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化」印祖故事:黄涵之夫人病逝,师开示助念法则 ,对于想了解佛学知识的朋友们来说,「文化」印祖故事:黄涵之夫人病逝,师开示助念法则是一个非常想了解的问题,下面小编就带领大家看看这个问题。
原文标题:印祖故事:黄涵之夫人病逝,师开示助念法则
民国十二年阴历五月廿八日。大师收到会稽道尹黄涵之居士来信。知其夫人病重。大师回信开示说“接手书。知夫人身婴贵恙。已经月余。用药颇难。诸医束手。当此时机。正好用万病总持之阿伽陀药。”并将《陈了常佛性助念发隐》。附函寄去。开示“至于保病、荐亡。今人率以诵经、拜忏、做水陆为事。光与知友言。皆令念佛。以念佛利益。多于诵经、拜忏、做水陆多多矣。何以故?诵经则不识字者不能诵。即识字而快如流水。稍钝之口舌。亦不能诵。懒坯虽能。亦不肯诵。则成有名无实矣。拜忏、做水陆。亦可例推。念佛则无一人不能念者。即懒坯不肯念。而大家一口同音念。彼不塞其耳。则一句佛号。固已历历明明灌于心中。虽不念。与念亦无异也。如染香人。身有香气。非特欲香。有不期然而然者。为亲眷保安荐亡者。皆不可不知。”念佛的作用在于。祈愿寿未终则速愈。寿已终则速生。念佛与其他佛事相比。易行而有实效。《陈了常佛性助念发隐》是大师为弟子陈锡周居士的夫人往生后所撰写。叙述了陈了常居士临终得如法助念顺利往生的经过。指出:“临终一关。最为要紧。世有愚人。于父母眷属临终时。辄为悲痛哭泣。洗身换衣。只图世人好看。不计贻害亡人。不念佛者。且置勿论。即志切往生。临终遇此眷属。多皆破坏正念。仍留此界。临终助念。譬如怯夫上山。自力不足。幸有前牵后推。左右扶掖之力。便可登峰造极。临终正念昭彰。被魔眷爱情搬动等破坏者。譬如勇士上山。自力充足。而亲友知识各以己物。令其担负。担负过多。力竭身疲。望崖而退。此之得失。虽由他起。实属自己往昔劫中。成全破坏人之善恶业力所致。凡修净业者。当成全人之正念。及预为眷属。示其
佛教人人是佛的故事
利害。俾各知所重在神识得所。不在世情场面好看。庶可无虞矣。”六月初六日。黄涵之居士夫人西逝。大师又先后给黄涵之居士去信三封。开示念佛保病荐亡法则。六月初九日。大师给黄涵之居士回信说:昨由契西来函方知其夫人已去世。“光过蒙青盼。亦不能不尽我心。但光向与时人异道。虽挚友亲丧。绝不行挽诔等仪。但于朝暮课诵时。于佛前回向一二七。以尽友谊。已于昨晚。为尊夫人回向。拟以二七为度。”“书尚未封。适邮差持阁下初五日书至。因知夫人病体虽重。正念尚自昭彰。既能常见大士。兼有信愿。其往生也。可以决断。”大师应请于这天晚上为黄涵之夫人亡灵说皈戒。六月十三日。大师给黄涵之居士回信阐述往生条件。根
学会放下的佛教故事
据黄夫人临终情况判断确得往生。“初九之书。谅已收到。昨得初十手书。知尊夫人确得往生。了无疑虑。”开示“既嘱儿媳女辈早晚灵前多念佛。阁下当开示彼等。祈以妥亲之神识。为孝之极致。即真实往生。亦须志诚念佛。以祈莲品高升。无生速证。以各尽孝思。此虽为利亡者。实则令儿女媳辈同种善根也。”又开示:“念佛之法。重在信愿。信愿真
佛教动画金刚经故事视频
切。虽未能心中清净。亦得往生。何以故?以心中有佛为能感。故致弥陀即能应耳。如江海中水。未能了无动相。但无狂风巨浪。则中天明月。即得了了影现矣。感应道交。如母子相忆。彼专重自力。不仗佛力者。由于不知此义故也。” 之后。大师考虑到黄居士母亲高寿。发明一种在生助念法介绍给黄涵之居士。大师在信中说:“然太夫人年已八十有三。当常劝谕。令其信愿念佛。若令终日长念。或恐不能如是。前者颇欲设法。在生助念。思之未得。镇守使王悦山。奉母来山。见其眷属甚多。因得一绝妙之助念法。已与彼略说之。亦与彼说。当与阁下言之。倘阁下能实行。彼亦不至漠然置之。亦自利利他之道也。阁下眷属。儿辈则各有职业。固难常时依行。若媳辈。则无事清闲。女使辈若奶妈等。则无甚要事。当令诸人。按钟点日在太夫人旁。高声念佛半点钟。过时换班。一日不断佛声。太夫人能随之而念亦好。如不能随。但令摄心谛听。则一日之中。常不离佛。在诸人亦不吃力。以一日之中。不过当一回值。或至两回。亦隔许久时候。彼等一无事事。借此令尽孝思。令种善根。即女使等。亦得因此之故。得植出离生死之缘。从此以往。率以为常。即太夫人寿过期颐。此法无令中辍。其利益不可思议。凡有信心人。欲成就父母往生之道业者。皆当以此告之。阁下政务多端。不能按定。若有暇亦如是念一次。以作表率。则儿媳女使等。当更踊跃欢喜也。光意谓如此而行。实为利便。当以此法述为一文。以附于排印《文钞》之后。俾欲报父母之恩者。不至徒咏昊天罔极也。”从大师在黄夫人往生前后的开示看。大师对于临终关怀极为重视。因为临终是超凡入圣还是继续轮回的关键时刻。应该护持行人顺利往生。不仅如此。大师还善巧
佛教自然灾害的真实故事
方便。还发明了针对老年人的在生助念法。既给念佛眷属增长了善根。又对临终助念是一种训练。注释:[1] 黄涵之居士(1875~1961年) 名庆澜。涵之其字。法名智海。祖籍江西景德镇,出生于上海。南洋公学师范院毕业,清代副贡(贡生)。上海市人。曾任湖北
南传上座部佛教故事
德安县知县、宜昌府知府等官职。光绪末年。辞去官职。到日本留学。宣统年间。自日本返国。先后在上海创办南华书局、三育小学、上海法政学校等文化教育机构。入民国后。出任过上海火药局局长、上海高级审判厅厅长等职。又出任浙江温州瓯海道道尹。并兼任瓯海关监督。民国8年(1919)12月至民国13年(1924)11月任会稽道(俗称宁绍台道)道尹。先后皈依谛闲法师和印光法师。民国十一年(1922)。将佛学演讲稿修订为《初机净业指南》。印光大师为之作序。追随印光大师学佛。对净土宗颇有研究。弘扬不遗余力。先后参加发起组织“上海佛教净业社”、“上海佛教维持会”、“中国动物保护会”。八一三淞沪抗战后。上海广大市民家业被毁。沦为难民。在他倡导下。民国26~29年。先后在上海设置难民收容所50余处。收容难民达50万人次。民国十五年。著《阿弥陀经白话解释》。以后陆续编著《观无量寿佛经白话解》、《普贤行愿品白话解》、《佛法大意》、《朝暮课诵白话解》、《修行的方法》等白话著作。1949年后。任上海佛教净业社社长。1961年。安详而逝。享年八十七岁。
原文出处:http://www.xuefo.com/nr/article3/28592.html
以上是关于「文化」印祖故事:黄涵之夫人病逝,师开示助念法则的介绍,希望对想了解佛学知识的朋友们有所帮助。
本文标题:「文化」印祖故事:黄涵之夫人病逝,师开示助念法则;本文链接:http://www.fzby666.com/gus/19238.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