自在佛学知识网,分享佛学常识、佛教新闻、佛教故事、佛学经书等知识,是您学习佛学的好助手。
佛像、佛珠
佛像
佛珠

「释迦牟尼」释迦牟尼佛生平事略说

  • 佛教故事-自在佛学知识网
  • 2022-10-01 04:30
  • 自在佛学知识网

「释迦牟尼」释迦牟尼佛生平事略说 ,对于想了解佛学知识的朋友们来说,「释迦牟尼」释迦牟尼佛生平事略说是一个非常想了解的问题,下面小编就带领大家看看这个问题。

原文标题:释迦牟尼佛生平事略说

  佛陀降生及出家

  佛陀的家世

  在喜马拉雅山的南麓。有一条恒河的支流。名罗泊提河。古印度时在河谷两岸。散布了十个释迦族的小城邦。其中位于河东的迦毗罗卫城。由于政治修明。最为强大。成为他们当中的盟主。

  因为古印度社会阶级制度很森严。释迦族属高贵的剎帝利阶级之一。所以迦毗罗卫城和邻近的拘利城的释迦族人互通婚嫁。以保持血统的纯净。

  佛陀的降生

  佛陀诞生于西元前六二三年〈相当于中国的周襄王三十年〉的四月初八日。父亲是迦毗罗卫城的城主净饭王;母亲摩耶夫人是拘利城公主。夫人临分娩时依照俗例。要返回娘家拘利城去。途中经过蓝毗尼园。她看见一棵无忧树。花朵盛放。正想伸手采摘。太子便诞生了。

  摩耶夫人那时年过四十。身体衰弱。生了太子七天后便去世。从此。她的妹妹波阇波提夫便负起了抚育太子的责任。

  净饭王晚年得子。后继有人。心中很欢喜。于是和有德望的婆罗门商议。为太子取名乔达摩·悉达多。

  其时。有一位隐居的修道者阿私陀。到来为太子占相。预言太子将来。若是在家。便成为转轮圣王;若是出家。必为觉者。净饭王闻说。不禁愁恼。深恐儿子他日会出家。

  童年的生活

  太子由七岁开始。每天须研习经典;年

佛教故事一言折尽平生福

纪稍长。又要学习骑、射、剑击等武艺。他虽然于文、武二途都渐渐得到很高的造诣。但他最喜欢的。还是思索人生的奥秘:

  生命从何而来?

  人生真正的目的是甚么?

  生命的尽头有没有归宿?

  这些人生问题。就算哲学家也不易解答。年轻的悉达多太子自然也难免迷惘起来。

  有一天。净饭王携太子到郊外游览。太子看到农人们在田中耕种。烈日晒背。满身泥浆。十分辛苦;耕牛拖着笨重的犁耙。弄得皮破血流。行动稍慢即遭鞭打;在翻开的泥土中。有些小虫受了伤。小鸟看到。便飞下来争啄。

  在大自然里。万物弱肉强食。小虫死。小鸟得而生存。生和死。互相依附。每个生命都是极短暂的。最后更不免要死亡。

  悉达多太子在绿油油的树荫下端坐默思。慈悯的心顿生。而厌患世间的意念也深深地印在他的脑海中。

  太子的婚姻

  随着岁月的消逝。净饭王由于年迈力衰。希望太子能继承王位。又忧心阿私陀的预言实现。所以在太子十九岁的时候。便替他娶了聪明贤淑。端丽无双的拘利城的公主耶输陀罗为妃。

  奢华的生活

  父王为太子筑了寒、暑、温、三时的宫殿和美丽的花园。又挑选了不少宫娥彩女来侍候他。希望透过奢华的生活享受使他不要生起出家的念头。

  欢乐的日子。如行云流水般过去。但这并不是太子所要追求的理想生活方式。

  毅然出家

  稍后。太子得到父王的同意。带着待从出游。在东门看见曲背贫困的老人;在南门看见痛苦呻吟的病人;在西门看见送葬中的死人。他看见了这些人生不可避免的苦难。不禁向随从说:

  ‘我非脱离这老、病、死的痛苦不可!’

  不久。太子来到北门。遇见了一位修梵行的沙门;这时太子看见他高雅的仪容。又听到他说出自己

佛教金手指的故事

的出家。是为求脱离老、病、死的痛苦。不禁连声赞许。

  自此之后。太子渴望出家修道。就在二十九岁那年。他的儿子罗睺罗诞生了。在一个午夜。他带着侍从。跨上白马。悄悄出了王宫。向城外驰去。然后进入一座森林。割断长发。脱去服饰。换上袈裟。又遣走侍从。悉达多太子从此成为一个修道者了。

  访道及悟道成佛

  访求道法

  太子离开森林。再继续向东南行。到毗舍离城附近拜访修道者跋伽婆。他在苦行林中。看到许多修苦行的人。用种种奇怪的方法来折磨自己的身体。他们以为只要这样做。来世便可生天。享受快乐。但是不合理的‘苦因’。又怎能得到合理的‘乐果’呢?

  太子认为这种方法。决不能解脱生死。所以住了一晚。便离开了。

  拒绝回宫

  当净饭王听到太子已经出家的消息。心中很悲痛。立即派遣宫中亲信和大臣去追劝太子。他们远远看见太子在一棵树下端坐静思。便上前劝他回宫。太子回答说:

  ‘我出家。是要解脱生、老、病、死的痛苦。立志坚定。决不回宫。’

  朝臣无奈。只好留下憍陈如等五人。陪伴太子学道。

  婉辞让位

  太子继续向南行。渡过了恒河的急流。来到摩揭陀国。在首都王舍城托钵。居民看到他的风姿。赞叹不已。

  国王频婆娑罗知道了。便请他入宫相会。当国王见到他的庄严容貌。听到他的深妙哲理。大为折服。恳切地要求他留下来教化人民。而且愿以王位相让。

  但太子一心寻求解脱生死之道。坚决地谢绝了国王的美意。

  修持苦行

  太子来到王舍城附近的一个林谷。拜访两位著名的宗教大师阿罗逻和郁陀罗。两人认为修道的方法是:应先出家。托钵为生。修习禅定。

  太子留在这里好几个月。禅定境界修得很高。但对解脱生死之道。仍无所得。只好离去。

  辞别以后。太子来到尼连禅河边。迦耶山的南面。会合了憍陈如等五人。便在那里同修苦行。静坐沉思。

  太子每日或隔日进食一麻一米。后来还七日才进食一次。这种刻苦的生活。使他身体消瘦。皮骨相连;一直度过了六个年头。

  放弃苦行

  六年的苦行。仍未能解脱生死。太子无奈。只好放弃这种修行。走进尼连禅河去沐浴。洗涤身上的积垢。还接受牧牛女乳糜的供养。因此身心的健康都逐渐恢复。

  随伴他的憍陈如等五人。却误会他的道念不坚。悄悄地离开他。走到波罗奈国鹿野苑去继续修他们的苦行。

  降伏心魔

  太子独自来到迦耶山。在一棵毕钵罗树下。敷草而坐。发誓说:

  ‘我若证不到无上正觉。宁可让此身粉碎。终不起此座。’

  他在树下静思解脱生死之道。于成道前的一个深夜。在禅定中显现魔境扰乱。魔王派遣魔女来诱惑他。又令魔兵魔将来威胁他。幸而太子的道念坚定。始终不为魔境所动摇。结果魔王不敌。便隐没了。

  悟成道佛

  太子降伏恶魔之后。摒除一切杂念。运用最高的智慧去思考和探索。在十二月初八日黎明。当明星照耀大地的时候。终于豁然大悟。彻见宇宙人生的真相。完成了无上正觉。此后世人尊称他为‘佛陀

佛教欣儿故事

’。

  说法及入涅槃

  度化众生

  世尊自三十五岁在菩提树下成佛后。直到八十岁入涅槃。在这四十多年间。从未间断为众生说法。足迹踏遍了恒河两岸。

  佛陀化度的方针是先度凡夫小智的人。然后化度大智的人。所以说法有浅有深。使到许多众生都离苦得乐。

  度五比丘

  佛陀离开了迦耶山。便准备到跋伽婆。阿罗逻和郁陀罗的修道处。去引导他们走上正途;可是。三人已经先后逝世了。于是只好改往波罗奈国鹿野苑。寻找憍陈如等五位旧同伴。

  这五个苦行者。还以为佛陀以前放弃苦行。是由于立志不坚。所以相约不去欢迎他。但当他们见到佛陀后。竟被他的威德所感召。立即上前

佛教关于分清主次的小故事

恭敬礼拜。聆听佛说‘四圣谛法。终于成为著名的五比丘。

  这是佛陀的第一次说法。所以叫做‘初转*轮’。也从这时开始。成立了一个雏型的佛教僧团。具足了三宝。

  化三迦叶

  佛陀来到摩揭陀国。一路上。不少人受到他的教化而皈依。其中有拜火教的领袖迦叶三兄弟:大哥优楼频罗迦叶。有五百徒众;二弟那提迦叶、三弟伽耶迦叶。各有二百五十徒众。合共一千人。都皈依了佛陀。这时佛陀已为远近所尊仰。

  竹林精舍

  频婆娑罗王知道了。带着侍臣。恭敬地迎请佛陀。虔诚皈依。并且建筑了一座竹林精舍。献给佛陀和他的弟子;这是国王皈依佛陀的第一人。也是佛教拥有寺院的开始。

  佛陀在竹林精舍说法。王舍城著名的外道大师舍利弗和目犍连。听到了马胜比丘所说缘起的道理后。便放弃原来的信仰。带着二百徒众。跟佛出家。后来成为佛陀的左右手。在十大弟子中。舍利弗被誉为智慧第一。目犍连被为神通第一。

  祇园精舍

  在憍萨罗国有一位巨商名叫须达多长者。平日喜欢救济贫苦的人。很受国人敬仰。被尊称为‘给孤独长者’。他来到王舍城受了佛陀的教诲

有关佛教故事画卷是

。得益很大。于是。恳请佛陀到他的国家去。并且花了大量的家财。向祇陀太子买了一座优美的园林。建成祇园精舍。献给佛陀作为说法的道场。

  国王波斯匿也率领了百官大臣。来到精舍。聆听佛陀说法。诚心皈依。

  返国行化

  数年后。佛陀回到祖国迦毗罗卫城探望父王。还为亲族说法。皈依的人很多。跟随他出家的有异母弟难陀、堂弟阿难陀和儿子罗睺罗等人。阿难陀后来长期随侍佛陀。被誉为多闻第一。

  佛陀的姨母波阇波提也皈依了佛。成为第一个出家的女弟子。

  在佛教。出家的男众叫做比丘。女的叫做比丘尼;在家的男众叫做优婆塞。女的叫做优婆夷。合称四众弟子。

  入大涅槃

  后来。佛陀年高八十。他离开王舍城。北行到毗舍离城。适逢饥馑。他惟有遣散了大众。只留下阿难陀一起度过雨季。这时佛陀已经有病。受了铁匠纯陀供献的食物之后。病情加剧。他来到拘尸那城的一条河流。洗了澡。上岸后在两棵娑罗树的中间。由阿难陀铺设了睡床。佛陀枕着右手。侧身而卧。这一晚。有一个外道名叫须跋陀罗求见。佛陀向他说了八正道法。收了他为最后的弟子。

  这时。佛陀在弥留之际。众弟子到来探望。心中感到非常悲痛。佛陀便向他们作出最后的遗训:

  ‘你们不要以为失掉我。便没有导师了。我灭度后。以往所说的言教和戒律。就是你们的导师呀!’

  佛陀吩咐完毕。就在西元前五四三年的二月十五日夜半。右胁而卧。入大涅槃了。

  拘尸那城城主和佛陀的弟子。用最隆重的礼节。为他举行火化;舍利则由摩揭陀国和释迦族的八位城主请去建塔供奉。直到现今。舍利塔还在照耀人间。(节录自香港佛教联合会佛学课本)

 

原文出处:http://www.xuefo.com/nr/article58/579426.html

以上是关于「释迦牟尼」释迦牟尼佛生平事略说的介绍,希望对想了解佛学知识的朋友们有所帮助。

本文标题:「释迦牟尼」释迦牟尼佛生平事略说;本文链接:http://www.fzby666.com/gus/2728.html。

佛祖

  • 功德无量--- 扫码方法


    一、电脑端:使用微信扫码;


    二、手机端:1、长按图片;2、保存二维码图片;3、打开微信,扫一扫--相册

佛像、佛珠--京东商城宝贝推荐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