自在佛学知识网,分享佛学常识、佛教新闻、佛教故事、佛学经书等知识,是您学习佛学的好助手。
佛像、佛珠
佛像
佛珠

「释迦牟尼」苦来自于欲

  • 佛教故事-自在佛学知识网
  • 2022-10-21 13:00
  • 自在佛学知识网

「释迦牟尼」苦来自于欲 ,对于想了解佛学知识的朋友们来说,「释迦牟尼」苦来自于欲是一个非常想了解的问题,下面小编就带领大家看看这个问题。

原文标题:苦来自于欲

佛教小故事小野人

  佛陀在王舍城的耆阇崛山弘法时。一天早晨。佛陀着衣持钵。准备入城乞食。有一位阿支罗迦叶居士正准备出城办事。在往耆阇崛山的路上。他远远地便看到佛陀。阿支罗迦叶请示佛陀:‘世尊。我心中有一些疑惑。不知您可以为我开示吗?’佛陀告诉迦叶居士:‘现在时机并不恰当。我要先进王舍城里托钵乞食。等回来时再为你解说。’

  但阿支罗迦叶仍一再地请佛陀立即为他开示。佛陀于是答应了阿支罗的请求。阿支罗问道:‘一切苦恼之事。皆是自心生起的吗?’佛陀回答:‘不应如此说。’阿支罗迦叶继续问:‘世尊!苦恼是由他法而生的吗?’佛陀回答:‘不应如此说。’阿支罗迦叶又问:‘这些逼苦之事。是不是自心与他法共生而有的?’佛陀依然回答:‘不应如此说。’

  阿支罗迦叶继续问:‘难道苦是无因而生的?’佛陀回答:‘苦非无因而生。’阿支罗困惑地问

佛教故事大全视频完整版

:‘您说苦非自生、非他生、非自他共生。亦非无因生。难道世间没有种种痛苦?’‘世间实有苦。’佛陀慈悲地回答。

  阿支罗再次请示佛陀:‘既然您说实有苦存在。请为我开示苦的真实义理。’佛陀便开示:‘苦的感受非本来就有。也非他法所生。因此不会是自他共生。也不是无

佛教中小故事 英文版

因而生。真理。应该离开种种相对法。而回归中道。诸佛如来皆说此法:此生则彼生。此灭则彼灭。苦是由于无明而有行。因行而有识。识而有名色。名色而有六入。六入而有触。触而有受。受而有爱。爱而有取。取而生有。有而有生。生而有老死。若无明灭。则万苦皆灭。’

  阿支罗迦叶听闻佛陀开示后。了知苦乃识心执取而生。而破除心当中的无明才是真正的灭苦之道。顿时远离一切垢染。证得初果。于是阿支罗迦叶恭敬合掌。向佛陀禀白:‘慈悲的佛陀。我已明了苦谛之理。从今日起归依佛、归依法、归依僧。尽此一生作佛弟子。愿佛陀为我作证明!’阿支罗在至诚恭敬顶礼佛陀之后才离开。

  阿支罗离开精舍不久。被一只在路旁为保护小牛的母牛所触杀。在临命终时。因六根清净。安详自在往生。

  比丘们在城中乞食时。听到了有关阿支罗迦叶闻佛陀开示。命终无有怖畏的传言。于是在乞食完毕后。便前往佛所请示佛陀:‘世尊。阿支罗迦叶为何能证此无怖畏之报?’佛陀告诉诸比丘:‘阿支罗迦叶已经了悟苦谛之理。能够如实了知法的真义。才能远离怖畏。得大自在。’

  典故摘自:《佛为阿支罗迦叶自化作苦经》

  省思:

  人。因为‘欲’而生此娑婆世界。而‘苦’的来源就是‘欲望’;欲望。则是来自于自身的一念不觉。想要得到自在和解脱。唯有离欲、离念。佛陀三转法轮言:‘此是苦。逼迫性。汝应断。’《佛遗教经》云:‘苦若灭者。即是因灭。因灭故果灭。灭苦之道。实是真道。更无

佛教的故事都哪里来的

余道。’若能从因上努力。保持觉性。不使六根出流攀缘六尘。直接从最根本的起始点下手

佛教故事大全杀子

。即截断其源流。因灭则果灭。离却了生。即无有灭相。真正究竟之乐。当下即是!(当代佛教网--故事网)

 

原文出处:http://www.xuefo.com/nr/article55/552986.html

以上是关于「释迦牟尼」苦来自于欲的介绍,希望对想了解佛学知识的朋友们有所帮助。

本文标题:「释迦牟尼」苦来自于欲;本文链接:http://www.fzby666.com/gus/3408.html。

佛祖

  • 功德无量--- 扫码方法


    一、电脑端:使用微信扫码;


    二、手机端:1、长按图片;2、保存二维码图片;3、打开微信,扫一扫--相册

佛像、佛珠--京东商城宝贝推荐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