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寒山拾得」三圣同山(丰干、寒山、拾得) ,对于想了解佛学知识的朋友们来说,「寒山拾得」三圣同山(丰干、寒山、拾得)是一个非常想了解的问题,下面小编就带领大家看看这个问题。
原文标题:三圣同山(丰干、寒山、拾得)
唐太宗贞观年间。天台山国清寺的住持名叫丰干禅师。丰干禅师
闽南语佛教故事视频
一次云游。去赤城山。突然听到一个孩子的哭声。四野无人。禅师急忙奔向前去。见是一个年约十岁的男孩在抽泣。禅师问:「小菩萨。你是谁领出来的?父母在哪?家在什么地方?」孩子回答说:「我是个孤儿。无父无母。贪玩迷了路。家也不知在哪里了。」丰干禅师见他可怜。便领回了国清寺。交给僧人抚养。因这孤儿无名。又是丰干捡来的。僧人们便称他为「拾得」。天长日久。拾得就成了孩子的名字。 几年光阴一过。拾得从一个稚弱童子变成了硕壮少年。能够干些杂活了。丰干便派他去厨房帮忙。择择菜。烧烧火。好替僧人们减轻一些生活压力。这位拾得人倒勤快。只是有个怪毛病。每次干活总将一些
佛教故事光盘dvd大全
剩菜剩饭包好。放到一个竹篓里。这些东西是他为寒山准备的。寒山是谁?国清寺的僧人都知道。他就是隐在山顶「寒岩」的那位怪人。寒山穿著奇怪。僧不像僧。道不像道。又喜欢诗文词藻。经常顺手写上几句。或随口吟诵几声。但
讽刺佛教的故事
他不像普通诗人那样预备文房四宝。也从不积累文稿。只要兴趣来了。便在屋壁竹石之上随手刻下。时间一久。寒岩附近的山石树木、村舍墙壁之上便布满了寒山的诗文。拾得对寒山非常敬佩。很想学得寒山的风范文采。便每日收积国清寺僧人用剩的饭菜。供养寒山。寒山每次下山来国清寺。他必有一竹篓的饭菜送给寒山。由寒山背上山去。 僧人讲究慈悲爱物。自已用不了的东西送给别人。对僧人来说是常事。所以。国清寺的和尚们对拾得的作为也不放在心里。然而。有一件事却令众僧非常难以忍受。那就是拾得经常在深更半夜狂呼乱叫。国清寺地处天台山脚下。附近村民很少。夜里极其安静。拾得突然大喊大叫。犹如平地惊雷。实在吓人得很。众僧无法忍受。便走出来批评他、驱赶他。拾得也不反驳回击。总是抚掌大笑。扬长而去。好象是故意要打破沉静之夜。扰乱僧人的清修。 三番五次之后。僧人们见拾得屡教不改。只好禀报丰干。希望丰干出面管教一下。丰干却对拾得纵容得很。从来不加劝阻。他自己也和拾得差不多。经常在深夜歌唱自娱。这是为什么呢?原来。丰干不是常人。他知道拾得也不是常人。寒山也不是常人。他们到底是谁呢?原来是三圣菩萨的化身。 却说当时的台州刺史名叫闾丘胤。闾丘胤初来台州时。路上突患头疼。
佛教莲花渡人故事
剧痛难止。正好遇上丰干自天台山外出游方路过。丰干便含一口水喷在闾丘胤的脸上。立即治好他的头疼。闾丘胤随即问道:「天台山有什么高贤吗?」丰干回答:「贤人当然有。只是见到他们的人并没真正的认识他们。真正认识他们的人无缘见到他们。你如想见到他们。千万不可以貌取人。寒山是文殊化身。隐迹天台;拾得则是普贤菩萨。看上去却像乞丐。这两位都不是凡人。」闾丘胤闻言。随即上天台访问贤者。仓促之间竟忘了问问眼前这位高僧的名字。因而不知道他就是大名鼎鼎的丰干。 闾丘胤来到国清寺。依照礼节。先求见丰干住持。寺僧将他领到丰干的禅房。丰干当然不在。闾丘胤又要见寒山和拾得。寺僧便领他来到寒山隐居的寒岩。只见有两人坐在一堆篝火前面。正
佛教故事佛说歌曲
不知为何事而纵声长笑。闾丘胤上前施礼。说明来意。寒山、拾得大声喝道:「丰干多嘴多舌。把我们说出来干什么!你这人也是。遇上了阿弥陀佛都不知道。还来找我们干什么?」说罢。二人抚掌大笑。牵手走到山林深处去了。从此。人间再没见到寒山、拾得。丰干也不见踪影了。闾丘胤随即派人将寒山刻在石木墙壁的诗文抄录下来。共有三百余首。这便是流传于世的《寒山子文集》。 在江浙一带。寒山、拾得与丰干的故事几乎是家喻户晓。人人尽知。人们相信。他们就是三位菩萨的化现。
原文出处:http://www.xuefo.com/nr/article2/18479.html
以上是关于「寒山拾得」三圣同山(丰干、寒山、拾得)的介绍,希望对想了解佛学知识的朋友们有所帮助。
本文标题:「寒山拾得」三圣同山(丰干、寒山、拾得);本文链接:http://www.fzby666.com/gus/20298.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