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婆罗门」释迦牟尼佛广传八:不当国王装哑跛91 ,对于想了解佛学知识的朋友们来说,「婆罗门」释迦牟尼佛广传八:不当国王装哑跛91是一个非常想了解的问题,下面小编就带领大家看看这个问题。
原文标题:释迦牟尼佛广传八:不当国王装哑跛91
释迦牟尼佛广传(下)
全知麦彭仁波切著 索达吉堪布 译
释迦牟尼佛广传 八、禅定品 91.不当国王装哑跛
八、禅定品
91.不当国王装哑跛
久远之前。于印度鹿野苑有一梵施国王。势力强大。并令百姓安居乐业。梵施王娶有一梵积姆王妃。并拥有一梵具湖泊。但国王、王妃始终未生育太子。于是他们便常常祈祷天尊。最终因前世宿缘聚汇。而非祈祷之功。王妃终于有孕在身。此太子前世就曾为得无上菩提而发过愿。且誓愿异常坚定。他此番转生是从地狱超升而来。
具智女人一般均精通五种法:了知男人对自己喜爱程度;何时来月经;孩子何时入胎;入胎后情况;胎儿是男是女。王妃在孩子刚一住胎之时就告诉国王说:“我已有身孕。”国王欣喜万分。
王妃则心中暗想:国王真应行广大布施以积累福德。结果国王果然按王妃意愿如是照做。他还将四方牢狱中被囚禁之人统统释放。王妃又想:我应与国王一起在梵具湖上荡舟赏玩。如此享受生活方为惬意。国王立即满其心愿。携王妃于湖上轻舟荡漾。
王妃最终竟于湖上诞下一身相庄严、遍体金色、能回忆自己前世之具相太子。亲友们得到消息后便为他连续举行二十一天贺诞仪式。在众人商量孩子姓名时。因他于水上降生便名之为水生。水生被八位姨母精心抚养。当他以神通观察自己前世出处时。发现自己曾当过六十年国王。此次降生是刚刚从地狱中转生而来。
水生不由想到:如我再继续主持国政。将来必定再堕地
当同龄伙伴均学会张嘴说话之时。眼见沉默小儿。国王又想到:若水生非为哑巴。恐怕现在也应牙牙学语了。奈何他却无法开口!这孩子真是可怜。我亦因之苦不堪言。因水生又跛又哑。他之姓名于是日益被人遗忘。众人都称其为哑跛。国王听闻后自然沉默难言。但内心却痛苦万分。每当有人询问时。他便说:“我虽为国王却一直苦于无亲生儿女。即将面临种姓断绝之困时。历尽千辛万苦终于生下一儿。谁料他却又跛又哑。这让我怎能不心生痛苦?”
诸大臣连忙召集医生前来为太子诊治。众医生在做过详细观察后发现太子聪颖过人。根本无病。他们便对国王、大臣建议说:“太子无有任何疾病。你们最好吓唬他一下。如此可能会令太子状况好转。”
国王听从建议召来一些刽子手悄悄告诉他们说:“你们在表面上稍微吓唬吓唬太子。但千万勿将其真正伤害。”刽子手听命后即准备实施。他们将孩子置于马车上前往鹿野苑城中。当孩子看见丰饶、美丽之城市景观时开口说道:“鹿野苑是空城还是有人居住?”
刽子手急忙将太子带回交与国王。并汇报说:“大国王。太子已开口讲话。”国王将孩子揽入怀中。试探他道:“谁杀?谁打?谁离开生命?谁给何物?”但太子此次则缄口不语。国王只得假装说道:“我要将太子舍弃。”言毕即将太子又交与刽子手。他们则将太子又带往别处。当众人发现一具尸体时。孩子开口说:“此尸为死人所留抑或活人所留?”刽子手迅疾将太子再次交给国王。并言太子已开口讲话。国王再将太子揽入怀中问他:“谁杀?谁打?谁离开生命?谁给何物?”太子又装聋作哑起来。
国王再将他交与刽子手。这回众人又看到一堆稻垛。太子又开口说道:“此垛为无人吃过之垛。还是已被人食用过?”刽子手再将太子带回王宫。向国王汇报说太子几次三番均能开口讲话。结果当国王把他揽入怀中又问他相同问题“谁杀?谁打?谁离开生命?谁给何物?”时。太子则将唇吻又一次紧闭。
国王这次将太子交与刽子手后。令他们在城外园林中假装挖坑以掩埋哑跛。正当众人挖土铲灰之时。太子向驾车者询问为何挖坑。那人回答说:“国王下令要将太子活埋。”哑跛马上想到这些刽子手真真切切可谓杀人不眨眼。平日即以杀人为业。故而他心里顿生恐慌。他急忙说:“若国王答应我善妙条件。开许我行正事。我可亲自于城中步行、讲话。”刽子手火速禀告国王。国王立即回答说:“太子欲得王位。我都可当下答应。”
国王自是兴奋难言。他开始令人将大街小巷全部装饰起来。哑跛则步行抵达城中。众人咸感稀有难睹。刹那间就聚集起成千上万人围观。太子步行到国王脚下顶礼道:“大国王。我非哑跛装哑跛。而今明确表达之。我原本就诸根具足。在回忆前世时。发现自己曾做过六十年国王。以此业力感召。我堕于地狱中受六万年难忍巨苦。因不欲再堕地狱。故而我对王位心生厌离。希望父王能开许孩儿出家证道。”
国王惊讶问道:“一般人厉行苦行、勤行上供下施。目的都为谋求王位。而今王位于你可谓唾手可得。你为何却要将其舍弃?”太子郑重答言:“木鳖果(外观美丽。味道甘美。但有毒。会致人死地)般妙欲不愿享。愿持甘露味般梵净行。”国王又问他:“得王位后可尽享各种快乐。你为何要将之舍弃?”太子则回答父王:“痛苦源头之乐哪里算是真乐。为得真乐受苦又怎能当成苦。请父王一定要开许孩儿出家。我一心想去森林中苦行。”国王再次劝阻道:“孩子。王宫里有鲜花、妙香、美女、饮食、衣物、乐器等一切享乐资具。若去森林中。你只能坐草垫、与猛兽为伍、穿树皮、食野菜水果、饮山泉。既如此。为何还要舍弃王位前往森林?”太子则回答说:“森林中树皮人皮为衣。食水果并与猛兽同住。智者宁如此亦不愿为。得王位而打杀毁来世。请父王一定要开许孩儿出家。我一心想去森林中苦行。”
国王最后只得说道:“我现有三点疑问。若你能圆满解答。我就开许你出家求道。否则就再勿提出此等要求。前些时候你到鹿野苑城中去时。曾说过‘鹿野苑是空城还是有人居住’。请问这是何意?”
太子说道:“大王。我无罪过时你却下令杀害我。而鹿野苑城中竟无一人问一声‘此人因做下何等错事而被处死’。故而我才会思虑是否城中众人均已全部死去。”
国王不觉点头赞叹道:“所答甚妙!不过你为何在见到死尸时要说‘此尸为死人所留抑或活人所留’?”
太子解释说:“如一人因犯罪而被杀。则此尸为死人尸;若一人行善亦被处以死刑。此则为活人尸。我当时发问即为此意。”
国王又称赞说:“所答甚妙!那你看到稻垛时。为何要说‘此垛为无人吃过之垛。还是已被人食用过’?”
太子对这最后一问回答说:“大国王。农夫若在庄稼成熟时将其收割并全部享用。则无剩余种子可供继续播种。同理。若一人以前世所造十善而致今世享有人身。不过若此人不再积极造作十善业。待前世善业耗尽、善根毁灭时。他短暂得到乐趣果后终会堕入恶趣。想及此。我才有上述疑问。”
国王闻言不禁失声痛哭。他泪流满面抱住太子感慨道:“你出家修持去吧。我亦欲为你弟子。”国王言罢又对诸大臣说:“各位大智者。我哑跛太子若不出家会如何?”大臣们回答说:“大国王。他若不出家必当国王。”国王又问他们:“你们儿子又会变为何等人物?”众大臣说道:“均会成国王之臣仆。”国王鼓动众人说:“我哑跛太子已决定出家。你们儿子为何不出家跟随?”众人附和道:“国王如何吩咐。我等照做就是。我们儿子也可追随太子出家。”
当时离鹿野苑不远处有一寂静地。一大慈大悲之仙人修行者住于其中。哑跛与五百童子准备好大批财物后。便一起前往仙人处出家学法。仙人向他们传授教言。众人全都依之精进修持。哑跛于其中首先获得五神通。仙人圆寂后。哑跛将各种妙香放在仙人身上。焚烧后又行供养。接下来他又开始对五百人传授教言。并使其全部现前五神通。
哑跛舍弃王位。至森林中现前禅定之功德。乃释迦牟尼佛因地时所为。
又释迦牟尼佛曾为外道本师。名为美眼。远离执著一切妙欲之贪心。又具有种种神变。他于成千上万众生前宣说无尽清净法门。首先听闻他教法之众。大多都于死后转生梵天天界;有些则转生为人天中有福报者。
美眼本师已获得第二禅定。与他修行境界同等之婆罗门子摧灭、护象等人亦获得同等果位。
释迦牟尼佛曾为外道本师。名为哑跛。具种种神变。对世间妙欲无有贪执。他门下有五百婆罗门弟子。哑跛有次心中暗想:我这些婆罗门弟子为何不能获得五神通?他反复思索原因后终于想到:这些弟子拥有人皮、树皮、净瓶、木棒、浇灌勺(火祭时用以舀油的圆勺)等众多物品。他们占有如此多之财物。哪里还知少欲知足。他们还整日忙于准备蔬菜、莲根。这样“修行”何能得五神通?我一定要想方设法治罚他们。否则他们根本无法摆脱束缚。
哑跛非常精于调化众生之术。他首先告诉弟子们说:“我欲精勤内观。除供养我水果之一婆罗门弟子外。任何人都勿见我。唯除十五日这天。”
制定下这条规矩后。哑跛有次远远望见一只野兽正向自己方向走来。他便自言自语道:“野兽。你来的正是时候。你与我情况相同。只求温饱就已心满意足。但这里有些人并非如此。他们整日忙于寻觅蔬菜、莲根等物。不知餍足。”婆罗门弟子知道后议论纷纷:“规定不允打扰上师之时间已过。我们前去拜见上师。他应能与我等交流。上师既能跟野兽讲话。那也必定能与我们交谈。”于是他们便相拥来到哑跛面前。
但哑跛却未答理他们。众人好生奇怪:上师不对人讲。却对野兽言语。这到底为何?
此时一长有野兽形象之人远远向哑跛处走来。哑跛远望到他后便开口说道:“持有野兽形象者真乃善妙。你只拥有一份净瓶、木棒、浇灌勺等物。只求能解决温饱。而这里有些人却非同一般。他们拥有很多人皮、树皮。还要四处寻觅蔬菜、莲根。永不知餍足。”
众婆罗门弟子这才恍然大悟。原来上师是在赞叹清心寡欲。斥责贪欲之过。他们心想:上师是在治罚我等。从今日始。除必备浇灌勺、净瓶等资具外。余者全部丢入名为常流之江河中。心意已决。他们就决心跟着上师精进修学。力争清净心相续。各人行为皆能如理如法。
待他们对上师恭敬顶礼之时。上师眼见众弟子心与行为皆清净无染。就马上开始宣说能令五神通现前之法门。
当人寿八万岁时。对众生身心造成痛苦、危害之种种因素有:寒热、饥渴、贪欲、疾病、衰老等等。当时有一国王名为具作。于其治下森林中有一烈卓达大树。树旁居住有一如萨拉大树般之婆罗门。名为辐轮婆罗门。也即因地时之释迦牟尼佛。辐轮对五百婆罗门子教授婆罗门秘诀。他有次在寂静地想到:所有人众皆寿命短暂。而来世则真实不虚。既得转世再生。但生已无一不死。看来人在存活时就应修持善法、行梵净行。而现今之人却于有意义之善法不加重视。不过无论如何。我都应出家求法。
辐轮将自己想法告诉诸位弟子。又征询众婆罗门子意见。他们坚定说道:“我们所得一切皆依赖上师传授。既然上师欲出家。我们也跟你前往。”辐轮观众人因缘皆已成熟。就带领他们全部出家学法。他教众人断除五障、修四无量心。人们此时都称他为辐轮大师。
大师又教导诸弟子道:“诸位婆罗门弟子。人寿实为短暂。而生存时却需面对诸多烦恼。人存世时间并非长久。人间充满太多痛苦。人生就如草尖露珠。阳光遍洒大地之时也即露珠消失难觅之际。短暂寿命不得不承担种种苦痛煎迫。这生命真如水中涟漪。又似水上十字刻痕。瞬间即失、了无影踪。就像很快就会被大水淹没之土块、堤岸;迅速就会下沉之入水金刚;疾坠地面之甩向空中之木棍;快速趋向接头处之纺线;同样。人生亦短暂即逝。并始终导向死亡。与前往屠宰场之
辐轮大师能住世八万年。但他依然以人寿为短暂、脆弱。并依此而传法。对我们而言。自他更应以不放逸心精进修持善法。修持禅定与梵净行。此点实为重要、关键。
原文出处:http://www.xuefo.com/nr/article61/611719.html
以上是关于「婆罗门」释迦牟尼佛广传八:不当国王装哑跛91的介绍,希望对想了解佛学知识的朋友们有所帮助。
本文标题:「婆罗门」释迦牟尼佛广传八:不当国王装哑跛91;本文链接:http://www.fzby666.com/gus/2222.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