自在佛学知识网,分享佛学常识、佛教新闻、佛教故事、佛学经书等知识,是您学习佛学的好助手。
佛像、佛珠
佛像
佛珠

「佛教」莲花执妙色,遇佛离凡尘

  • 佛教故事-自在佛学知识网
  • 2022-10-15 05:20
  • 自在佛学知识网

「佛教」莲花执妙色,遇佛离凡尘 ,对于想了解佛学知识的朋友们来说,「佛教」莲花执妙色,遇佛离凡尘是一个非常想了解的问题,下面小编就带领大家看看这个问题。

原文标题:莲花执妙色,遇佛离凡尘

  经文:世尊在罗阅只耆阇崛山。时有淫女。名曰莲华。善心自生。便弃世事。作比丘尼。独诣山中。行到佛所。未至中道。有流泉水。女因饮水。澡手照影。

佛教因果循环故事

自见面像。姿妍无比。即

佛教神通伤恶人的故事

便念言:“云何自弃作沙门耶且当暂时快我私情。”便即还家。佛知莲华应当得度。乃化作妇人。端丽绝世。胜莲华女。寻路而来。莲华见之。心甚爱敬。即问化人:“从何处来?夫主内外?皆在何许?云何独行而无侍从?”化人答言:“自城中来。欲还归家。虽不相识。可共同行。还到泉水上。”莲华言善。于是二人相将。还到泉水上。化人陈意委曲。谓行路倦乏。即就地睡。枕莲华膝。须臾之顷。忽然命绝。膨胀臭烂。腹溃虫出。齿落发堕。肌体解散。莲华见之。心大惊怖。云何好人忽便无常。此人尚尔。我岂得欠?应当诣佛。精进学道。即至佛所。五体投地。作礼自陈。佛告莲华:“女人有四事。不可恃怙。一者少壮会当归老。二者强健会当归死。三者六亲欢娱会当别离。四者财宝积聚会当分散。”莲华闻法。欣然开解。得阿罗汉。

  译语:世尊(凡是佛。同有十种名号。佛和世尊就是十名之二。这里所说的世尊即是释迦牟尼佛。)在罗阅只耆阇崛山说法时。国中有一淫女。名曰莲华。(华即是花的正字。花是俗字。)他自觉地发出善心。去放下一切世事。出家为比正尼。独自向耆阇崛山走去。为的是要去礼佛。听佛的说法。她走不到一半路。经过一股流泉水。就舀水饮了止渴、洗手的时候照见影子。看见自己的面貌。十分妍丽。于是心上一转念:“我有这样美色。为什么不知利用。反放弃了。去出家呢?不如且慢出家。先享受几年情欲的快乐。再说吧。”主意既定。便即还家。这时佛在山中。知道莲华女应当得度。于是化出一位妇人。端丽绝世。胜过莲华女十百倍。寻路走到莲华家中。莲华一见。心里极度爱敬。殷勤问他人道:“你是从那里来的?丈夫和眷属亲戚都在什么地方?

佛教经商小故事

为什年要一人独行。没有人陪侍?”化人回答说:“我是从城中来的。现在想回家去。既蒙一见如故。敢请送我同行到泉水边!”莲华说:“那好极了。”於是二人同行。走到泉水边。化人娇喘微微。说是行路倦乏了。二人坐下休息。化人把自己的头搁在莲华的膝上。睡倒下去。不料睡下后。立即气绝身死;而且身体立刻肿胀腐烂起来。肚腹溃裂。虫蛆涌出。齿落发脱。肌肉身体登时烂成一堆。不象人的模样。莲华见了。非常惊怕。她想:“为什么这样美丽的人。好好的。忽然会变成这个样子。真是人生无常不能永保。这个妇人尚且如此。我的面貌不如她的娇艳。怎能常久不死?还是赶快投到佛前。努力学道的好。”想罢。就到佛前。五体投地行礼。诉说决意学道的志愿和遇到妇人忽然死烂的事实。佛便告莲华道:“女子有四件事。最是靠不住的。一者。年龄虽然少壮。终会变老;二者。身体虽然强健。终会死灭;三者。六亲虽然欢爱。终要别离;四者。财富虽然积聚。终要分散。”莲华闻法。欣然开解。得阿罗汉果。

  衍义:“三界无安。犹如火宅。”诸佛菩萨以百千方便救度众生。无非要使人脱离这个火宅。得到究竟安乐罢了。世俗人们种种贪著。以为快乐。在修道人看来。都是桎梏。把人束缚得不能出此火宅。而少壮的人最难解脱的。就是有淫欲。世人所谓爱情。所谓恋爱。若是微细推察。那百分之九十九是根源于淫欲的。即使高尚其志。好色而不淫

佛教日行一善故事

。然所好的色身。本是幻有。一旦无常变化。即便肿臭烂裂。虫蛆咂食。就是健康正常的青少年。虽然外色姣好。可是他的身中屎尿污液。也是极不清净的。那又有什么值得爱好的呀。色欲有丝毫不断除。无论如何修持。终不能

佛教故事 魔鬼

出离欲界。何况出离三界呢?

 

原文出处:http://www.xuefo.com/nr/article56/564031.html

以上是关于「佛教」莲花执妙色,遇佛离凡尘的介绍,希望对想了解佛学知识的朋友们有所帮助。

本文标题:「佛教」莲花执妙色,遇佛离凡尘;本文链接:http://www.fzby666.com/gus/3152.html。

佛祖

  • 功德无量--- 扫码方法


    一、电脑端:使用微信扫码;


    二、手机端:1、长按图片;2、保存二维码图片;3、打开微信,扫一扫--相册

佛像、佛珠--京东商城宝贝推荐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