武则天与佛教的渊源 ,对于想了解佛学知识的朋友们来说,武则天与佛教的渊源是一个非常想了解的问题,下面小编就带领大家看看这个问题。
原文标题:武则天与佛教的渊源
/* Generator: eWebEditor */p.MsoNormal, li.MsoNormal, div.MsoNormal {margin:0cm;margin-bottom:.0001pt;text-align:justify;text-justify:inter-ideograph;font-size:10.5pt;font-family:"Times New Roman";}p.MsoHeader, li.MsoHeader, div.MsoHeader {margin:0cm;margin-bottom:.0001pt;text-align:center;tab-stops:center 207.65pt right 415.3pt;layout-grid-mode:char;border:none;padding:0cm;font-size:9.0pt;font-family:"Times New Roman";}p.MsoFooter, li.MsoFooter, div.MsoFooter {margin:0cm;margin-bottom:.0001pt;tab-stops:center 207.65pt right 415.3pt;layout-grid-mode:char;font-size:9.0pt;font-family:"Times New Roman";}div.Section1 {page:Section1;}ol {margin-bottom:0cm;}ul {margin-bottom:0cm;}
武则天与佛教的渊源(详)
提起武则天的大名。不论信不信佛教的人士。都知道这一位大名鼎鼎的女皇帝。不过谈到武则天时。大家就会想到她是个淫秽不堪的坏女人。因为历史记载和小说的描绘。对武则天皆是极尽侮辱之能事。如果这时有人出来说武则天是好人的话。我想很快就会遭到口诛笔伐的围攻。难道她是一无可取?一点好的地方没有吗?也未见得。
童女捧沙献佛
相传佛陀在世时。有一天托钵行化。在路上遇见一位太妹型的女孩子。与一班小孩子在路中堆沙嬉戏。她远远看见释迦佛率领弟子们鱼贯而来。她就半开玩笑半认真的用双手从地上捧了一棒土沙。走到佛陀面前。往世尊钵内一放。世尊居然接受她的沙土供养。大弟子舍利弗实在看不下去。心想这女孩岂有此理。怎么可以用沙土向世尊开玩笑。在路上实在忍不住。就问世尊道:“世尊。刚才那个女孩子。把沙土放进你钵内。你为什么让她胡闹?”世尊微笑的说:“你们不知道。此女千百年后。因缘成熟。要在东震旦国为王。这时如不受她沙土供养。她将会破坏佛教的。这样让她种此善根因缘。她将来做皇帝时。会保护佛教弘扬佛法的。”有此因缘。所以在武则天王朝。对佛教尽力推动与弘扬。
笔者不愿为她的人格辩护。可是她对佛教的贡献。也不能因此就缄默。
女主武王 代有天下
在贞观廿一年唐太宗得谶云:“唐三世而后。女主武王。代有天下。”太宗密召太史令李淳风。商量此事。李淳风奏道:“依臣据术推之。其兆已成。其人就在陛下宫内。三十年后。当有天下。诛戮唐家子孙殆尽。”太宗道:“现在将所有姓武者杀之如何?”对道:“天命不可易。况且真王不死。徙使疑似者。妄遭诛戮。祸及无辜。今既在宫内。已经是陛下的眷属。再过三十年。又当衰老。老则心慈。虽然有变
武则天是荆州都督武士彟的女儿。太宗召入后宫为才人。那时只有十四岁。当时想不到将来的女主就是她。太宗驾崩后。因为她是姓武的女人。所以就把她送到感业寺落发为尼。则天落发披剃后。还规规矩矩过了四五年的青磬红鱼的生活。高宗登位后。有一次到感业寺行香。一见钟情。就于永徽五年诏入后宫。封为昭仪。第二年又册为皇后。
则天造字。作开经偈
武则天也是天纵之才。她也没有好好读过什么书。她不但能问政治国。而且自己造了十八个字。武曌的曌字。就是她所造的十八字之一。她不但虔信佛教
无上甚深微妙法。百千万劫难遭遇;
我今见闻得受持。愿解如来真实义。
这就是武则天所作的“开经偈”。其它如翻译经论。度僧弘法都是尽力协助。本文只介绍则天掌政时。对佛法僧的贡献和恭敬。其它不在本文之例。
菩提流志。来华译经
南天竺沙门达磨流支法师。在长寿元年来中国。高宗曾闻法师之名。特派专使前往敦请。至是抵达东都。则天召见。并为他改名为菩提流志。翻成中国话名觉爱。敕住佛授记寺译经九十部。廿八卷。中宗神龙二年。法师移住京城崇福寺。译大宝积经。皇帝并自笔受。睿宗景云元年。在北苑白连花亭内。召开翻译宝积经的会议。仍由皇帝。亲
义净法师 取经回国
义净三藏法师从十五岁就发愿往西域求经。直到高宗咸享二年。三十七岁时才能实践其愿。往天竺求取佛经。孤身万里西征。经过二十五年游学三十余国。直至天册元年五月间才回到中国。取得梵本经律论。近四百部共有五十万夹。金刚座真容一铺。佛陀舍利三百粒。则天亲往上东门外京郊。跪迎佛经舍利入京。将佛经等奉安在佛授记寺。敕请法师翻译经论。初与实叉难陀法师翻译华严经。长安三年译金光明最胜王等经。由成均(大学)助教观监护。则天亲制新经圣教序。中宗神龙元年译出孔雀王等经。中宗皇帝制序。名大唐龙兴三藏圣教序。神龙二年随驾回到长安。法师在大荐禅寺。别置了翻经院。译一切庄严王等经。由兵部侍郎崔湜。给事中虑粲。润文正字。秘书监附马都尉杨慎交监护。景龙二年召请义净法师入内殿共同翻经。睿宗景云元年。义净法师又译出浴像等经论廿
命法师于大佛光殿译药师经两卷。法师于玄宗开元元年七月圆寂。世寿七十九岁。僧腊五十九年。法师前后共译经律论五十三部。共二百三十卷。法师另撰仪传九卷。法师遍译三藏。而自己偏以律学教授学者。
迎请华严。觉喜来华
则天太后听说于阗国有梵本华严大经。特派专使前往迎求。并请一位善于梵文的法师随经同来。那时唐朝是大国。边邦小国。见到上国来使请求。当然欣然接受所请。于是于阗国王以尊者实叉难陀。中国语名觉喜。对华严的宗旨。精研善解。因此就请法师随经于通天元年。来到中国的京城。则天得此大经来华的消息。大为喜悦。诏入大遍空寺。与菩提流志。复礼法师等。共同翻译。后来法师住到佛授记寺。则天不时亲自到寺。参加译经工作。亲究笔削。并供养法师们的饮食。到了圣历二年十月。才将新译的华严经译成。则天亲制序引。并在太极殿宣示百官。长安四年。实叉难陀又译出楞伽经七卷。法师共译经论一十九部。一百七卷。法师于睿宗景云元年入灭。火化时舌根不坏。皇上下诏送他到于阗本国起塔供养。
则天向法藏法师问道
法藏法师号贤首。康居国的人。到长安来寻师学道。后来师侍智俨法师。尽得俨师之教。实叉难陀译华严经时。他与义净法师一同参加译场。万岁通天元年。有旨诏沙弥法藏在太原寺。对大众开示新译华严经的宗旨。在开示时有白光从口中而出。事后则天有旨。诏京城十位大德僧伽。为法藏授满分戒法。赐号贤首。住大遍空寺参加译经。
长安元年。诏请贤首法师。在东都佛授记寺。开讲新译的华严经。讲到华藏世界品时。大地震动。因此诏入长生殿问道。并寻问华严经中。帝纲十重六相之义。藏法师为其说法道:“天帝纲义。十重玄门。海印三昧门。六相和合义门。普眼境界门。这些义章。都是华严经中总别义纲。”则天闻华严经玄义。茫然惊异。申请
再三。藏法师用手。指着镇殿的金狮子为喻。并撰述金狮子章。列十门总别之相。则天阅后才豁然悟解其旨。
藏法师为了易于了解。更进一步。以七妙方便之法。取十面镜子八方安排。上下各一。相去一丈许。面面相对。当中安一佛像。燃一明灯。照亮佛像。就能看到那些镜光。互影交辉。学者因此能了悟。刹海涉入无尽之义。
则天敕奉藏法师为康藏国师。华严宗又名贤首宗者。是以藏国师之名而有。
慧安神秀。两位国师
万岁通天元年。诏请嵩狱慧安禅师与北宗神秀禅师入京。乘着肩舆入殿。则天亲自行跪拜礼。住在宫内。朝夕问道。则天尊安师为国师。当时王公以下。闻风来谒者。望尘拜伏。
神秀禅师与安禅师都是黄梅五祖门下弟子。五祖入灭后。秀禅师住江陵当阳山中。则天慕名。诏请入京。与慧国师同住内道场供养。特加钦礼。敕令在当阳山为秀禅师建度门寺。以旌其德。
秀禅师不习惯宫中生活。累次表请回山。方肯送他回当阳山。为他新建的度门寺。秀禅师于神龙二年二月廿八日坐化。皇帝对秀禅师圆寂。为之辍朝五日。出葬时。皇帝亲自送到午桥。王公大臣们送到伊水。秀禅师住世有一百多岁。僧腊八十多。至于慧安国师在隋文帝开皇十七年遁居山谷。炀帝大业年间。大开运河。男人被拉去做工。家中的多数成为饿殍。安师不忍。出来乞食。养活那些饿殍。炀帝闻师之名。征召他入京。不肯受诏。潜入太和山登衡岳行头陀行。
安国师于贞观年间到蕲州参谒五祖弘忍大师。悟明心法。后来隐居终南山。高宗诏他来京。不肯应诏。潜往嵩山少室。此次则天遣使往请。方肯应诏入京。则天拜为国师。后来辞归衡岳。中宗赐他磨衲僧衣。安国师于景龙三年三月三日。吩咐门人道:“我死之后。将我的尸首。放到树林内。待野火焚之。”就在三月八日。国师入灭。春秋一百廿八岁。门人遵嘱。果然有野火自焚。获得舍利八十多粒。内中有五粒大的舍利。送入宫中供养。后人称之为老安国师。
大安禅师。降伏妖狐
延载元年京中来了一个女人。自称为圣菩萨。具有他心通等神异。所言皆应。轰动一时。则天召见与之相谈。所言皆验。因此留住宫内。当时有一位大安禅师来京。则天迎请入宫问道。并令那位自
鬼神妖仙等都有他心通的小神通。所以处处都冒充佛菩萨之名。欺骗人民。接受善男信女们供养礼拜。如武则天这样有才智的人。尚且受其愚惑。信以为真。何况今之愚夫愚妇呢?
如意二年绛州地方有二女童。依一尼师出家。尼师每天诵华严经。有一天诵经忽然坐亡。二女失怙。每天到她师父坟土上号哭。到了如意三年。坟土上忽生莲华五茎。地方官以此奏闻。则天敕检莲华根。其根出自亡尼的舌上。则天召二女进京。亲自为二女童落发为尼。敕住天女寺。
下诏改正。僧道名次
先是贞观年间。唐太宗因为尊李老君为他李家的祖宗。因此爱屋及乌地将道士女冠也提升在僧尼之前。因此在佛教中引起一场风波。后来玄奘法师取经回国。太宗皇帝对他特别尊敬。可惜时间没有几年。太宗就崩驾了。在太宗晚年时。玄奘法师曾与他提起此事。太宗也承允改正名次。尚未实行。太宗崩驾。高宗显庆年间奘公有病。皇上派尚药奉御蒋孝章。与针医上官琮来为法师看病。奘法师因此陈述。“先朝以释氏的名位。在道流之下。先帝晚年许为改正。同时永徽初。又有命僧尼犯罪情难知者。同俗法治罪。玄奘恐怕疾病萎顿。永隔天颜。所以在未死之前。作表附请内使。以闻天听。”当天高宗就派内使去答复奘法师的请求道:“所陈二事。因为佛道的名位。是先朝处分。事须平章等议行。至于僧尼不应同俗治罪之事。我随时敕令实行。法师安心养病。”僧道名位之事。终高宗之朝。仍未改正过来。
到了武则天的永昌二年七月间。下诏改正僧道名次。诏文中说:“释典与玄宗。理均迹异。拯人化俗。也是教别功齐。自今以后。如有法事聚集。僧道应该齐行并集。今后已往成为永式。僧尼仍诏在道士女冠的上首。”依据历史的悠久。教理的深远。列朝的前例。佛教皆应在道教之前。则天这样下诏改正。是最公平的处理。
善纳忠言。大佛停建
则天笃信佛法。对译经建寺。造像、弘法。都有贡献。他在长安元年。将要建造一尊很大很大的佛像。御史张延珪上疏谏道:“佛以觉者为义。因心而成。不一定以诸相方见。经上也说:‘若以色见我。以音声求我。是人行邪道。不能见如来。’真如之果。不是向外追求的。陛下信心皈依。发弘誓愿。壮其塔庙。广其尊容。已经普遍天下久矣。有为住相布施。非最上第一稀有之法。经中曾说:‘若人满三千大千世界七宝。以用布施。其福甚多。不如有人于此经中。受持四句偈等。为人演说。其福胜彼’那么陛下就是倾四海之财。竭万夫之力。穷山林之木以为塔寺。极冶之金以为尊像。劳则多矣。费则甚矣。其所获得的福报。尚不如禅方之一匹夫也”。
“菩萨所作福德。不应贪着。因为有为之法。不足为高。况且动工营建。大兴土木……那时州县征输。星火逼迫。人民有的谋计无所。或者粥卖以充。结果是怨声载道。和气不洽。这哪里是佛陀所标喜舍之义。不憨愚蒙。而夺其产乎!况且边朔不宁。军装日急。天下虚竭。海内劳弊。关于兴做佛像之事。尚请陛下。慎之重之。若以时政而言。应先边境。蓄府库。养人力。若以佛教而论。则应救危苦。灭诸相。崇无为。伏愿陛下。察臣之言。行佛之行。务以理为尚。无以人废言。”
则天阅表后。不怒反喜。并在长生殿召见延珪御史。善嘉其言。赐以金帛。
武则天很能分别忠奸。在她身边那些得宠的小人。在外胡作非为。经常被狄仁杰等大臣们痛打。他们被打后。回去向则天哭奏。她都是一笑置之。要他们以后在外小心。决不护短。难为大臣。有一二奸臣恶吏。都是蒙着她做害人的坏事。则天知道一定不容的。
记得骆宾王作了一篇“为徐敬业讨武曌檄”的文章。把武则天骂得狗血喷头。她看过那篇文章后说:“如此之才。不为我用。宰相之过也。”并没有杀骆宾王。这些地方她的容人之量。比那些昏君皇帝要好得多了。笔者并非为她说话。这也是持平之论。不知读者以为然否。
(本文参考。传灯录、高僧传、广异记、旧唐史、法茹珠林、释氏稽古略、佛祖历代通载等书。)
原文出处:http://www.xuefo.com/nr/article3/32571.html
以上是关于武则天与佛教的渊源的介绍,希望对想了解佛学知识的朋友们有所帮助。
本文标题:武则天与佛教的渊源;本文链接:http://www.fzby666.com/gus/19091.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