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佛教」广结善缘之法 ,对于想了解佛学知识的朋友们来说,「佛教」广结善缘之法是一个非常想了解的问题,下面小编就带领大家看看这个问题。
原文标题:广结善缘之法
一日。明太祖朱元璋微服出巡探访民瘼。到一古庙忽觉口渴。有一农夫适时奉上一杯茶。明太祖感激之余。赐农夫为县令。当地一名书生闻晓。心里极为不平。便于古庙作一对联:‘十年寒窗下。不如一杯茶。’翌年。明太祖重游此庙。见此对联。知道是针对自己而题。遂提笔写道:‘他才不如你。你命不如他’。
佛教以为:‘未成佛道。先结人缘’。懂得广结善缘。才会有人缘。才能得道多助。如同农夫。也是先有一杯茶与明太祖结的善缘。而后才有获得官位的果。在做人处事上。广结善缘很要紧。如何做到?有四点意见:
第一、关怀他人要多赞美:赞美是世间最好的语言。无人不欢喜获得赞美。尤其别人失意时。你对他适时的关怀、问候。如同寒冬送阳。能激发对方的信心。让他振奋心情。
佛教轮回故事ppt
重燃希望。常言:‘口边就是缘’。对他人施予关怀。也为彼此结下好因好缘。因此。关怀赞美是结缘的最佳妙
两类佛教故事
方。
第二、面带微笑要常问好:中国人重视‘见面三分情’。既然有缘相见。经常保持笑容。真心问候。给人感觉如沐春风。好比处在陌生环境。一个微笑。能化解不安的心绪;人我间有了芥蒂。一声问好。能驱散阴翳。所谓‘嗔拳不打笑脸人’。微笑代表友善与沟通。能相处融洽。减少磨擦;常常与人问好。对方得到你的安慰、鼓励。彼此间。即已结下一份善缘。
第三、言谈举止要能温和:与人来往。态度气势凌人。或语带讽刺。容易令人心生畏惧而不愿亲近。佛门教导学人爱语才能和众。‘爱语’即是以体贴温和的语言待人接物。前秦时代。僧伽提婆大师来中土。译出许多佛教典籍。也开启南方译经的风潮。他尤以开朗的气度、温和的举止和悔人不倦的精神。感动当地许多人心。无人不乐于与之亲近。可见言谈举止温和有礼。能广结善缘。
第四、有事相求要不推托:人际之间是相互成就的。都需要别人的帮助。因此他人有所困难请求相助时。不轻易推托。花一点时间。吃一点亏。发心与对方结缘。如果自己真的力有不足。所谓‘拒绝要有代替’。也要顾及对方的尊严。如语带和缓婉拒。对方自能感受我们的善意。愿意为人付出。播下的善缘善种。久而久之。自会开花结果。
人我相处。只要愿意为人服务。那怕是一个点头、一脸微笑、一句赞美、一臂助人。都是结缘。所以。如何广结善缘?四点意见希望大家参考:
第一、关怀他人要多赞美。
第二、面带微笑要常问好。
第三、言谈举止要能温和。
第四、有事相求要不推托。
因果明镜论---布施篇
作者:益西彭措堪布著
行持布施。能得到人天善趣的富足安乐。不受贫苦。不会转生于饿鬼界。究竟获证菩提果。 舍卫国有一穷人。供养一串葡萄给比丘。比丘说:“你已经作了一月的布施。”穷人问:“我只施一串葡萄。为何说我已
泰国画家画南传佛教故事
布施一月?”比丘开示道:“这一串葡萄。你在一月前就有布施之念。此后念念不断。难道不是布施一月?” 所以布施之行完全安立在舍心上。舍心是布施的根本。布施所生福德的大小很大程度上取决于舍心的状态。 拘留沙国有位恶生王。看见一金猫。从园堂的东北进入西南角。就命人挖掘。结果得到铜盆三重。里面装满了钱。而且五里之内都是如此。王甚觉希奇。就问尊者迦旃延此事的因缘。尊者答道:“过去九十一劫前。有佛出世。号毗婆尸。当佛涅槃后。
佛教故事之黑熊
曾有一比丘乞食。置钵于路边。告诉行人:如人以财置于此坚牢藏中。一切王贼水火不能夺去。当时有一穷人。听后踊跃欢喜。恰好他有卖薪钱三文。随即取钱布施。在返家的五里路上。穷人步步发欢喜心。当他到家要进门时。又遥向比丘所在地顶礼发愿。当时的穷人就是您的前身。” 经云:“若布施之时。能以欢喜心与。恭敬心与。清净心与。不望报与。或所与者值菩萨圣僧(即所施的对境是菩萨圣僧)。如彼良田。下种虽少。所收甚多。”穷人施钱。因为生起了踊跃的欢喜心。并且施后一直沉浸在对善法的喜悦之中。这种行善的欢喜心十分难得。因而显现的果报尤为希奇。因地于五里路步步对布施生欢喜心。结果福业成熟时五里路上处处都现前装满钱的铜盆。所以行持善法之后要懂得随喜自己。使善心的意乐得到增上。这是十分善巧的增上善业的方法。如果我们能象好色一样汲汲好善。则福德成满也并非难事。 昔年有位长者。名阿鸠留。不信有后世。一日经过险道。三四天都未见水草。将要饿死。遇一树神。告神饥渴。树神即于指端。化出饮食。济其同伴。长者问:“尊神有何福德。手指竟有如此神力。”神言:“我在迦叶佛时。本是一贫人。平时在城门外磨镜。见沙门来乞食。必定举右指为人指示有斋之处。常常这样予人方便。所以今生受用。全靠这指。”长者听后心悟。大修布施。每日饭供多僧。后生第二天。为散华天人。 人身十分珍贵。被称为如意宝。只要有智慧。随时随处都可由此如意宝流生出无量福德。象此树神因地即是以举手之劳来种植福善。推而广之。如同《安士全书》所说:指示于人。福田从手而广;赞叹劝勉。福田从口而广;奔走效力。福田从足而广。所以人之口、目、手、足都可用来作福。佛法无主人。唯勤者得之。
佛教神壶真实故事
在菩萨戒的摄善法戒中要求行人在一切时处都要尽己所能、竭尽全力积累包括一丝一毫在内的一切善业。可与此处之理会通。
原文出处:http://www.xuefo.com/nr/article4/43657.html
以上是关于「佛教」广结善缘之法的介绍,希望对想了解佛学知识的朋友们有所帮助。
本文标题:「佛教」广结善缘之法;本文链接:http://www.fzby666.com/gus/18657.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