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八关斋戒」受持八关斋戒,转现世贫穷 ,对于想了解佛学知识的朋友们来说,「八关斋戒」受持八关斋戒,转现世贫穷是一个非常想了解的问题,下面小编就带领大家看看这个问题。
原文标题:受持八关斋戒,转现世贫穷
释迦牟尼佛在罗阅祇竹林精舍弘化时。当时有无数已证得道果的弟子为常随众。国内有一位婆罗门。贫穷困乏。无钱又无食谷。他勤奋努力。可是衰运与祸事却紧追不舍。他想尽一切方法。仍然衣食不足。于是他四处问人:“现今这个世间。要怎么做才能让人现世就脱离穷困、有福报呢?”有些人告诉他:“你难道不知道吗?现在大觉世尊出现于世。福度众生。护祐利益一切众生;若欲离苦得乐。见到佛就有机缘得度苦海。如来有四位阿罗汉弟子。摩诃迦叶、大目犍连、舍利弗、阿那律等四位贤士。这四位尊者常行慈悲。给贫困者修福报的机会。利益苦难众生。你若能以恭敬、深信之心。设斋食供养证得道果的贤士。今世就能满你所愿。”
婆罗门听到很多人都这么告诉他。他满心欢喜。在国内四处找各种工作。换得少许财物。于是在自家准备饮食。迎请供养诸贤圣。他用心供养一整日。希望藉此斋供贤圣。能获得脱离贫穷的现世报。供养完毕。诸位贤圣尊者劝婆罗门的妻子差摩。受持八关斋戒。差摩受戒后。诸位尊者即返回精舍。
这一天。国王瓶沙王游毕园林。在回城的路途中。看见有一人因犯王法重罪。被绑在路边的柱子上。人犯看见瓶沙王。悲哀的乞求少许食物果腹;国王怜悯人犯。慈悲应允将给予食物。王就离去。王回宫内。完全忘记这件事。到了半夜想起:“我先前允诺给人犯食物。竟然忘了。”王立即下令差人送食物给人犯。但是整个宫庭内外没有一个人愿意去。大家都说:“现在是半夜。路上恐有猛兽、恶鬼、罗刹。灾难、殃祸可惧。我们宁死于此也不去。”国王想到人犯的饥饿与恐慌之苦。身心都在受罪。国王极为怜愍。当下即宣令国中:“有谁愿意送食物过去给人犯。将赏金千两。”举国上
差摩也听到这个消息。她常听人说:“若世间人受持八关斋者。众邪、恶鬼、毒兽之类。一切恶灾。无法伤害此受持八关斋者。”差摩心想:“我今已受持八关斋戒。众邪、恶鬼无法伤害我。我家贫穷。国王的悬赏招募看似为我所设。我应该勇于承担。”差摩下定决心前往。见到国王时。国王告诉差摩:“你替我送食物给人犯。送达后回来。我一定依约赏金千两。”
于是差摩立即担食前往。一路上身心守持斋戒。无有缺失。出城后渐行渐偏僻。有一罗刹名蓝婆。刚生下五百子。所以极为饥渴。远远的看见差摩走来。想以差摩解决自身饥渴。但是差摩持斋无缺。走近时。罗刹见了差摩反而心怀怖畏。但因饥饿
罗刹又问:“你欲往何处?”差摩回答:“我要送食物给人犯。”罗刹蓝婆说:“我妹妹阿蓝婆住在前面。你经过时。如果遇见她请代为问候。并且告诉她我的情况。我已产下五百子。身体安好。”差摩答应后。继续前行。见到阿蓝婆时。相互问候。转达蓝婆的状况。以及生五百子。母子均安。阿蓝婆听了很欢喜。问说:“你叫什么名字?”回答:“我叫差摩。”阿蓝婆听了欢喜的说:“你名字是安隐。我姊生子。安隐顺利。真是好!我这里有一釜金送给你。回来时记得来取。”
又问:“你欲往何处?”差摩回答:“我替国王送食物给人犯。”阿蓝婆说:“我有一弟。名分那奇。住在前面。你替我问
国内百姓见婆罗门成为豪富之家。各各羡慕。
当时。包括阿难尊者等与会大众。闻佛所说。个个欢喜。依教奉行。
典故摘自:《贤愚经·卷第三·差摩现报品第十九》
省思:
《优婆塞戒经》云:“若能如是清净受持八戒斋者。是人则得无量果报至无上乐。”八关斋戒是佛陀慈悲为在家弟子能够修清净梵行所制定之戒律。差摩因为至心受持八关斋戒之功德。罗刹鬼不敢侵害。又因心存善念。随缘帮助罗刹鬼。而得福报。
婆罗门夫妇从虔敬供养三宝、广培福田。到净心受持戒法。乃至听闻佛陀的教法而成就须陀洹果。皆源于对佛法的信心与实践。若能如是效法行之。必能增长福德。成就人生的真富贵。
原文出处:http://www.xuefo.com/nr/article57/570404.html
以上是关于「八关斋戒」受持八关斋戒,转现世贫穷的介绍,希望对想了解佛学知识的朋友们有所帮助。
本文标题:「八关斋戒」受持八关斋戒,转现世贫穷;本文链接:http://www.fzby666.com/gus/3019.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