自在佛学知识网,分享佛学常识、佛教新闻、佛教故事、佛学经书等知识,是您学习佛学的好助手。
佛像、佛珠
佛像
佛珠

「孟婆」孟婆之二:孟婆是个职业

  • 佛教故事-自在佛学知识网
  • 2023-03-09 00:17
  • 自在佛学知识网

「孟婆」孟婆之二:孟婆是个职业 ,对于想了解佛学知识的朋友们来说,「孟婆」孟婆之二:孟婆是个职业是一个非常想了解的问题,下面小编就带领大家看看这个问题。

原文标题:孟婆之二:孟婆是个职业

孟婆只是一个阴司的职业,哪个在六道轮回中等不到真爱的人,痴痴情深,情愿放弃轮回,便可以在阴司做孟婆,卖汤给别人喝,直到等到那个真爱他的人记得了他,才会被别人替换,也或者在卖汤的时候看够了负心痴心的人,终于肯放弃了寻觅真爱,才会由别人来做. 传说中一种喝了可以忘记所有烦恼、所有爱恨情仇的东西。当你离开这个世界去到另一个地方的时候。它被端在孟婆手里。奈何桥上。人生在世。多苦多难。这一碗下去。是种释然。彻彻底底地与前世做了一个了断。那些爱过的人啊。那些放不下的事。那些滚滚红尘中的纠葛都会随着“孟婆汤”的入喉。永远凝固于走上奈何桥上那欲言又止、充盈泪水的黯然一回眸。化做缥缈。淡淡散去。是不舍?还是挥刀割袖的决断?都已经不在重要了;因为——忘了。忘了所有种种。在《阎王经》中说。鬼魂在各殿受过刑罚后。依序解送至下一殿。最后转押至第十殿。交付给转轮王。第十殿掌管鬼魂投生。凡被送到这里来准备投生的鬼魂。都会先被押到由孟婆神所掌管的醧忘台下灌饮迷汤。让鬼魂们忘却前生。  相传孟婆汤的做法。先取在十殿判定要发往各地做人的鬼魂。再加入采自俗世的药材。调合成如酒一般的汤。分成甘、苦、辛、酸、咸五种口味。凡是预备投生的鬼魂都得饮下孟婆的迷魂汤。如有刁钻狡猾、不肯喝的鬼魂。它的脚底下立刻就会出现钩刀绊住双脚。并有尖锐铜管刺穿喉咙。强迫性的灌下。没有任何鬼魂可以幸免。相传有一条路叫黄泉路。有一条河叫忘川。河上有一座桥叫奈何桥。走过奈何桥有一个土台叫望乡台。望乡台边有个老妇人在卖孟婆汤。忘川边有一块石头叫三生石。孟婆汤让你忘了一切。三生石记载着你的前世今生。我们走过奈何桥。在望乡台上看最后一眼人间。喝杯忘川水煮。“今生有缘无份”又何必强求? “孟婆汤”是一个中国的古老传说。这在澜子家一本古书上记载着。在那个传说中人是生生世世轮回反复的。这一世的终结不过是下一世的起点。生生世世循环的人无法拥有往世的记忆。只因为每个人在转世投胎之前都会在奈何桥上喝下忘记前程往事的孟婆汤。所以。走在奈何桥上时。是一个人最后拥有今世记忆的时候。这一刻。很多人还执着于前世未了的意愿。却

小和尚 佛教故事

又深深明白这些意愿终将无法实现。就会发出一声长长的叹息。这也是这座连接各世轮回的桥命名为奈何桥的原因。孟婆娘家姓孟。孟婆一生没有嫁人。故而没有夫家姓。孟婆的名字已经被所有人的都忘记了。包括她自己。那年代的名儿。男的大都是刚、勇、强、富什么的。女的就顺了花季。杏、莲、梅、桃、春。这样想来。孟婆也就不计较她曾经的名字是什么了。  孟婆一生最大的成就就是煲得一手好汤。远近闻名。喝过她的汤的人都纷纷赞不绝口。说这汤敢称天下第一汤。名声传远了。连皇帝也要喝孟婆煲得汤了。喝了一次后不过瘾。竟生了要将孟婆留在宫中只为他一人煲汤的念头。孟婆虽没有念过书。但也懂得“伴君如伴虎”“自由可贵”的道理。所以委婉推却不成后。说出宁死不从的话来。皇帝一生气。孟婆归了西。据说。孟婆遇害的那天。六月天里雪纷纷扬扬。下到半夜没停。  且说孟婆到了阴间后。阎王念孟婆一生勤恳、乐于助人。再加之为屈死。又想到阴间每每来了魂魄还阳后大都还记得上辈子的事儿。这样凡间便乱了套。一会儿出个奇人。一会儿来个怪道。故派孟婆在奈何桥畔开个店。招牌就用“孟婆汤”。过了桥的人必先喝一碗孟婆的汤方可继续前行。阎王退下所有随从。对孟婆说:此汤是一定要喝的。如若有人没喝。必会造成人间大乱。这罪。可不是一般的轻了。孟婆念着阎王错爱。谨遵王讯。阎王又给了孟婆一小包药粉。感概一声。说道:凡人都有几世几

佛教 哲理故事

辈的轮回。上辈子的恩怨喜悲不能带到下辈子。你把这忘忧粉放到汤里。喝过的人就会忘记从前的一切。孟婆唯唯而诺。退下。  奈何桥畔生意很好。每日络绎不绝。从桥这边过去的。都是阴差到阳界去抓人或办事。从桥那边过来的。都是阳寿已尽。来阴间报道的。在阳间生活过的人都知道孟婆的汤煲得很好也都知道孟婆屈死的事情。虽讶异着孟婆将店搬到了奈何桥畔。却也没有多问。过得桥来坐下歇脚时喝上一碗。然后前行。  孟婆也习惯了这样的生活。每日里煲汤。原料还是最先那一锅里的。往后汤少了添水便是。偶尔人少时。孟婆也会感叹一番。忘记过去究竟是好还是坏。孟婆也不知道。只是这汤孟婆从没自己喝过一口。  几千年的光阴水流一般过去。孟婆还是每日里煲汤。闲下里想想几千年前的事儿。毕竟上了年纪。孟婆记性有些差了。虽然谨记阎王的叮嘱。但难免会有疏忽。没有喝孟婆汤的人再投到阳间。便传开人死到阴间必先喝孟婆汤。忘记前世一切的消息。这以后。再有人从奈何桥上来。虽大部分人都自愿喝汤。却也有个别宁死不喝的了。  孟婆清楚的记得那是阳间的中秋节。孟婆坐在奈何桥上看月亮。银盘儿似的月亮饱满明亮。映得桥下的水都格外的清粼。孟婆正手执阴间发的月饼。素馅儿。一口一口细细品味着时。隐约着从桥那头走来一个女子。年轻女子二八年华。生的杏眼粉腮。甚是美丽。此刻。那女子摇摇晃晃地走上桥。眼中含着泪水。路过孟婆也没搭理。阴差押她坐在孟婆的店中。孟婆轻叹一口气。盛了一碗汤放在姑娘面前。姑娘杏目瞪圆。两行清泪扑愣愣滑下面庞。“孟婆婆。我实在不能喝这个汤啊。”姑娘开口。孟婆没有言语。“婆婆。”姑娘咚地跪下:“我与李郎情意真切。立下生死誓约。今日她娘嫌我家贫困。栽赃于我。我唯一死表明清白。临死前李郎赶到。我答应他投胎后再去与他续缘。婆婆。我真的不能忘记从前啊。”  说完。泪如雨下。孟婆眼角也湿润了。她一生没有婚配。羡慕那些有情有义的小儿女家。此刻。孟婆真是为难呀。不喝。阎王会怪罪于她。再说阴差在旁。她孟婆也没法变通。喝吧。这小儿女已是阴阳两隔。若能投生重逢自是最好不过了。想至此。孟婆心里这个悔呀。早知当初不熬这个汤。让自己也跟着痛苦。阴差一把拎起哭倒在地的女子。二话没说。一人撬开她的嘴。另一个提碗灌下。孟婆还没来及阻止。一碗孟婆汤生生地灌进女子的口中。再看姑娘。此时两眼发直。泪痕还在脸上。口中喃喃地唤着李郎。  这件事让孟婆揪心了好一阵子。情绪也低落许多。这一日。阴差又带来一个壮汉。身上脸上全是血。孟婆暗自吃惊。盛汤放在他面前。壮汉大手一挥。说道:他奶奶的。这汤俺不喝。瓷碗打碎在地。汤水也洒光。阴差上前按住壮汉。斥道:你喝也得喝。不喝也得喝!壮汉起身挣扎。与阴差打成一团。桌椅全成了他们打斗的工具。砸碎的砸碎。摔坏的摔坏。孟婆站在一边。没有害怕。没有慌张。经过这几千年。孟婆早就处惊不变了。壮汉总是受过伤的。很快处于下风。被阴差擒住。奶奶的。老子不喝。老子要记住血海深仇。老子还要报仇!壮汉大声呼喝。挣扎片刻。瘫软下来。静静的。孟婆收拾着打翻的器具。隐约地听到极压抑的哭声。

你们知道哪些佛教的故事

细细传来。再看壮汉。泪流满面。自古说男儿有泪不轻弹。流血不流泪。这壮汉哭的如此伤心。比女人的哭更惊人心魄。孟婆一把拉起壮汉。轻轻说:冤冤相报何时了。罢了。罢了……壮汉恸声说:你有所不知。那狗官为占我妻。乘我不在家时杀我爹娘。毁我娘子。我娘子自杀后。狗官还要将我置于死地。可怜我那刚三个月的孩儿啊。还没出生就与她娘同归。孟婆闻言大惊。继而悲怒万分。这可恶的狗官下得阴间必是要遭剐刑的。壮汉还是将孟婆汤喝了。喝之前他跪下冲着前方磕了三个响头。喃喃道:爹娘。娘子。对不起……  …………  孟婆一日比一日不能忍受这份差事了。她一闭眼就看到冤屈的眼神。看到无奈的眸子。听到悲戚的哭声。听到哀哀的求恳。孟婆想。原来以为人间最是愁苦多。到了阴间应该清静应该无嗔了。想不到。死后依然魂魄忧怨。这人间的恶人造了多少孽呀。孟婆又开始怪自己。逼着相知相许的有情人下辈子各分东西。逼着身负血债的人无法清洗。逼着没尽忠孝的孩子重生后仍未尽孝。逼着恶人从恶后仍不思悔改。  阎王观察着孟婆的变化。一日他将孟婆招了去。孟婆跪倒在地。肯求阎王不要再让她做这个孟婆汤。阎王没吭声。闭目沉思。半晌缓缓说道:孟婆。你在阴间已有几千年。你应该知道我们对待魂魄是不应该带有人间感情的。人间的一切都随他们来到阴间而不复存在了。喝下孟婆汤。他们就等于再世为人。空白一片。这没有什么不好呀。孟婆低声说道:阎王说的道理。我孟婆虽未读过书但也明白。只是。确有不该忘前世的例外。我一生没有婚配。不晓得人世间的爱情。却也懂得恩情。倘若全都忘记。是否有些残忍呢。阎王摇头。再摇头。沉声说:孟婆。这是阴间的规定。没法变通。只能如此。孟婆沉默片刻。仿佛做了一个决定。她抬头望向阎王。说道:那好。我也和他们一样。喝孟婆汤。阎王大惊失色。质问孟婆:你知道。你喝了孟婆汤会有什么下场吗?孟婆摇头。会变成一个什么记忆什么思想都没有的人。也不能再投胎转世。阎王拍拍座椅的扶手。吁出一口气。又说:现在你知道了吧。孟婆眼中渐渐浮上泪水。几千年堆积的泪水。顺着孟婆的脸缓缓滑下:像现在这样观人痛苦。莫如我就做个痴呆。我。决定了。说罢。转身离去。  这天晚上。异常的安静。没有人来喝孟婆汤。孟婆打开窗。迎一地月光洒在店内。银白色混着河边垂柳的阴影。让店里的气氛安谧和详。孟婆就着月光在河边洗发。映着河水将缠了几千年的银丝一根根梳理整齐。盘向脑后。再插上一支钗。换上干净的外衣。当胸围了一块暗色的围裙。这是她做姑娘时的打扮。一切妥当。孟婆舀了一碗孟婆汤。汤色纯净。香气四溢。孟婆凝神看了片刻。微笑着自语:这是我孟婆煲了几千年的汤呀。说罢。一仰脖。汤被喝光。确是好汤。香而不腻。浓而不稠。闻之提神。饮之余味。  从此后。孟婆忘记了所有的事情。也不再知道任何事情。她只是每日里在奈何桥畔煲汤。休息时凝目望着桥下的流水。阴差悄悄议论孟婆是不是真喝了自己的煲的汤。怎么好像不是痴呆的样子呢?是与不是。谁又知道。谁又分的清。  这样。光阴随着奈何桥下的流水静静的、无声的。带着孟婆的目光向前游走。一晃。又是几千年。===================================================================  孟婆在阴间开有一家孟婆店。而她所住的地方就叫孟婆庄。在清人沈起风的《谐锋》卷八中有一关于孟婆庄的故事:  葛生不喝迷魂汤得返生  从前有一歌妓叫兰蕊。她有一个如花似玉的妹妹玉蕊。玉蕊和葛生相恋至深。但因为葛生很穷。娶不起玉蕊。后来兰蕊因病而死。葛生则因无力与玉蕊相守一生而殉情。  葛生死后。来到阴曹地府。阎罗王看他死得无辜。就判他投生为人。葛生闻令后。便准备再去投生。  葛生一个人呆呆地走着。忽然来到一个攀满萝藤的棚子底下。只见好几百个男男女女。争先恐后的抢那付瓢杓。急急忙忙的向炉头舀水来喝。  葛生因为走累了。觉得口干。便也想上前去饮用那瓢里的水。这时。有一女子从棚子后面走出来。葛生仔细一看。竟然是兰蕊。  兰蕊问他为何来此。葛生便一五一十地告诉了她。兰蕊知道后。便轻轻地对葛生附耳说道:  “你难道不知道这里是孟婆庄吗?还好今天孟婆去给寇夫人祝寿。命我暂时掌管瓢杓。要是你和那些人一样。也喝了这瓢里的迷魂汤。你就返生无路了。”  葛生一听。不禁感到庆幸。后来。在兰蕊的指点下。葛生寻得旧路。重返人世。  孟婆庄上喝茶美女相伴=================================================================== 另外。在清人王有光《吴下谚解》的“孟婆汤”中。也有一段关于鬼魂被灌迷魂汤的描写:  人死之后。首先经过的是孟婆庄。众役卒押送鬼魂从孟婆庄的墙外走过。至阎王殿去接受审问。判定后。则将生前旦L录入转回册中。凡是被判转世投胎的鬼魂。就再从孟婆庄走回去。  孟婆庄的门口有一个老婆婆站在那儿招呼来者。步上阶梯。进入里面。  庄内全是雕梁画栋、朱栏石砌;屋内。触目皆是精致华丽的粮]。有珠玉做成的帘子。厅中还瞻F一面玉雕的大桌子。  待来者入屋后。老婆婆便叫出三个女孩子来。这三个女孩子分别是孟姜、孟庸与孟戈。三人都穿着红色的裙子和垂着绿袖的上衣。个个如花似玉、貌赛天仙。而且轻声细语地呼唤郎君。还以手拂净席子请来者坐下。  来者坐下后。丫鬟便送上茶水。三个美女环伺在侧。皆以纤纤玉指亲奉送茶。玉环叮叮脆响。阵阵奇香袭人。在如此情境中。实在

佛教故事朱瑞玟pdf下载

很难拒绝不喝。  才一接过茶杯。便觉目眩神驰。轻辍一口。只觉清凉无比。其能解渴。不禁一饮而尽。喝到底忽见有一匙左右的浊泥在杯底沉着。待抬眼一看。发现原本貌美迷人的美女和老婆婆都成为僵立的骷禳C  走出门外一看。原先的雕梁画栋尽成朽木。如置身荒郊野外。并忘却生前一切事物。  就在惊慌失措、痛苦不已的当头。忽然大哭堕地。成了一个甚么都不知道的小婴孩。===================================================================【孟婆的传说】 “相传”有一条路叫黄泉路.有一条河叫忘川.河上有一座桥叫奈何桥.走过奈何桥有一个土台叫望乡台.望乡台边有个老妇人在

所有的佛教都是因果故事吗

卖孟婆汤.忘川边有一块石头叫三生石.孟婆汤让你忘了一切.三生石记载着你的前世今生.我们走过奈何桥.在望乡台上看最后一眼人间.喝杯忘川水煮."今生有缘无份"又何必强求? “孟婆汤”是一个中国的古老传说。这在澜子家一本古书上记载着。在那个传说中人是生生世世轮回反复的。这一世的终结不过是下一世的起点。生生世世循环的人无法拥有往世的记忆。只因为每个人在转世投胎之前都会在奈何桥上喝下忘记前程往事的孟婆汤。所以。走在奈何桥上时。是一个人最后拥有今世记忆的时候。这一刻。很多人还执着于前世未了的意愿。却又深深明白这些意愿终将无法实现。就会发出一声长长的叹息。这也是这座连接各世轮回的桥命名为奈何桥的原因。   相传孟婆汤的做法。先取在十殿判定要发往各地做人的鬼魂。再加入采自俗世的药材。调合成如酒一般的汤。分成甘、苦、辛、酸、咸五种口味。  凡是预备投生的鬼魂都得饮下孟婆的迷魂汤。如有刁钻狡猾、不肯喝的鬼魂。它的脚底下立刻就会出现钩刀绊住双脚。并有尖锐铜管刺穿喉咙。强迫性的灌下。没有任何鬼魂可以幸免。  

原文出处:http://www.xuefo.com/nr/article2/23017.html

以上是关于「孟婆」孟婆之二:孟婆是个职业的介绍,希望对想了解佛学知识的朋友们有所帮助。

本文标题:「孟婆」孟婆之二:孟婆是个职业;本文链接:http://www.fzby666.com/gus/19701.html。

佛祖

  • 功德无量--- 扫码方法


    一、电脑端:使用微信扫码;


    二、手机端:1、长按图片;2、保存二维码图片;3、打开微信,扫一扫--相册

佛像、佛珠--京东商城宝贝推荐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