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化」印祖故事:鹤年访道普陀山,藏经楼中遇高僧 ,对于想了解佛学知识的朋友们来说,「文化」印祖故事:鹤年访道普陀山,藏经楼中遇高僧是一个非常想了解的问题,下面小编就带领大家看看这个问题。
原文标题:印祖故事:鹤年访道普陀山,藏经楼中遇高僧
清光绪二十四年戊戌(1898年)。阴历二月初一。高鹤年居士第二次来到普陀
佛教感情的四个故事
山参访。高鹤年是何许人也。说起来是近代非常著名的一位大居士。高居士1872年出生。小时体弱多病。十多岁游云台山时。遇到一位和尚送给他几本佛经。他读了以后。如贫得宝。萌发忏悔访道朝礼名山之志。居士身在俗世。不乐居家。常到名山道场参访高僧大德。一心修禅。广结法缘。护持各地道场不遗余力。从事赈灾救灾。鞠躬尽瘁。又常在终南山住茅篷静修。象一位戴发的高僧。 高居士听说法雨寺化闻和尚去年圆寂。就到法雨寺吊念。发现有法师在宝珠殿侧闭关。就扣关参见。当然。闭关的法师就是印光大师。宾主见面。印光大师问高居士: “你用何功夫?” 答云:“静坐。” 大师说:“六祖(按:禅
佛教疑的故事
宗六祖慧能大师)言于一切时自净其心。可能否?如其不能。不可沉空守寂。即须广学多闻。识自本心。达诸佛理。和光接物。无人无我。直至菩提。” 二月初二日的早晨。高居士用过早斋。又来关房前见大师。大师就向高居士简略开示了净土宗信愿行的修持方法。通过窗户看去。大师寮房之中。除了淡薄的衣单。外无长物。高居士赞叹大师为清净僧宝。 二月十九日是观音菩萨圣诞。高居士又到大师关房。大师开示说:“业海茫茫。难断无如色欲;尘寰扰扰。易犯惟有邪淫。拔山盖世之雄。坐此亡身丧国;绣口锦心之士。因兹败节损名。今昔同揆。贤愚其辙。近人欲念愈滋。淫念愈旺。苦哉!《楞严经》云:‘淫欲乃生死之根本也。’” 高居士这次访道普陀。认识大师。亲近数次。得益颇多。与大师结下深缘。并认为大师是有道高僧。有人问高居士。你怎么就知道印光大师是高僧呢?高居士回答说:“自幼访道。亲近金山大定。赤山法忍。华山圣公大霖。天台敏曦通志二老。诸大善知识。颇多高人。威仪洁净。道气逼人。令人妄念不起。与师相同。”也就是说印光大师的威仪和道气跟那些禅、教的高僧是一样的。 我们还可以从大师本年给西安大兴善寺体安和尚的一封书信略窥一代祖师的高僧风范。 与大兴善寺体安和尚书(戊戌年稿。教行理三。唯约教论。今以教理约教。行果约机。谓依教理以起行。行满方克证果也。) “教理行果。乃佛法之纲宗。忆佛念佛。实得道之捷径。在昔之时。随修一法。而四者皆备。即今之世。若舍净土。则果证全无。良以去圣时遥。人根陋劣。匪仗佛力。决难解脱。 夫所谓净土法门者。以其普摄上中下根。高超律教禅宗。实诸佛彻底之悲心。示众生本具之体性。汇三乘五性。同归净域。导上圣下凡。共证真常。九界众生离此法。上不能圆成佛道。十方诸佛舍此法。下不能普利群生。所以往圣前贤。人人趣向。千经万论。处处指归。自华严导归之后。尽十方世界海诸大菩萨。无一不求生净土。由祇园演说以来。凡西天东土中一切著述。末后皆结归莲邦。” 头两段。开宗明义。提出末法解脱须修仗佛力之净土法门。开示净土法门契理契机。彻上彻下。为诸法之归宿。这是从教理上说明。接着大师畅谈自从庐山创兴莲社以来历代祖师高人弘传净土的历史。为“往圣前贤。人人趣向”做一注脚。 然后以自己参学修行十八年的阅历比较修念佛与不修念佛的差别:“其有平日自命通宗通教。视净土若秽物。恐其污己者。临终多是手忙脚乱。呼爷叫娘。其有老实头持戒念佛。纵信愿未极。瑞相不现
佛教密宗治病故事
。皆是安然命终。其故何哉。良由心水澄清。由分别而昏动。识波奔涌。因佛号以渟凝。所以上智不如下愚。弄巧反成大拙也。” 接着劝体安和尚读净土经书。弘扬净土法门:“凡有阐扬净土者。平心和气读之。使扬禅抑净之心。无丝毫芥蒂。必究佛祖偏赞之所以。四众遵违之利害
佛教故事狐狸皮
。则不被门庭隔碍。而敢于一切禅教律人前。称性发挥。无复畏惮矣。然净土书多。最要唯十要。十要中断疑生信。尤推或问。直指。合论。为破坚冲锐之元勋也。其外净土圣贤录。历载诸菩萨祖师居士妇女。及恶人
佛教关于老虎的故事
畜生往生事迹。读之则知历代禅教律诸四众求生净土。如群星之拱北。众水之朝东。而龙舒净土文。言浅义周。词详理备。为接引初机第一要书。若欲普利众生者。此书万不可忽也。” 最后大师诚恳地说:“弟昔遇善子平者言。寿不过三十八。今适满其数。恐无常倏至。所以专持佛号。预待临终。设无常果至。则后会无期。兼欲雪在家毁谤佛法之罪。故不避忌讳。略採野芹。献于饱餐王膳大富长者座下。祈悯而纳之。福我秦邦。提永明之正令。遵莲池之遗规。使自他同出生死。幽显共生西方。则净土兴而宗风不坠。众生福而国运常亨。所谓移花赚蝶至。买石得云饶。书此大旱望雨之诚。用卜同归莲邦之庆。祈垂海涵。则法门幸甚。众生幸甚。” 这封书信收在《增广印光法师文钞》第一卷的第一篇。好比是大师弘扬净土的宣言书。兆示着大师将以净土法门普接众生求生净土。
原文出处:http://www.xuefo.com/nr/article3/28033.html
以上是关于「文化」印祖故事:鹤年访道普陀山,藏经楼中遇高僧的介绍,希望对想了解佛学知识的朋友们有所帮助。
本文标题:「文化」印祖故事:鹤年访道普陀山,藏经楼中遇高僧;本文链接:http://www.fzby666.com/gus/19289.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