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化」《佛菩萨探访录》:往生实例篇 ,对于想了解佛学知识的朋友们来说,「文化」《佛菩萨探访录》:往生实例篇是一个非常想了解的问题,下面小编就带领大家看看这个问题。
原文标题:《佛菩萨探访录》:往生实例篇
佛菩萨探访录慈云杂志社集辑目录:乐序化解险难篇消灾解厄篇愈病救苦篇往生实例篇综合感应篇●往生实例篇近代往生又一实例慧峻 杨彩月老居士。福建厦门人。现年七十四岁。三十八年逃难来台。随后就皈依了道源老法师。成为三宝弟子。这是本刊采访到北投致远一路一段十巷十一弄二号四楼她女儿家黄太太亲自对我们说的。据她说她母亲皈依佛教以后。早晚课诵持念‘金刚经’‘普门品’‘大悲咒’‘心经’及佛菩萨圣号。始终如一。用功办道。在修持近三十年当中。时常梦中见到阿弥陀佛和观世音菩萨圣相。有一次。耳病发作。梦到观世音菩萨亲切地用竹针为她医治耳病;又有一次梦见阿弥陀佛。闪出万道金光。在一条平坦的大道上。她循著佛的光明向前走著。诸如这些小感应太多也说不完的。杨老居士年事已高。患有心脏扩大症。八月间住入荣总诊治。旋即出院返家疗养。八月二十五日半夜十二时半。杨老居士由于心脏血栓塞病而往生。九月二日入殓火化。奇怪的是—这么大热天。经过了九天。入殓时全身仍柔软如绵。也无异味。面目如生。火化后之次日。由骨灰中捡出了大小舍利子五颗。计有绿色二颗、灰白色二颗、灰玛瑙色一颗。最大的一颗绿色如半透明翠玉一般。长二公分宽一公分半。如打坐形状。看者无不称奇。九月三日那天。将灵骨供奉在狮头山上元光寺塔内。杨老居士就是无量寿长期放生会负责人性梵法师俗家的岳母。我的祖父往生极乐国李其民 我的祖父姓李名冬。今年七十五岁。家住台中县大甲镇顺天里孔雀路十一号。他老人家不幸于民国七十一年九月二十三日晚上十时十五分因脑溢血而过世。当他在发病时。情况危急。家人慌忙地疾送他进大同医疗中心。终因病重药石无效。而于夜晚十时遣车送回自宅。家人此刻都想不出甚么法子。当祖父临终时恰巧叔叔赶回(他是一位修净土宗的居士。时常于台中一带的道场讲经说法)。连同几位修莲宗的大德们来为祖父助念往生。于是准备就绪。从当晚十点十五分到次晨六点半佛号声一直不停诵念著。使本来阴冷的小房子。顿然充满了无限的光明。原本祖父扭曲浮肿的面容。此时成了安详、快乐的笑容。脸色亦显得红润。比生前睡著时更好看。而且肢体柔软。不像原来僵冷的四肢。我本对佛法不甚了解。今睹此景。不由得从内心深处生起一片对佛法的信心。当夜佛号一直诵念时。姑婆也匆忙赶回。脸上布满紧张、哀伤的神情。见室内一片佛号。于是她也跟随众人一同助念。当姑婆集注心力于念佛时。忽见一道金光
佛教故事蛇和狐狸
射入。于眼廉中呈现一尊万德庄严、神采奕奕的金色佛像从西遥遥而来。当时佛陀身放万丈金光接引祖父时。祖父脸上泛起了一片快乐、满足的笑容。姑婆此刻异常地感动。非常激动。却不敢哭出声来。怕对祖父往生有碍。大众助念到早晨六点半。共八个小时。才歇了一口气。虽然众人都感到疲倦。但是心里却高兴得很。在此有一点。我要奉劝诸位大德们。平时就需多念佛。临终时才有把握往生。祖父若平常不念佛。临终时也无法蒙佛接引。往生极乐;也不会感得叔叔、及莲宗大德的前来助念。祖父早年并不信佛法。亦对叔叔念佛一事。认为是迷信。然而在叔叔苦口婆心的劝喻后。才知念佛求生极乐的可贵。是故我亦深深感激叔叔的菩萨心肠。我想祖父此时一定正在西方极乐世界随佛修学呢!但愿一切众生因阅此文。也能对念佛求生往西生大信心。我写此篇灵感录的心愿即在此。谢谢诸位大德。南无阿弥陀佛!记—吕张满大德往生事迹陈智财 吕张满大德。世居花莲延平。早年含辛茹苦。抚育子女。毕生乐善好施。皈依佛门。为佛教慈济功德会会员。晚年不幸罹患癌症。缠病多年。初经荣总、长庚各大医院诊治。稍愈一段时日。终于病体复发。群医束手无策。仅给一些药物止痛于一时而已。平时都由她的女儿及女婿许
佛教讲座故事大全
和祥居士亲侍照料。许居士夫妇。曾受法于西康诺那呼图克图法嗣莲华金刚藏吴润江上师多年。修学精湛;在侍奉汤药之余。曾略劝勉岳母观想念佛。同时夫妇二人也精勤修法。以所修诸功德。回向她老人家及法界诸有情。同登菩提大道。并祈求佛菩萨加被减轻老人家病痛一般末期癌症病患所受的痛苦。要比初期患者重得好几倍。然而据吕张满大德自述。她的痛苦并未加剧。甚至比初期减轻很多。比在住院初期。更能忍受创痛。足证佛菩萨慈光普照。重报轻受。农历七十二年八月三日。在她舍报的当日上午。呼吸急促。延至夜约十时半即与世长辞。享寿六十六岁。全家大小在安详中即依临终法要助念并依中阴救度法应变往生。持续约十二小时多。才换装。在穿衣时。乍见面颊红嫩微带一丝欢欣的神情。身体柔软如棉。吉祥侧卧。情状至为安详。绝非一般人应有的现象。尤其是在辞世数月前病重时。她的右腿无法伸直已达数月。而今不只能伸直。而且柔软如初。双臂柔软更可转过背后。吕大德终生念佛。积善好施。修行佛法。临终获佛菩萨接引超度。往生西方。似无疑问。今略举其事迹。无非让我们要一心一意去学佛。修持不辍。倍增念佛之重要性。追念宋哲昌居士修行胜迹陈智财 宋哲昌居士祖籍浙江。父亲任公职。生活虽然清苦。但家教严谨。于是养成安贫乐道的人生观。宋居士初入社会营商。广结人缘。生意经营得颇有展望;只因他宅心忠厚。常常遭受神教神棍迷惑、摆布。因此生意逐步失利。而终于一蹶不振。后来他虽改变环境。但神棍仍继续纠缠。设陷诈取。进而离间亲友与他疏远。经历一再挫折。使他后来。只要是与信仰有关的事。他都视为畏途。后来他搬到花莲。经营小本生意。平日绝口不谈信仰问题。然而他秉性不变。仍然乐善好施。从不以过去的失败而怨天尤人。自当是承受前世欠债之果!终其一生。闻法时间虽然不长。但他的信心笃实。并非一般人所可比拟。这正是他成道的基石与秘诀。半年多前。在一次偶然的机缘。当华藏上师首座大弟子蔡居士与许居士联袂首度莅临花莲讲述无上密法时。宋居士夫妇恭逢其盛。并蒙五方佛加持灌顶。再经这两位嫡传高人开示正法。始信佛旨真意。慧根深厚的宋居士。至此才奠定坚心密行(克期取证)的信心;尔后陆续参加重要密坛法会。并用心与同门大师兄请益。深深了悟:‘不经一番寒澈骨。焉得梅花扑鼻香。’之过程与历炼;加上他秉持古训:“文穷而后工”的哲理。因此。在修行期间。正是他处在最痛苦、失意的地步。所以。宋居士是学佛逆增上缘修持中的典型与模范。宋居士修无上密。专心持咒。有一天晚上。梦见华藏上师站在空中。当日落西山时。上师满面放光。此后。佛菩萨时常显现在面前。某次花莲法会。他能见到重重七彩光辉自空射入道场。当时他的感觉犹如置身西方世界。就在接受密法的那天晚上。他即梦见自己在一个佛堂里。前面有大圆镜。上师讲法。或在空中飞翔。或在水面行走。或游历西方极乐世界。甚至在梦中所见事物。均与现实事物相符。他是不咎既往、冥索将来、时常提醒嗔心重的人。他甚至时常锻炼自己不为不快情绪而不快。勿为烦恼而益增烦恼。‘应离一切颠倒、妄念、分别、取舍、憎爱。’这是华藏上师法语的精要。要以置身事外的态度。不迎不拒。不可主观反应。同时平常保持清净觉性。无论做什么事。从手、从口、从心。动静之间。显示生活中处处皆是道。宋居士于七月初十未时舍报。许居士有缘自高雄来花莲得见他最后一面。并用大圆满修法。求上师加被导行中阴入毗卢性海。此时华藏上师示现。并赐莲座带宋居士飞虹而去。许居士预知宋居士成就了。必有舍利。当宋居士入棺时。手足绵软。容光依然。待火化后。得白色金刚宝舍利大小数百粒。足证他修行觉位了。最后引用宗萨仁波切所说的话。历代修行的各派大法。以发大菩提心是诸法的上首
佛教里的故事250
。事实上。学佛而不发大菩提心。即属魔军了。所以修习身离作务、语离言说、意离思念。日行不辍。必须了达空假。能出污泥而不染、清净如鸟飞空。来去无踪。宋居士深深体验华藏上师“发菩提心义诀”而夜以继日行持。佛法是超时空、无贫贱、不分高下的。即以宋居士读书不多。存有直心。而心领神会祖师开示;如是悟。如是修。如是持。如是证。验事验心。烦恼当下即是菩提了。沈母秦银仙太夫人往生瑞迹释日常 太夫人江苏崇明县人。生于光绪三十一年(一
佛教故事有丑女
九○五)。享年八十有一。早岁粗知佛法。持斋有年。但仅属乡里间一般之信念而已。逮五年前沈居士回里探亲。力为劝进。始知归心净土。前年因白内障。双目失明。自此常在床蓐。但信念益坚念佛益勤。临终前七日。体力虚衰。不思饮食。时或不省人事。延医诊视。不见病状。血压脉博心脏体温一一正常。据医师之诊断。系老年人体衰之自然现象。但嘱多多照拂。不必入院治疗。亦无需任何药石。家人鉴此情况。恐有不测。乃延请法师。领导家人大众。分班轮流。昼夜不息。在旁助念。启导其正念而扶持之。一意归向极乐世界。其后。直迄太夫人气绝十小时。助念佛声未曾暂停。往生前夕。其女叩问太夫人。需否其子乃宣回家探亲。并及其他事情。均未表意见。继而进劝曰:‘家中一切我们会妥善安排。你但安心跟阿弥陀佛前往极乐世界’。太夫人点头欣然示允。显见其正念分明。了无牵挂矣。临终前。依旧安详如故。但其呼吸渐见微弱。家人因稍多加留意。当时偶觉其嘴唇稍干。乃以棉花蘸水为彼润之。则其呼吸已停。西归安养矣。其家人先已久受沈居士之嘱付。兼有法师在场领导。因而际此升沉之重要关键。均能力持镇静。继续念佛。而且凡有
佛教故事全集在线观看
亲友前来。进门之前。即行嘱妥。世俗情态。一律免除。但随大众同声念佛而已。未几瑞应接连现矣。太夫人呼吸停止后。大众继续助念之际。忽有瑞香。起自各人喉间。随即满室芬芳。向外扩散。而此种香气迥异寻常。为众人素所未闻。瑞香之来。前后共达三次之多。乃至次日。三十多小时后。犹有人闻此瑞香。自太夫人遗体发出。此其一。生西后十小时。为其换装。遗体竟然柔软如生。此其二。按往生时辰为今年(一九八五)九月十一日上午八点十二分。当地气温高达摄氏三十二度。但午后即下大雨。天气得以转凉。次日仍有小雨。保持凉爽。待沈居士伉俪率公子奔丧返里。已经两天之后。展仰慈容。仍如生前。第三日天告放晴。丧礼得以顺利进行。及往火葬。火化方始。天又微洒细雨。识者指谓:此乃龙天护法随喜所降之甘露也。盖以上种种天候之变化。皆与太夫人往生后之人事进行微妙配合。故知亦属佛恩加被之例。此其三。火化后灵骨运往佛寺奉安。灰匣由沈居士捧奉。沈夫人旁坐。灵车进行中。戚友不断念佛。一路念去。佛声遍野。将抵寺时。沈夫人忽闻骨灰匣中太夫人正高声念佛。至进寺车停方止。此其四。奉安圆满。回程途中。沈夫人又闻前面上空中不断唱颂香赞中之‘南无香云盖菩萨摩诃萨’一句。彼初不知声从何来。以为自己心神所致。因试唱之。方觉上空所唱之节拍为快。乃知又系瑞应之一。此其五。以上种种。见者闻者。莫不啧啧称奇。叹为希有。多端瑞应。足证太夫人生西无疑。因特将其经过。据实道来。俾净业同修。得此榜样。励自努力薰修。进而劝化众人。精励念佛。及注意饬终之种种。他年均得同登极乐莲邦也。怡保诺那精舍陈老夫人往生记陈老夫人。原籍广东番禺。甲辰年出生。世寿八十一岁。为吴润江上师之‘契姐’。以此因缘。得获谒见诺那上师。皈依座下。诺那上师并亲赠舍利。预言嗣后将往南洋‘发展’。及至抗战爆发。烽火燎原。老夫人流离失所。辗转来到马来西亚。南来后。便与吴润江上师失去连络。迄至民国五十八年。偶遇王生根居士。因见王居士学佛心切。对密宗亦颇有认识。乃出示当年上海觉圆精舍印刊之“圣救度母修持法”。王如获至宝。遂推测吴上师移居香港之可能性。乃托友人寻访。时吴上师住持诺那精舍于北角名园西街四十九号。讲经说法。济度群生。由于活动频繁。并非无名之辈。故迅即与之连络。从此音讯往来。函授皈依者亦有十余人。民国六十一年。几经艰辛。始请得吴上师莅马宏法。奠定了最古红教在马来西亚之基础。其后上师又曾两次来马宏法。所至之处。座无虚席。皈依弟子约数万人。数十年来。老夫人始终一心净信。精进不懈。复又毅然发心茹素。日惟一餐。过午不食。常现种种瑞应。如天雨舍利等。民国六十八年怡保诺那精舍成立。特恭请老夫人为名誉舍长。民国七十年老夫人移居吉隆坡。企图成立会所。连络有情。以满宿愿。时老夫人已示疾。双腿无力。步履艰难。需人搀扶。方能成行。适值香港陈谢玉居士慨赠莲花生大士密坛。遂如水到渠成。俨然为一简单庄严之道场。一时冠盖云集。颇多有志之士造访。老夫人谆谆教诲。导之念佛。迄至本年初。老夫人已寸步难移。未几口齿迟滞。几乎不能成信。如是者数月。老夫人处之泰然。默默忍受。至七月。自谓恒见种种异相。或大莲花、或缘度母、或诸佛菩萨、众怨亲仇敌。入灭前三日。侍者见老夫人额现白色光圈。约二寸直径。中复有红色日轮。约姆指大小。其上隐约可见一菩萨结跏趺坐。相好庄严。此时老夫人酣然如入梦乡。安详示寂。额上光圈久久不散。次日移灵千佛寺火化场。并由怡保诺那精舍诸同仁亲扶灵柩。荼毗后。得白、红、黑、金色舍利六百余粒。所有骨灰则遵老夫人遗嘱撒之大海。与水族结缘。金色舍利经典不载。香港顾寂曜以为‘金具四德:(1)色无变—喻常。(2)能令人富—喻乐。(3)转作无碍—喻我。(4)体无垢染—喻净。故诸佛菩萨均身金色。’是故老夫人具涅槃四德。已得解脱。汇归性海耶!
原文出处:http://www.xuefo.com/nr/article2/17423.html
以上是关于「文化」《佛菩萨探访录》:往生实例篇的介绍,希望对想了解佛学知识的朋友们有所帮助。
本文标题:「文化」《佛菩萨探访录》:往生实例篇;本文链接:http://www.fzby666.com/gus/20393.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