自在佛学知识网,分享佛学常识、佛教新闻、佛教故事、佛学经书等知识,是您学习佛学的好助手。
佛像、佛珠
佛像
佛珠

「文化」二祖慧可大师悟道因缘

  • 佛教故事-自在佛学知识网
  • 2023-03-19 00:29
  • 自在佛学知识网

「文化」二祖慧可大师悟道因缘 ,对于想了解佛学知识的朋友们来说,「文化」二祖慧可大师悟道因缘是一个非常想了解的问题,下面小编就带领大家看看这个问题。

原文标题:二祖慧可大师悟道因缘

三十二岁那年。慧可禅师又回到香山。放弃了过去那种单纯追求文字知见的做法。开始实修。他每天从早到晚都在打坐。希望能够借禅定的力量解决生死问题。这样过了八年。有一天。在禅定中。慧可禅师突然看到一位神人站在跟前。告诉他说:“将欲受果。何滞此邪?大道匪(非)遥。汝其南矣(如果你想证得圣果。就不要再执著于枯坐、滞留在这里了。大道离你不远。你就往南方去吧)!”慧可禅师知道这是护法神在点化他。于是将自己的名字改为神光。第二天。慧可禅师感到头疼难忍。如针在刺。他的剃度师宝静禅师想找医生给他治疗。这时。慧可禅师听到空中有声音告诉他:“这是脱胎换骨。不是普通的头疼。”慧可禅师于是把自己所听到的告诉了他的老师。宝静禅师一看他的顶骨。果然如五峰隆起。于是就对慧可禅师说:“这是吉祥之相。你必当证悟。护法神指引你往南方去。分明是在告诉你。在少林寺面壁的达磨大师就是你的老师。”慧可禅师于是辞别了宝静禅师。前往少室山。来到达磨祖师面壁的地方。朝夕承侍。开始。达磨祖师只顾面壁打坐。根本不理睬他。更谈不上有什么教诲。但是。慧可禅师并不气馁。内心反而愈发恭敬和虔诚。他不断地用古德为法忘躯的精神激励自己:“昔人求道。敲骨取髓。刺血济饥。布发掩泥。投崖饲虎。古尚若此。我又何人?”就这样。他每天从早到晚。一直呆在洞外。丝毫不敢懈怠。这样过了一段时间。有一年腊月初九的

佛教故事动画片极乐世界

晚上。天气陡然变冷。寒风刺骨。并下起了鹅毛大雪。慧可禅师依旧站在那里。一动也不动。天快亮的时候。积雪居然没过了他的膝盖。这时。达磨祖师才慢慢地回过头来。看了他一眼。心生怜悯。问道:“汝久立雪中。当求何事?”慧可禅师流着眼泪。悲伤地回答道:“惟愿和尚慈悲。开甘露门。广度群品。”达磨祖师道:“诸佛无上妙道。旷劫精勤。难行能行。非忍而忍。岂以小德小智。轻心慢心。欲冀真乘。徒劳勤苦(诸佛所开示的无上妙道。须累劫精进勤苦地修行。行常人所不能行。忍常人所不能忍。方可证得。岂能是小德小智、轻心慢心的人所能证得?若以小德小智、轻心慢心来希求一乘大法。只能是痴人说梦。徒自勤苦。不会有结果的)。”听了祖师的教诲和勉励。为了表达自己求法的殷重心和决心。慧可禅师暗中拿起锋利的刀子。咔嚓一下砍断了自己的左臂。并把它放在祖师的面前。顿时鲜血红了雪地。达磨祖师被慧可禅师的虔诚举动所感动。知道慧可禅师是个法器。于是就说:“诸佛最初求道。为法忘形。汝今断臂吾前。求亦可在(诸佛最初求道的时候。都是不惜生命。为法忘躯。而今你为了

佛教故事大全三国演义

求法。在我跟前。也效法诸佛。砍断自己的手臂。这样求法。必定能成)。”达磨祖师于是将神光的名字改为慧可。慧可禅师问道:“诸佛法印。可得闻乎?”祖师道:“诸佛法印。匪(非)从人得。”慧可禅师听了很茫然。便说:“我心未宁。乞师与安。”祖师回答道:“将心来。与汝安。”慧可禅师沉吟了好久。回答道:“觅心了不可得。”祖师于是回答道:“我与汝安心竟。”慧可禅师听了祖师的回答。当即豁然大悟。心怀踊跃。原来并没有一个实在的心可得。也没有一个实在的“不安”可安。安与不安。全是妄想。慧可禅师开悟后。继续留在达磨祖师的身边。时间长达六年之久(亦说九年)。后继承了祖师的衣钵。成

佛教踢猫故事

为禅宗的二祖。据史料记载。二祖慧可付法给二祖僧璨后。即前往邺都。韬光养晦。变易形仪。随宜说法。或入诸酒肆。或过于屠门。或习街谈。或随厮役。一音演畅。四众皈依。如是长达三十四年。曾有人问二祖:“师是道人。何故如是(师父。你是个出家人。出家人有出家人的戒律。你怎么可以出入这些不干不净的地方呢)?”二祖回答道:“我自调心。何关汝事(我自己观察和调整自己的心。跟你有什么相干)!”慧可禅师长于辞辩。他虽无意推广自己的禅法。但是知道他的禅法的人却日渐增多。随着他的影响一天天地扩大。他的弘法活动遭到了当时拘守经文的僧徒的攻击。当时有个叫辩和的法师。在寺中讲《涅槃经》。他的学徒听了慧可禅师的讲法。渐渐地都离开了讲席。跟随慧可禅师学习祖师禅。辩和法师不胜恼恨。于是在邑宰翟仲侃的面前诽谤慧可禅师。说他妖言惑众。翟仲侃听信了辩和法师的谗言。对慧可禅师进行了非法迫害。慧可禅师却怡然顺受。曾无怨色。灯录上记载。慧可禅师活了一百零七岁。寂于隋文帝开皇十三年

佛教故事片下

(593)。谥大祖禅师。  关于慧可禅师的生前开示。《楞伽师资记》卷一中有少许记载。慧可禅师的“略说修道明心法要”云-- “《楞伽经》云:牟尼寂静观。是则远离生死。是名为不取。今世后世。尽十方诸佛。若有一人。不因坐禅而成佛者。无有是处。《十地经》云:众生身中。有金刚佛。犹如日轮。体明圆满。广大无边。只为五荫重云覆障。众生不见。若逢智风。飘荡五荫。重云灭尽。佛性圆照。焕然明净。《华严经》云:广大如法界。究竟如虚空。亦如瓶内灯光。不能照外。亦如世间云雾。八方俱起。天下阴暗。日光起得明净。日光不坏。只为雾障。一切众生清净性

佛教故事分哪三类

亦复如是。只为攀缘。妄念诸见。烦恼重云。覆障圣道。不能显了。若妄念不生。默然净(静)坐。大涅槃日。自然明净。俗书云:冰生于水而冰遏水。冰消而水通; 妄起于真而妄迷真。妄尽而真现。即心海澄清。去身空净也。故学人依文字语言为道者。如风中灯。不能破闇。焰焰谢灭。若净坐无事。如密室中灯。则解破闇。昭物分明。……若精诚不内发。三世中纵值恒沙诸佛。无所为。是知众生识心自度。佛不度众生。佛若能度众生。过去逢无量恒沙诸佛。何故我不成佛?只是精诚不内发。口说得。心不得。终不免逐业受形。故佛性犹如天下有日月。木中有火。人中有佛性。亦名佛性灯。亦名涅槃镜。明于日月。内外圆净。无边无际。犹如炼金。金质火尽。金性不坏。众生生死相灭。法身不坏。亦如泥团坏。亦如波浪灭。水性不坏。众生生死相灭。法身不坏。……《华严经》云:譬如贫穷人。昼夜数他宝。自无一钱分。多闻亦如是。又读者暂看。急须并却。若不舍还。同文字学。则何异煎流水以求冰。煮沸汤而觅雪。……”另有向居士。闻二祖盛化。致书通好云:“影由形起。响逐声来。弄影劳形。不识形为影本。扬声止响。不知声是响根。除烦恼而趣涅槃。喻去形而觅影。离众生而求佛果。喻默声而寻响。故知迷悟一途。愚智非别。无名作名。因其名则是非生矣。无理作理。因其理则争论起矣。幻化非真。谁是谁非?虚妄无实。何空何有?将知得无所得。失无所失。未及造谒。聊申此意。伏望答之。”慧可禅师阅后。回书云:  “备观来意皆如实。真幽之理竟不殊。   本迷摩尼谓瓦砾。豁然自觉是真珠。   无明智慧等无异。当知万法即皆如。   愍此二见之徒辈。申辞措笔作斯书。   观身与佛不差别。何须更觅彼无余。”面所引两段引文。基本上代表了慧可禅师的禅学主张。以及后代禅宗发展的主流。  二祖慧可大师。俗姓姬。虎牢(又作武牢。今河南成皋县西北)人。其父名寂。在慧可出生之前。每每担心无子。心想:“我家崇善。岂令无子?”于是便天天祈求诸佛菩萨保佑。希望能生个儿子。继承祖业。就这样虔诚地祈祷了一段时间。终于有一天黄昏。感应到佛光满室。不久慧可的母亲便怀孕了。为了感念佛恩。慧可出生后。父母便给他起名为“光”。慧可自幼志气不凡。为人旷达。博闻强记。广涉儒书。尤精《诗》、《易》。喜好游山玩水。而对持家立业不感兴趣。后来接触了佛典。深感“孔老之教。礼术风规。庄易之书。未尽妙理”。于是便栖心佛理。超然物外。怡然自得。并产生了出家的念头。父母见其志气不可改移。便听许他出家。于是他来到洛阳龙门香山。跟随宝静禅师学佛。不久又到永穆寺受具足戒。此后遍游各地讲堂。学习大小乘佛教的教义。经过多年的学习。慧可禅师虽然对经教有了充分的认识。但是个人的生死大事对他来说仍然是个迷。 

原文出处:http://www.xuefo.com/nr/article1/13311.html

以上是关于「文化」二祖慧可大师悟道因缘的介绍,希望对想了解佛学知识的朋友们有所帮助。

本文标题:「文化」二祖慧可大师悟道因缘;本文链接:http://www.fzby666.com/gus/20711.html。

佛祖

  • 功德无量--- 扫码方法


    一、电脑端:使用微信扫码;


    二、手机端:1、长按图片;2、保存二维码图片;3、打开微信,扫一扫--相册

佛像、佛珠--京东商城宝贝推荐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