自在佛学知识网,分享佛学常识、佛教新闻、佛教故事、佛学经书等知识,是您学习佛学的好助手。
佛像、佛珠
佛像
佛珠

「善财童子」妙闻:善财童子五十三参-第三回拜德雲比丘

  • 佛教故事-自在佛学知识网
  • 2022-10-10 02:30
  • 自在佛学知识网

「善财童子」妙闻:善财童子五十三参-第三回拜德雲比丘 ,对于想了解佛学知识的朋友们来说,「善财童子」妙闻:善财童子五十三参-第三回拜德雲比丘是一个非常想了解的问题,下面小编就带领大家看看这个问题。

原文标题:妙闻:善财童子五十三参-第三回拜德雲比丘

  参妙峰德云长老 问法得忆念诸佛

  智慧光明普见法 证入发心住境界

  善财童子自告别了文殊师利菩萨以后。直向南行。到达胜乐国。登上妙峰山。为了寻访这位行踪不定的德云比丘。善财童子经过七昼夜。终于见到德云比丘在另一个山头上徐步经行。①

  善财童子前去向德云比丘顶礼、右绕②后说:“圣者。我早已发了无上正等正觉的心。可是我还不知道菩萨应怎样学修

佛教目连传奇故事

菩萨行?乃至怎样

佛教故事完整版大全

从普贤的大行中。很快得到圆满?我曾听文殊师利菩萨为我介绍说。你圣者善能诱导教诲于我。令我修菩萨行。我愿圣者大慈大悲为我宣说:菩萨是怎样能成就无上正等正觉的?

  德云比丘听到善财童子的来意后。赞叹说:“善哉!善哉!你这位善男子。已经发了无上正等正觉的道心。你又能请问诸菩萨所修的行门。你有这样的诚心。真是难能可贵啊!”

  德云比丘鼓励善财童子说:“这种不容易求得的菩萨行。你能求得;这种不容易求得的菩萨境界。你也能求得;这种不容易求得的菩萨出离三界之道。你也能求得;这种不容易求得的菩萨清凈道。你也能求得;这种不容易求得菩萨清凈广大的心。你也能求得;这种不容易求得菩萨成就的神通。你也能求得;这种不容易求得菩萨示现的解脱门。你也能求得。这种不容易求得菩萨示现于世界的一切作业境界。你也能求得;这种不容易求得菩萨生死、涅盘门③。你也能求得;这种不容易求得菩萨观察“有为”④“无为”⑤。你也能求得明了;这种心无所著的智慧。就能速满普贤行愿。”

  接着。德云比丘向善财童子介绍了自己所修的“忆念一切诸佛、智慧光明普见法门”。以及修学这些念佛法门⑥的方法和境界。他说:“这一智慧光明普照的念佛法门。能使我常见到一切诸佛国土的种种宫殿。完全庄严的清凈境界。又有使一切众生念佛的法门。随顺一切众生心所欢喜的。完全令他们见到佛。而得到清凈的妙道。又有使众生安住于佛的十力中。而念佛法门能令众生证入佛的十力。又有使众生安住在念佛法门。能见无量佛。听闻正法。

佛教智慧故事动画视频

又有照耀诸法的念佛法门。能完全看见一切诸世界中。众生所造的业。平等无差别的诸佛大海。又有证入不可见处的念佛法门。完全看见一切微细的境界中。诸佛自在神通的事情。又有能住于诸劫中的念佛法门。在一切劫中。能常见到如来的所行所作。无有暂舍。又有住于一切时念佛法门。在一切时都常见如来。和佛同住。不舍离的境界。又有住于一切佛剎的念佛法门。在一切国土中。都看见佛身。相好光明超过一切。没有可以与之相比的境界。又有住于一切世的念佛法门。能随顺自心之所欲乐。而普遍见到三世诸佛的境界

佛教带养故事弟子吗

。……其他还有住于一切境界的念佛法门、又有住于寂灭的念佛法门、又有住于远离的念佛法门、又有住于广大的念佛法门、又有住于微细的念佛法门、又有住于庄严的念佛法门、又有住于能事的念佛法门、又有住于自在心的念佛法门、又有住于自业的念佛法门、又有住于神变的念佛法门、又有住于虚空的念佛法门等等。德云比丘认真而谦虚地说:“我只得到这忆念一切诸佛境界的三昧。以智慧光明普见一切诸佛的法门。但我岂能了解说一切诸菩萨无边的智慧和清凈的行门呢?善男子。在南方有一个国家。名叫海门。在那里有一位圣人比丘。名叫海云。这位比丘以观海为法门。以普眼法云润泽一切。你可以前去。请问他:菩萨应怎样学习菩萨行。修菩萨道?海云比丘能为你详细分别解说。令你发起广大善根因缘。海云比丘将会令你证入广大的助道位。”

  善财童子在德云比丘处。学习到了“忆念一切诸佛境界、智能光明普见法门”和指引后。即向德云比丘顶礼、右绕。然后告辞而退。去寻访他的第二位善知识。

  [注一]经行:是在一定的地方。绕圈回旋。来来去去散步。叫做经行。这是为了防止坐禅时发生睡眠状。经行又可养身疗病.《十诵律》:经行有五种利益:①轻健、②有力、③不病、④消食、⑤意坚固。《三千威仪经》:有五处可经行。①闲处、②户前、③讲堂前、④塔下、⑤阁下。

  [注二]右绕:佛教礼敬仪规之一。即围绕佛、尊者、塔右绕(即顺时针方向行走)一圈(或称匝)、三圈或百千圈。表示敬意。

  [注三]生死门•涅盘门:不住涅盘是生死门。不住生死是涅盘门。

  [注四]有为。原意为“造作”、“有所作为”。亦称“有为法”。与“无为”相对。泛指一切处于相互联系、生灭变化中的现象。以生、住、异、灭为其特征。特指人的造作行为。

  [注五]无为。亦称“无为法”。与“有为”相对。指非因缘和合形成、无生灭变化的绝对存在。原是“涅盘”的异名。

  [注六]念佛法门:此处简略。可详阅原经文。念佛一法。乃上圣下凡共修之道。若智若愚通行之法。以其专仗佛力。故其利益殊胜。经云:“末法

珍重救佛教故事

亿亿人修行。罕一得道。”唯依念佛得度生死。

 

原文出处:http://www.xuefo.com/nr/article57/571030.html

以上是关于「善财童子」妙闻:善财童子五十三参-第三回拜德雲比丘的介绍,希望对想了解佛学知识的朋友们有所帮助。

本文标题:「善财童子」妙闻:善财童子五十三参-第三回拜德雲比丘;本文链接:http://www.fzby666.com/gus/2990.html。

佛祖

  • 功德无量--- 扫码方法


    一、电脑端:使用微信扫码;


    二、手机端:1、长按图片;2、保存二维码图片;3、打开微信,扫一扫--相册

佛像、佛珠--京东商城宝贝推荐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