自在佛学知识网,分享佛学常识、佛教新闻、佛教故事、佛学经书等知识,是您学习佛学的好助手。
佛像、佛珠
佛像
佛珠

「佛教」先当惭于意,然后耻身口

  • 佛教故事-自在佛学知识网
  • 2022-10-02 01:10
  • 自在佛学知识网

「佛教」先当惭于意,然后耻身口 ,对于想了解佛学知识的朋友们来说,「佛教」先当惭于意,然后耻身口是一个非常想了解的问题,下面小编就带领大家看看这个问题。

原文标题:先当惭于意,然后耻身口

  佛住止在阿耨(nou第四声)大泉时。有五百位六神通具足的大罗汉比丘随行。有一日。佛告诉舍利弗。过去久远劫前。当时有佛名尽胜如来、至真、等正觉、明行圆满、善逝、世间解、无上士、道法御、天人师、佛、世尊。尽胜如来弘化于波罗奈国时。随行的有六万八千大罗汉比丘。

  舍利弗!那时。尽胜如来座下有两位比丘:一是已具足六神通的无胜比丘。一是尚未断除烦恼的常欢比丘。

  波罗奈国有一位大富长者名大爱。家中象、马、七宝具足。大爱长者的妻子名善幻。容颜端正无比。无胜、常欢比丘常到大富长者家。接受供养。

  善幻供养无胜比丘衣被、饮食、床卧、医药皆丰厚无缺。但供养常欢比丘的物品极为微

佛教故事阿勇

薄。因为无胜比丘已漏尽烦恼得解脱。具足六神通;常欢比丘则烦恼未尽。未成道果。常欢比丘对于善幻的差别供养产生嫉妒。于是诽谤:“无胜比丘与善幻夫人私通。不以法布施檀越居士。却以恩爱接受供养。”

  舍利弗!当时尽胜如来的弟子常欢比丘即是我的过去身。善幻夫人即是诬陷我的婆罗门女栴(zhan第一声)沙。我因为诽谤无胜比丘的口业罪过。无数千岁在地狱中受各种苦。虽然我已成就佛果。无碍智慧能为六师、比丘众、已漏尽烦恼者、未漏尽烦恼者及诸王、臣民、清信士、清信女说。但因为过去诽谤罗汉比丘的口业余殃。才有多舌童女栴沙。将小木盆藏在腹部。假装怀孕。对我诽谤指责道:“沙门!你独自快乐。却不知道我所受的苦。你使我怀孕。现在即将临产。你应该为我准备生产及扶养小孩所需要的一切事物!”

  那时。与会大众皆低头默然。天帝释以神力化作一只鼠。钻入栴沙的衣服里。咬断缚绑木盆的带子。木盆落地。大众见木盆坠地。真相大白。异口同声的责骂栴沙:“你这个罪人。怎么能起这种极恶的念头。当众诽谤清净无上的世尊?大地若是有知。岂能容你这般极恶之人立足!”众人正在斥责时。地面忽然裂开。火焰从裂开处窜出。栴沙直接堕入其中至阿鼻地狱。

  大众见栴沙堕入阿鼻地狱。阿阇(she第二声)世王也亲眼目睹。惊恐得汗毛直竖。立即起身。合掌长跪问佛:“世尊!此女现在堕入何处?”

  佛回答:“此女所堕。名阿鼻地狱。”

  阿阇世王又问:“此女不杀人亦不偷盗。只是妄语诽谤。为何便堕入阿鼻地狱?”

  佛告诉大王:“我所说的因缘法。有重、中、下。身、口、意三业。”

  阿阇世王又问:“何者为重?何者为中?何者为下?”

  佛告诉阿阇世王:“意业最重。口业处中。身业居下。身业。人皆可见;口业。人皆可闻;意业。人在起心动念时。他人看不见。也听不到。这是内心的活动。所有的言语、行为。都是由意念所发动。”

  王又问:“意念是看不见的。怎么说身、口都是由意念所发动?”

  佛回答王:“若男子、女人想要身行杀、盗、淫。会先思惟对象是谁?何时、何处可行?所以人行动时。心会先盘算、计画。然后实行。这些都源自于意念;而不在身、口。说话也是如此。欲出口时。必然意念先思惟。譬如说在讨论议题的场合。如果有人想一争高下。心里会先盘算:‘要是问到我的意见时。我一定要驳倒对方的论点。为了一争高下。即使他是对的。我也一定要反对到底。’如果自己的论

台湾佛教的故事

点输给对方。意念又会再思惟。设计挑拨是非:‘有人要杀你、破坏你、毁谤你。你要相信我的话。不要相信他人。’这是两舌的恶行。是虚伪的妄语。此造业之人命终之后。一定会堕入地狱。所以。言语是由意念发动。而不在身、口。”

  王又问:“为什么?”

  佛回答王:“因为身行杀、盗、淫。口行两舌、恶口、妄语、绮语。皆受意念指使。意念不动。身、

佛教改变的故事

口就不会作为。所以意念发动一切言语、行为。”

  世尊随即说一偈语:

  意中熟思惟。然后行二事。佯惭于身口。未曾愧心意。

  先当惭于意。然后耻身口。此二不离意。亦不能独行。

  阿阇世王听后。涕泪悲泣。

  佛问王:“王为何哭泣?”

  王回答:“我因为众生无智。不了解身、口、意三事。以致一直造作恶业而悲伤。众生以为身、口为重。却不知意才是最重要的。世尊!我本来也以为身、口较重。意为轻;今天听了世尊的开示。才知意是最重要的。因为如果有人身行杀生、偷盗、邪淫。众人是看得到的;如果有人口行两舌、恶口、妄语、绮语。众人也都会听得到;唯独意念所起的贪、瞋、痴。他人的耳朵听不到、眼睛也看不到。所以。众生以身、口为大。今日闻佛所说。才知道意念为大。身、口为小。因为身、口皆受意念指使。”

  佛再次问王:“你如何知道意念为大。身、口皆受意念指使?”

  王回答:“譬如婆罗门女栴沙。当她要谤毁世尊时。必定是意念先思惟:‘我用小盆绑缚在腹部。假装怀孕。在大众中诽谤佛陀。佛陀将无法辩白。’然后栴沙才付诸言行。所以是意大。身、口小。”

  佛说:“善哉!善哉!大王真正明了了意大。身、口小的道理。”

  佛开示佛法大义后。大众中有八十位比丘证阿罗汉果;二百位比丘得阿那含果;四百位比丘得斯陀含果;八百位比丘得须陀洹果;八万天人与人皆得法眼净;十万人及非人发心受持五戒;二十万鬼神受三皈依。

  于是。世尊说宿缘偈:

  尽胜如来时。我比丘多欢。毁谤于无胜。堕于地狱久。

  以是残因缘。多舌童女来。在于大众中。前立谤毁我。

  宿对终不灭。亦不着虚空。当护三因缘。莫犯身口意。

  今我成佛道。得为三界将。阿耨大泉中。自说先世缘。

  佛告诉舍利弗:“你们见如来众恶已尽、

佛教故事水晶鞋

诸善普具。诸天、龙、鬼神、帝王、臣民、一切众生。皆受如来教化而得度。尚且不能免除宿缘果报。何况是愚冥、未得道的众生?舍利弗!你要教导大众。善护身、口、意。”

  佛说完之后。舍利弗、五百罗汉比丘、阿耨大龙王、八部鬼神。听闻佛所教示。皆欢喜地受持奉行。

  典故摘自:《佛说兴起行经·卷二·佛说婆罗门女栴沙谤佛缘经》

  省思:

  经云:“心是恶源。形为罪薮”。所以要时时刻刻照顾好自己的起心动念。因为一切言行是善?是恶?都是由意念发动。因此修行必须从起心动念处下手。“已生善念令增长。未生善念令速生;已生恶念令灭除。未生恶念令不生”。以

五代十国佛教故事

善护身、口、意三业。

 

原文出处:http://www.xuefo.com/nr/article58/579076.html

以上是关于「佛教」先当惭于意,然后耻身口的介绍,希望对想了解佛学知识的朋友们有所帮助。

本文标题:「佛教」先当惭于意,然后耻身口;本文链接:http://www.fzby666.com/gus/2742.html。

佛祖

  • 功德无量--- 扫码方法


    一、电脑端:使用微信扫码;


    二、手机端:1、长按图片;2、保存二维码图片;3、打开微信,扫一扫--相册

佛像、佛珠--京东商城宝贝推荐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