自在佛学知识网,分享佛学常识、佛教新闻、佛教故事、佛学经书等知识,是您学习佛学的好助手。
佛像、佛珠
佛像
佛珠

「释迦牟尼」对佛陀最诚敬的供养

  • 佛教故事-自在佛学知识网
  • 2022-08-11 04:09
  • 自在佛学知识网

「释迦牟尼」对佛陀最诚敬的供养 ,对于想了解佛学知识的朋友们来说,「释迦牟尼」对佛陀最诚敬的供养是一个非常想了解的问题,下面小编就带领大家看看这个问题。

原文标题:对佛陀最诚敬的供养

佛教动人的故事

佛陀八十岁那年。抱病来到末罗国的拘尸那城。  那时。佛陀患了严重的腹泻。到城中的沙罗林就无法再走了。遂选择在林中的双树间入灭。  佛陀要求尊者阿难在双树间為他铺床。头朝北。面向西。双足交叠。保持正知正念侧卧。这时。沙罗树虽然不在开花的季节。却开起花来。花朵从树上掉落下来。纷纷落在佛陀身上。除了沙罗树花外。还有更多的曼陀罗花与栴檀香末。从空中飘下。落在佛陀身上。也飘满了附近的地面。空中还响起了乐声与歌声。  对这些奇异的景象。佛陀為尊者阿难解释道:  「阿难!这是一些栖居在沙罗树林。篤信如来的夜叉天神。以奇异的花来供养我。但这不是真正的供养如来。」  「那怎样才算是真正的供养如来呢?」尊者阿难问。  「只有能受持正法。实践正法。随戒、随法而行的。才算是真正的供养如来!」佛陀说。  於是。就有这样的偈颂。将这个情形记录流传下来:    「佛在双树间。偃卧心不乱。     树神心清净。以花散佛上。     阿难白佛言:云何名供养?    

佛教天女散花的故事启发

 受法而能行。觉华而為供。     紫金华如轮。散佛未為供;     阴界入无我。乃名第一供。」注释:  一、本则故事取材自《长阿含第二游行经》、《长部第一六大般涅槃经》  二、佛陀枕右臂。左臂在上。两腿相叠的侧卧姿势。经中以「狮子卧」称之。后来也称為「吉祥卧」。  三、以花供佛。这是

藏传佛教徒还俗故事

现今我们的作法。但佛陀说。这不能算是供养佛。对佛陀真正的供养。是佛法的实践。  四、怎样才是佛法的实践?偈颂中的最后一句。明白地指出是「阴、界、入无我」。这是佛法修学最核心的部分了。「阴、界、入」即五阴(蕴)、六界与六入处。这是佛陀对人的分析。五蕴即是色、受、想、行、识。这是重於心理层面的剖析。六界即是地、水、火、风、空、识。是重於物理性质的剖析。六入处是眼、耳、鼻、舌、身、意。是重於生理层面的剖析。总括

佛教中国成语故事

来说。阴、界、入即是我们身心活动的全部。佛法的修学。是以此為范围的。而修学的内容。就是从中体证「无我」。「无我」即是「我」的否定。这裡说的「我」。是「自性」的意思。印顺法师依据龙树菩萨《中论》〈观有无品〉的前两颂。归纳出「自性」的定义是「自有、常有、独有」(《中观论颂讲记》第二五三页)。而我们所执的自我。「即在此意义上。附入意志的自由性」(《佛法概论》第一五八页)。「无我」即是说:生命中没有任何「自有、常有、独有」的部分。所有的存在。都是因缘条件下的存在。当然也没有什麼绝对自由意志。人们「意志的自由性」中。最粗显的就是「主宰欲」。而在主宰欲的展现中。伤害最大的莫过於愤怒、发脾气了。脾气一来。理智就不见了。伤害性的言词、行动纷纷出笼。而可怕的是伤害越大越觉得痛快。最后。不仅伤害对方。也伤害自己。所以。学佛者对自己发脾气一事。切莫以為理由充分。理所当然而等閒视之了。  五、我们常常可以听到这样的说法:佛法有八万四千法门(修学方法)。有无限的善巧。又说。一切善法皆是佛法。佛法的修学方法。固然為了适应不同个性倾向必须广开法门。然而。烦恼的止息。生命的解脱。却是

佛教关于诚信的故事

学佛者的共同目标。即使释迦牟尼佛也是止息烦恼的解脱者。而止息烦恼与解脱的关键。就在於无我的实践。所以。严格来说。不管您选择了哪一种修学方法。修出离心也好。修慈悲行也好。乃至於日常生活的观照觉察、打坐、参禪、念佛……一定要能将修学的内容。与无我对焦。才算是真正进入了佛法的修学。也才算是对佛陀的礼敬与供养。

原文出处:http://www.xuefo.com/nr/article0/2925.html

以上是关于「释迦牟尼」对佛陀最诚敬的供养的介绍,希望对想了解佛学知识的朋友们有所帮助。

本文标题:「释迦牟尼」对佛陀最诚敬的供养;本文链接:http://www.fzby666.com/gus/2131.html。

佛祖

  • 功德无量--- 扫码方法


    一、电脑端:使用微信扫码;


    二、手机端:1、长按图片;2、保存二维码图片;3、打开微信,扫一扫--相册

佛像、佛珠--京东商城宝贝推荐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