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乾隆」乾隆皇帝三游普​陀山 ,对于想了解佛学知识的朋友们来说,「乾隆」乾隆皇帝三游普​陀山是一个非常想了解的问题,下面小编就带领大家看看这个问题。
原文标题:乾隆皇帝三游普陀山
传说乾隆皇帝便服私访。三次下江南漫游名山大川。顺便也三次到过普陀名山。因为便服私访。神不知鬼不觉。有谁能识得他是当今皇帝圣驾亲临呢!所以皇帝老子来了。圣山还是形同平日。山上僧众。平日闲来就坐在山门外边、石上或树下谈天说地。甚是安闲自得。他们听到敲梆打板的号令。就齐集斋堂应供吃饭。吃过饭有闲。还是坐在外边说笑谈天。悠哉游哉。难怪顺治皇帝对其超脱尘世。与世无争的体态。曾不无羡慕地慨叹“百年三万六千日。不及僧家丰日闲”。因为普陀山的和尚众多。故也有良莠不齐。鱼龙混杂的事。行为不端的当然也少不了要表露出来。不过也有是罗汉示现。隐德露疵。俗眼凡夫见这些和尚衣履不整。仪表又不壮严。就要生不顺眼之心。下面就说个乾隆便服下江南三游普陀山见“劣僧”的故事:
皇帝便服下江南。明察暗访。漫游各大名山胜境。走遍江河湖海。慕名来到了南海胜境普陀山。他看见的是一派懒散模样。心里已是老大的不高兴。在路行不多时。又见有和尚三三五五的聚在一起吆五喝六。更有个别的口叨香烟。一付油腔滑调的样子。这一下可把乾隆皇帝的怒火更勾弓f起来了。乾隆的父亲雍正和母亲皇后都是大彻大悟的佛教信徒。据传在乾隆为皇太子时。凡有国师(和尚)进宫。雍正皇帝都要命乾隆对他们顶礼下拜。而乾隆则以为自己是皇太子。为什么还要向和尚跪拜行大礼呢?心里总是老大的不愤。只是慑于父亲的严命。只得强忍在胸。暗暗地却对和尚抱有成见。这次他在普陀山看到了如此模样的和尚。心想在宫时母后终是说普陀山的和尚是如何如何有道德。有威仪。却原来还是一班不成器的东西。他回宫以后。把自己在普陀山所见和想法一五一十地禀告了母后。并愤愤地表示。不日要派兵去杀这班坏和尚。太后听了。心中不免吃惊。他不明白皇儿为何对普陀山僧人有如此反感。忙慎重地告诉他。他的祖辈父辈
乾隆不敢违反母后的慈意。把一时存心想要杀僧毁山的恶念搁在一边。但他还是对所见到的那班和尚坏形象耿耿难忘。他第二次便服下江南私访又到了普陀山。打算再看一看那班和尚是否还是如此不成体统。那一日。乾隆刚从埠头登上了岸。就见有许多和尚。口称“阿弥陀佛结结缘”围了上来。化小缘要钱。化缘得到了钱就三五成群在路边、树下义吆五喝六起来。他怀着满肚子气。从前寺走到后寺。但几乎处处都能见到如此模样的“坏和尚“。他们不仅赌博、吃酒吸香烟。还不断地吵吵闹闹、拉拉扯扯。连一点出家人的气味都没有。问他们为何要如此难堪。有人竟回答。这是“海外
乾隆皇帝此时简直忍无可忍。一路愤愤地回到皇宫。脸色还是铁青。他母后见他如此愤怒。便问他这次南巡又碰到什么不如意的事。竟这样不高兴?乾隆又将在普陀山所遇到的“劣僧”一五一十地告诉了母后。还说普陀山和尚什么坏习气都有。真是太肄无忌禅。什么“海外家风”、“罗汉境界”。实在是不服五化。并恨恨地发誓要发兵去杀他个痛快淋漓。一个也不得留。皇太后等儿子发过脾气。还是用好言劝慰。说皇帝是一国之主。不要为一点小事动真心。起杀念。又说那些和尚说“罗汉境界”。也许他们真的是罗汉幻化而来。有意来试试你皇帝的气量的。最后还是一句话:
“皇儿啊。佛功德无量。要不看僧面看佛面呀”。
乾隆第三次便服下江南是有备而行的。他打定主意。如果这次在普陀山还是看到那班和尚如此不恭地恶作剧。不悔改前非。他也不再回宫禀明母后。来个先杀后奏。所以
南无普陀山琉璃世界
大慈大悲~救苦救难~有求必应
广大灵感~千手千眼
观世音菩萨摩诃萨🙏 🙏 🙏
南无阿弥陀佛🙏 🙏 🙏
南无阿弥陀佛🙏
南无阿弥陀佛🙏 🙏 🙏
原文出处:http://www.xuefo.com/nr/article60/603416.html
以上是关于「乾隆」乾隆皇帝三游普​陀山的介绍,希望对想了解佛学知识的朋友们有所帮助。
本文标题:「乾隆」乾隆皇帝三游普​陀山;本文链接:http://www.fzby666.com/gus/2374.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