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佛教」佛典中原谅的故事 ,对于想了解佛学知识的朋友们来说,「佛教」佛典中原谅的故事是一个非常想了解的问题,下面小编就带领大家看看这个问题。
原文标题:佛典中原谅的故事
文/陈秀慧 华梵大学中文系专任讲师 佛典中关于原谅的故事不胜枚举。共同点都具备悲智双运的特德。诸如忍辱仙人、长寿王父子以及六祖惠能等。佛法的究竟慈悲。不仅在于爱你所爱的人。更能宽恕、爱护你的仇敌。如此宽厚的胸襟则来自人我一体、爱人如己的智慧。 原谅别人。就是善待自己!我执重、嗔恨心强的人较不易原谅别人;我执轻、慈悲心重的人。则很容易原谅别人。佛教中。缘起性空的般若妙慧有助于对治我执、长养慈悲心。慈悲与智慧如鸟之双翼。为大乘行者于菩萨道上任运无碍的基本配备。佛典中关于原谅的故事不胜枚举。而其共同点则是都具备上述悲智双运的特德。 在《金刚经》、《大般涅槃经》、《大毗婆沙论》中。皆提及佛过去生为忍辱仙人时与歌利王的一段因缘。某日。忍辱仙人在林间坐禅。适逢歌利王率领宫女到野外游览。美丽的宫女们利用国王休憩时漫游林中。无意间来到仙人面前。以法为重的仙人。应机为这群女众开示断除贪欲之法。法筵进行中。以残暴著称的歌利王突然仗剑而至。不分青红皂白地怒斥仙人:“你胆敢以幻术诱惑我的宫女!该当何罪?”无辜被冤枉的仙人始终以忍为戒。平心静气地消受暴君的无理取闹。甚至当歌利王以剑截断他的手足耳鼻时。不但心中依然存着慈悲心。还主动发愿:“愿我来世得道时。先度化大王!”忍辱仙人因能忍
佛教悲伤爱情故事
无嗔。招感到恢复完好身形的果报;用慈悲心原谅误会他的歌利王。而将彼此的恶缘化为菩提善缘。 忍辱仙人能忍无嗔 日常生活中。若无端横遭他人误解、恶意相向时。若能安忍不动。其实。第一个被保护的是自己。因为你不会随对方恶劣的情绪起舞而掉落嗔恨的陷阱。同时。因为忍辱不嗔。所以你可感得相貌庄严的果报。若能进一步拓展悲心、提升智慧。化敌为友。不但乐于宽恕伤害你的人。还要在成佛之道上。成为提携对方的大善知识。如此便能自他两利、皆大欢喜! 长寿王父子的以德报怨 在著名的《六度集经》中。有一则宽恕敌人、以德报怨的本生故事。主角长寿王仁民爱物、慈悲为怀。其国境内风调雨顺、财富民丰。却
佛教看开的故事
也因此引来邻国贪王的觊觎。出兵侵夺。获悉敌兵压境的长寿王。不愿为保卫一己的王权而殃及无辜的百姓。决定舍弃王位。与儿子长生相偕遁隐山林。贪王因而不费吹灰之力即坐拥长寿王的国土。并重金悬赏捉拿长寿王父子。息心山林的长寿王为了义助远来依投的梵志。自愿舍身。让梵志得获赏金。遂轻易为贪王所执。残暴的贪王故意在长寿王国都通衢上。公然火烧长寿王。以逞己能、以警大众。 临死前。长寿王惊见乔装为樵夫的儿子。混杂在人群中双眼冒着怒火、满怀仇恨。长寿王乃仰天宣示其
佛教蜘蛛和仙女的故事
以仁为诫的遗教。冀长生能秉承以德报怨的家风。虽然亲耳聆听父亲最后的教诲。但父王惨死、国土沦丧的深仇大恨。令年轻的王子长生一心只想伺机报复。以除胸中之块垒!于是多才多艺的长生。利用在大臣家为仆役的机会。取得贪王的赏识。进而成为贪王的贴身侍者。 在一次伴从贪王出猎的途中。长生刻意让贪王脱离随扈。并迷失在山林间。精疲力尽的贪王为求一枕好眠。将随身的配剑卸下。交由长生保管。待贪王熟睡之际。长生把握这千载难逢的机会。拔剑而出以偿宿愿;下手之前。长生忽忆父命。父王临终前言犹在耳的叮咛软化了他以牙还牙的固执。不由得他将剑缓缓抽回。理智驱使他按剑不动!巧合的是。贪王突然从噩梦中惊醒。不安地说道:“我梦见长寿王儿子要杀我。怎么办?”“大王莫惊惶!有贱民在此护卫您。”长生佯言安慰贪王。于是贪王复安然入睡。如是者三。长生决心尊奉父亲仁诫原谅贪王。便自动向贪王表明他的真实身分。并请求贪王:“快将我杀了。以免我报仇的恶念又死灰
佛教教育故事大全集
复燃!”震惊的贪王被长寿王父子以德报怨的仁行深深感动。当下幡然悔悟。自愧如豺狼。于是将国土归还长生。两国并义结为兄弟之邦。 这个故事证明了“仁者无敌”。正如圣严法师所说的:“慈悲没有敌人。智慧没有烦恼。”真正的慈悲不只是爱你所爱的人。还能宽恕、爱护你的仇敌;而如此宽厚的胸襟则来自人我一体、爱人如己的智慧。当别人以恶劣、无
自讨苦吃佛教故事
理的态度相向时。我们要学习以慈悲去包容。以理智去面对。还要效学维摩诘居士:“以一切众生病。是故我病”的情怀。悲悯彼等的无知。默默祈请佛力加持对方早日回头醒脑。不再自误误人! 原谅别人。才是强者 这个故事也告诉我们:“原谅别人。才是真正的强者!”因为你战胜了嗔恨的心魔。生命因此更自主、自在与自由。《老子》云:“自胜者强。”真正的强者不是打败别人。而是战胜自己!外在的敌人容或可以用武力消灭。但是内在的心魔则有赖深刻的自省、清明的智慧与果断的决心。才能加以降服。六大根本烦恼中。古德认为“嗔习”最不易除。所谓:“二十年治一怒字。尚未消磨得尽。”印度圣雄甘地曾要求自己不要怨恨任何人。他说:“我知道这很难做到。所以用最谦恭的态度。尽量达成这项自我要求。”谦卑的人比较无我。无我的人包容性大。就能冤亲平等地善待一切众生! 故事中。当长生起了复仇的恶念。贪王马上在睡梦中接收到这个信息;而当长生打消报仇的念头。贪王亦同步在睡梦中感应到。当代科学已经证明。人类的意念是有能量、有作用的;正面的、温暖的、和善的想法、念头。对自己的身心及周遭的人事物都会产生正向的影响。反之亦然。原谅别人首先解救的是自己。它让我们避开嗔火的吞噬。从而在理智的引导下。反求诸己、如法而行;仇恨不但于事无补。反而徒增彼此身心的多重伤害! 六祖的宽恕引渡志彻 《六祖坛经·顿渐品第八》记载着六祖惠能遇刺的经过。当年。惠能与神秀分别在南北二地各弘宗法。两位宗主彼此相互尊重。但门下弟子却各自衍生出崇己抑它的敌视局面来。北宗门徒唯恐五祖弘忍传法给惠能之事广为天下人闻知。遂买通侠客张行昌前往暗杀六祖。有他心通的六祖预知此事。便准备十两黄金放在座位间。待夜幕时分。行昌潜入六祖室内。正要刺杀之时。六祖从容引颈就刃。行昌连挥利刃三次。六祖却始终毫发未伤。六祖劝谏刺客:“以正剑任侠者。不应该有邪心。以邪心用剑者。必无正当的侠行。我只欠你钱债。并未欠你命债!”行昌闻言惊仆于地。久久才苏醒过来。直向六祖求哀忏悔。并希望立刻随六祖出家。 慈悲的六祖先将黄金送给他。并安慰他说:“你暂且回去吧!我担心身边的徒众若知道这件事。必不肯容纳你。日后等你变装再来。我会接受你的!” 行昌秉承六祖指示。连夜遁逃而去;后来在其它僧团出家受戒。法名志彻。精进修行。尔后。志彻因对《涅槃经》经义不解。而再度就教于六祖。六祖见面的第一句话是:“我很久就在想念你了。你怎么这么晚才来? ”令志彻感愧交加。立志追随六祖弘法利生。以报师恩于万一。 我们或许没有六祖的功力可以未卜先知。但肯定的是。人与人之间的相遇。必有其前世之因缘。缘有善恶、深浅。若彼此过去结过善缘。下次见面自然喜上眉梢、亲上加亲;反之。则是冤家聚会、分外眼红。累劫以来。你我都造作了不可数计的善恶因缘;当别人有意无意伤害你时。试着观想:“这是我过去生的恶业成熟。也是我还债消业障的良机!”或许便能坦然面对、欢喜接受。若能向上一着。慈悲摄受对方。一如六祖之于志彻。那就不只是“无债一身轻”的自由人。更是懂得“积功累德”的妙行人!文章 转自 至乐报国寺<人生菩提>
原文出处:http://www.xuefo.com/nr/article2/24179.html
以上是关于「佛教」佛典中原谅的故事的介绍,希望对想了解佛学知识的朋友们有所帮助。
本文标题:「佛教」佛典中原谅的故事;本文链接:http://www.fzby666.com/gus/19555.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