自在佛学知识网,分享佛学常识、佛教新闻、佛教故事、佛学经书等知识,是您学习佛学的好助手。
佛像、佛珠
佛像
佛珠

「释迦牟尼」佛陀弹琴譬喻的教导

  • 佛教故事-自在佛学知识网
  • 2023-03-13 01:43
  • 自在佛学知识网

「释迦牟尼」佛陀弹琴譬喻的教导 ,对于想了解佛学知识的朋友们来说,「释迦牟尼」佛陀弹琴譬喻的教导是一个非常想了解的问题,下面小编就带领大家看看这个问题。

原文标题:佛陀弹琴譬喻的教导

佛陀弹琴譬喻的教导有一次。佛陀来到摩揭陀国王舍城。住在东北方城外的灵鹫山。而尊者二十亿耳。正好也在附近的一处坟场精进修学。  尊者二十亿耳不分昼夜地勤修。不是禅坐就是经行。日夜不离佛陀教导的三十七道品。尊者经行所到之处。经常看得见因为脚磨破皮而留下来的斑斑血迹。引来鸟儿啄食。这么努力的精进修学。却还老是无法突破。一直不得解脱。尊者最初的修学热诚与信心。就这样逐渐逐渐地消耗掉。终于。热诚冷却了。信心动摇了。有一天。他不禁暗自这么想:“在世尊众多弟子中。我算得上是精进修学群里的一个了。可是至今还不得解脱。再这样耗下去有什么用呢?不如还俗回家。用父母亲雄厚财力布施作福。还来得受用些。”佛陀知道了尊者二十亿耳这样的想法。就来坟场开导他。佛陀对他说:“二十亿耳!未出家时。你会弹琴吗?”“会的。出家前我琴弹得还不错。”“那好!当你弹琴时。如果琴弦调得太紧

佛教无始劫的真实故事

。弹出来的声音好听吗?”“不好听。世尊!”“如果琴弦调得太

佛教爱情故事下载

松。弹出来的声音好听吗?”“不好听。世尊!”“如果琴弦调得松紧适中。弹出来的声音好听吗?”“这样就好听了。世尊!”“这就对了。修道人!修学太精进。就像调得太紧的琴弦。反而引起急躁不安;精进不足。就像调得太松的琴弦。又令人懒散懈怠。两者都不能引领你成就。所以。你应当避开这两种情况。做适当的调整。就可以修得解脱了。”尊者二十亿耳听了佛陀这番开导。重新燃起了修学的热诚与信心。常常念着上面佛陀弹琴譬喻的教导。继续修学。不久便成就解脱了。解脱后。尊者二十亿耳心想。应当去向佛陀禀报。于是。就前往拜见佛陀。向佛陀报告他的解脱体证:“世尊!一位

佛教文言文故事

真正的解脱者。不是因为相信而能证入无欲;不是为了名闻利养而能安于远离;不是为了不犯戒而做到无诤。解脱者是因为贪、瞋、痴已尽的缘故。所以能乐于无欲;乐于远离;乐于无诤;乐于爱尽;乐于取离;乐于心不移动。 一位心正解脱的比丘。不会因为他看见了什么。听到了什么。闻到了什么。尝到了什么。触到了什么。意识了什么而退失解脱。解脱者在六根认识境界时。心不会被境界俘虏。始终能

佛教哲理四个故事

维持一贯地清净不杂、坚住不动。能就其因缘。善观生灭无常;善观无常中的寂灭性。就像一座坚固的大石山。任凭哪个方向来的风雨吹打。都不能令其动摇、转移一样。”佛陀听了尊者二十亿耳这番报告后。十分欢喜。随后对比丘们说:“比丘们!解脱的人。应当像这样表白自己的体证。二十亿耳的表白。不卑不亢。平顺真实。他是真的成就解脱了。不是未证说证、自取减损的增上慢者按语:一、本则故事取材自《增支部第六集第五五经》、《杂阿含第二五四经》、《中阿含第一二三沙门二十亿经》、《增壹阿含第二三品第三经》。二、依律典记载。佛世时恒河下游瞻波古城的首富。名叫守笼那。这位首富。因他的家产有二十亿钱。所以大家都叫他“二十亿”。故事中的主角尊者二十亿耳。就是这位守笼那长者的独子。因为尊者有一个富裕的在家背景。所以当他退失道心时。会想到回家从事布施。传闻尊者的脚底长了毛。这项生理特征。引起当时频婆娑罗王好奇的召见。也成为频婆娑罗王推荐他们父子拜见佛陀的因缘。尊者二十亿耳跟随父亲到灵鹫山拜见佛陀。听闻佛陀说法后出家。出家后。因勤于经行。导致细嫩的脚掌常因过度磨擦而皮破血流。所以佛陀建议尊者可以穿皮鞋来护脚。尊者不愿意因此而在僧团中显得特立独行。于是要求佛陀允许大家都可以穿。佛陀答应了。遂成为僧团此项规矩的最初订定因缘。

写佛教的故事的书

(参考《四分律》〈皮革揵度〉、《五分律》〈皮革法〉)   三、故事的主要内容。各版本所载可以说是相同的。但发生地点则差异颇大。今取律典与《增支部》的王舍城灵鹫山版。四、极度自我鞭策的人。其原动力。可能是来自急于成就的迫切感。这种迫切感。还与不能随顺因缘的自我主宰欲有关。伴随迫切感的。经常是急躁不安。急躁不安。属于“掉举”的范围。修学中如果有这种情形出现。应当想想佛陀为二十亿耳所说的调琴弦譬喻。或者平时也可以反省一下。自己有没有这类负面的急迫感。五、信与持戒。是佛法中常见的修学项目。然而。依尊者二十亿耳说。解脱者不是依靠信与戒来成就的。而是关键的贪、瞋、痴止息。可是《阿含经》其他经文不也说信、戒、施、闻、慧的修学吗?这是怎么一回事呢?其实。这中间是可以没有冲突的。因为信仰与持戒是解脱修学的基础。也都要与贪、瞋、痴的止息相关连。相呼应才是。六、“如果琴弦调得太紧。弹出来的声音好听吗?”《增支部第六集第五五经》作“如果琴弦调得太紧。琴调好音。能演奏了吗?”似乎比较合理本文转载自阿含经故事选庄春江http://agama.buddhason.org/book/as/asi.htm 

原文出处:http://www.xuefo.com/nr/article2/21379.html

以上是关于「释迦牟尼」佛陀弹琴譬喻的教导的介绍,希望对想了解佛学知识的朋友们有所帮助。

本文标题:「释迦牟尼」佛陀弹琴譬喻的教导;本文链接:http://www.fzby666.com/gus/20169.html。

佛祖

  • 功德无量--- 扫码方法


    一、电脑端:使用微信扫码;


    二、手机端:1、长按图片;2、保存二维码图片;3、打开微信,扫一扫--相册

佛像、佛珠--京东商城宝贝推荐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