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佛教」讲经令饿马听经忘食的马鸣菩萨 ,对于想了解佛学知识的朋友们来说,「佛教」讲经令饿马听经忘食的马鸣菩萨是一个非常想了解的问题,下面小编就带领大家看看这个问题。
原文标题:讲经令饿马听经忘食的马鸣菩萨
中印度之国宝--马鸣祖师 公元一至二世纪。中印度出了一位有名的大师。人们尊称他为「马鸣菩萨」。他对大乘佛学起了开端的作用。 他本学婆罗门教。擅长音乐及诗歌。声誉很高。后归依佛法。拜胁长老为师。胁长老是北印度的高僧。他深虑当时沙门中缺杰出人才。佛法渐见式微。没有人能负起弘扬佛法、开导众生的责任。他听说中印度有位出家外道。才识过人。能言善辩;这位外道年轻好胜。自恃才高。要与沙门中学子辩论。他扬言:「如果沙门中没有人敢站出与他辩论。那就说明服输了。从此就不准公鸣犍椎(「犍椎」是古印度召只僧众的一种木制法器)。不得进行僧伽活动。也不得受人供养!」。 胁长者暗想此人定非等闲之辈。很想去会会他;倘有可能。就想度他归依沙门。他不顾年迈体衰。跋涉水地往中印度去。 路上经过一个宝刹。有一群小沙弥见他年老慈祥。就围着他打趣说笑。胁长老毫不在意。对这些天真的小沙弥面露笑容。听之任之。其中有些年龄略大的。看出出长老不是平凡之人。就提出各种问题来向他请教。胁长老总是有问必答。没有一点被难住。沙弥们至此十分钦佩。顿生恭敬之心。第二天长老辞别南下。沙弥们依依不舍。送了他不少路程。 长老到了中印度。故意在被外道占据的那个最大的寺院住下。他门比丘们:「你们做功课时为什么不依法公鸣犍椎呢?」。一比丘说:「长老有所不知。我们这儿来一个傲慢无理的外道。他声称:『你们现在沙门中没有学子。都是一些平庸之人;而且佛法也没有什么了不起!如果你们不服。我们可以比试比试。根据各自的学说。来进行辩论。有本事的。请站出来吧!』。谁知我们有好几位法师。都不是他的对手。从此他就不许我们公鸣犍椎。还占据了我们寺院。我们住持怕惹是非。就委屈地依从他了。」。胁长老听了。安慰道:「你们不要气馁。先去禀明方丈。大胆地鸣犍椎吧。有我来对付好了。」。比丘们来心里有气。今见长
佛教皮影故事
老出言不凡。知他必是高僧。一定具有辩才。就请住持与长老相见。并大胆地打起犍椎来。 那外道在里面听见。气势凶凶地问道:「我不准你们打犍椎。今天为什么又打起来?」。比丘们说:「这不干我等事。北方来了一位长老。是他打的。」。外道说:「此人好大胆。我倒要会会此人!」。 外道见了胁长老。是一个清?的老叟。就责问道:「你这远来的老和尚。大约不知道这儿的规矩吧!」。长老说:「怎么不知道。不知就不打犍椎了。」。外道说:「如此说来。难道你也想跟我辩吗?」。长老说:「你要辩论也可。这有何难?我们佛
佛教故事画头像赚钱
门宽大为怀。素来佛不犯道。你们外道太放肆了。竟敢限制沙门活动。我们佛学博大精深。如大海可谷百川。今天让你知道一下深广也好。」。外道说:「不要夸口了。我倒要看看你的本事。这样吧。我们就订在第七日。让我们邀请国王、大臣、沙门、外道、娑罗门诸大法师。都来参加。看看我们谁胜谁负。」。 至第七日。道场上钟鼓齐鸣。冠盖云集。与会者都来了。胁长老先到。从容地升上高座。仪态自若。微带笑容。那外道后到。态度傲慢。见长老已到。只得于另一旁坐下。他抬头看看长者。见他和颜悦色。情志安逸。端坐庄严。不由地微微暗惊:「这老和尚道风不凡。在这样的大场面处之泰然。可能很有学问。今天得要稍加谨慎。」。 外道定一定神。傲气又上来了。开言道:「今天我们两家辩论。非比平常。得先立个契约。你看可好?」。 长老说:「悉昕尊意。请你说吧。」。 外道说:「如果谁输了。就割去谁的舌头好吗?」。 长老说:「割掉舌头有何用处。我们辩的是学术见解。不是一般人打赌。我看谁输了。就自甘称作弟子。怎么样?」。 外道说:「也好。只要你不怕惭愧。当众拜我。那么谁先提问?」。 长老说:「我年纪老。从远方来。又先在此升座。理应我先提问。」。 外道说:「好。那就请吧。」。 长老说:「要使天下太平。人民丰衣足食。举国欢庆。国王欢喜。当用何法?」。 那外道没有学过治国之道。一时竟答不上来。 长老说:「我们佛教有世法和出法世。这是世法。要使国泰民安。就要从国王做起。爱臣民。轻徭役。薄赋税。多作利国利民之事。使人民安居乐业。天下始能太平。这是很普通的道理。难道也答不上来吗?」。外道面红耳赤。与会者笑声四起。 长老又提了一些世法与出世之法。有不少玄理外道连听都没有听到过。答的支支吾吾。都没答好。轮到外道提问的时候。他想用婆罗门的学说来难住他。那知长老原先也是婆罗门种。对所有经典无不精通。凡有所问。长老都对答如流。令人信服。这下顿时挫了外道的锐气。在大庭广众前。外道只得服输。自称弟子。听从长者为他剃除头发。受沙弥戒。 那外道回到内室。低头闷坐。悒郁不乐。自思:「我才识远震数国。从无敌手。今天怎么输于一个老和尚了。今后还有什么面目做人!」。长老明白他的心意。走到他身边。和善地说:「我们佛法主张诸行无常。诸法无我。你是我见太深了。处处以我为中心。以致一叶障目。使你不能高瞻远瞩。你试想:释迦佛作王太子时。也是信奉外道。他想探索宇宙人生的真理。走出宫廷。苦修六年。使他感到外道学说不能解决他心中的许多疑问。于是独自到菩提树下。又修行了一年。终于在一个晚上的定中。突然见明星而开悟。彻证了无上甚深真谛。从此。他传道四十九年。收了许许多多外道成为弟子。你说。佛学能比外道不高明吗?」。 接着。长老又给外道显示神通。并说:「神通不是出家人追求的目的。比丘应以精研正法为要。」。经一番苦口婆心的解说。至此。那外道方知长老是个得道高僧。心悦诚服。甘拜为师。胁长老说:「你呀。天资聪慧。夙根又厚。只是错入了外道。使明珠沾上了尘土。从今后应该归依正法。精勤学佛。方能使你真正地进觉道。」。那外道彻底醒悟。从此虚心地聆听师父为他讲经说法。认真修学。数年后获得了很大的成就。 再数年。胁长者回北方
佛教禁酒故事
去了。这位比丘仍长住中印度。此时他已博览所有佛学经论。才认盖世。且虚怀若谷。与多年前换了一个人了。沙门与外道都敬服。连国王对他也极尊重。 不久。北印度的小月氏国王起兵来伐中印度。将王城团团围困。只是未动刀兵。中印度国王派使者去询问:「你们长时间的将我王城围困。使我人民遭难。你们为的是什么呢?」。小月氏国王说:「我要你送我三亿金。我即可退兵。」。中印度国王说:「我倾国相赠。也收集不到三亿金。」。小月氏国王说:「你有稀世的两大国宝。足可抵二亿金。难道你不知道吗?」。中印度国王说:「我哪有这样贵重的国宝!」。小月氏国王说:「你藏有释迦佛留下的佛钵。还有一位具有辩才的比丘。你把这两样宝贝赠于我。就足扺二亿金。我可以满足了。」。中印度国王说:「这两样确是我的国宝。但是我不能赠于你。」。 比丘得知此事。就劝说国王:「陛下。你就满足他的要求吧。一则可以退兵。生灵免遭涂炭;二则他单要佛钵与我。说明他心中十分敬重佛法。陛下把我留在国内。只佛化一国。若把我送到他国。我就可以别国去弘扬佛法。让天下都受到佛化的利益。陛下
佛教故事 贪
是归依佛法的。愿国王三思!」。 国王平时对这位比丘甚是尊敬。听了他的开导。经过反复思忖。终于同意了。 小月氏国王马上退兵。迎着佛钵和比丘回国去了。快到京城。举国臣民焚香恭迎。数日后。有有些大臣议论道:「国王啊。佛钵确是稀世之宝。而比丘国内有的是。怎抵得上一亿金呀?」。国王说:「你们只知眼前利益。这位比丘名扬四海。佛学高深。精于说法。而且又是胁长老在世时的弟子。我迎他到本国来弘传佛法。于国于民。都是有很大利益的。」。 一个月后。国王打算请比丘说法。他寻思:「人们说畜生也有灵性。也能受到感化。我何不借此机会试试。」。他就挑选了七匹好马。让它们饿了五日。到第六日早上。召集国内所有沙门。外道、都来听法;同时又命令把饿马系在道场的柱子上。看看饿马是吃草。还是听法。 比丘登坛讲法。他讲的是《佛遗教经》。讲时语词恳切。深入浅出。
佛教故事黄打铁念佛
感人肺腑。场上肃静;连那饿马似也听得出神。尽管饲以草料。它们都不思进食。竖耳谛听。 比丘讲经毕。只闻那七匹饿马一声长鸣。都淋然泪下。国王见此情景。深为感动!由于饿马能解佛经的原故。因此就称这位比丘为「马鸣菩萨」。 以后。马鸣菩萨得到国王的同意。又到别国去弘法。晚年他专门从事著作。著作有《大乘起信论》、《大宗地玄文本论》、《佛所行赞》、《大庄严经论》、《十不善业道轮》等。一直流传迄今。
原文出处:http://www.xuefo.com/nr/article1/5736.html
以上是关于「佛教」讲经令饿马听经忘食的马鸣菩萨的介绍,希望对想了解佛学知识的朋友们有所帮助。
本文标题:「佛教」讲经令饿马听经忘食的马鸣菩萨;本文链接:http://www.fzby666.com/gus/21311.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