百喻经注释》弘学注释
3、网文
原文出处:http://www.xuefo.com/nr/article55/548473.html
以上是关于「佛教」《百喻经卷下》:92、小儿得欢喜丸喻的介绍,希望对想了解佛学知识的朋友们有所帮助。
本文标题:「佛教」《百喻经卷下》:92、小儿得欢喜丸喻;本文链接:http://www.fzby666.com/gus/3557.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