自在佛学知识网,分享佛学常识、佛教新闻、佛教故事、佛学经书等知识,是您学习佛学的好助手。
佛像、佛珠
佛像
佛珠

「文化」历代名人的教子艺术

  • 佛教故事-自在佛学知识网
  • 2023-02-25 01:11
  • 自在佛学知识网

「文化」历代名人的教子艺术 ,对于想了解佛学知识的朋友们来说,「文化」历代名人的教子艺术是一个非常想了解的问题,下面小编就带领大家看看这个问题。

原文标题:历代名人的教子艺术

作者:秦凤岗

吟诗示儿 宋代诗人陆游在《冬夜读书示儿子聿》一诗中写道:“古人学问无遗力。少壮功夫老始成;纸上得来终觉浅。绝知此事要躬行。”诗人告诫儿子(子聿)。成就学问在于少年时就要下苦功夫。但光从书本得来的知识还是表面的。要彻底了解事物的本质还得亲自去实践。

以联示教 清代林日宾对其子林则徐写过一副对联:“粗茶淡饭好些茶。这个福老夫享了;齐家治国平天下。此等事儿曹任之。”林则徐没有辜负他父亲的期望。牢

佛教的故事是真实的吗

记教诲。并付诸行动。终于成为高举反帝大旗的民族英雄。林则徐后来也给自己的儿孙们写过一副训子联:“子孙若如我。留钱做什么?愚而多财。益增其过。”主张长辈要让儿孙们自强自立。不能有所依赖。

刻铭训儿 宋代大文豪苏东坡的长子苏迈赴任时。苏东坡亲送砚台一方。手刻砚铭曰:“以此进道常若渴。以此求进常若惊。以此治财常思予。以此书狱常思生。”苏迈表示一定不负父示。做一个勤政廉洁的好官。

家书教子 著名教育家陶行之之子陶晓光欲进成都无线电电修造厂。但无正规学历。便瞒着父亲向人家索取了一张假文凭。陶行之得知后。立即从外地电告其子将文凭退还。并捎去一封语重心长的家书。信中还撰有一联:“宁为真白

佛教故事二人转全集

丁。不做假秀才。”陶先生的一生就是这样真实做人的。

赋词示教 清代

佛教人物小故事

诗人袁枚的小女儿。天资聪

佛教故事微信头像

明。不少名门望族纷纷前来求亲。他均不允。却将她嫁给姑苏城中一个百姓之子。并作了一首“嫁女词”相送:“姑恩不在高。夫怜不在容。但听关雎声。常在春风中。”女遵父训

佛教光复门庭故事

。把这首词作为传家宝世代相传。

临终训子 清代大画家郑板桥老年得子。却不溺爱。他病危时。要儿子亲手做馒头给他吃。儿子请教厨师。好不容易学着做好了馒头送去。郑板桥已经咽气了。只留下一张字条:“淌自己的汗。吃自己的饭。自己的事自己干。靠天靠人靠祖宗。不算是好汉。”

取名教子 1945年。无产阶级革命家林伯渠对刚6 岁要读小学的小儿子说:“上学。该有个地道的名字。我看你就叫‘用三’吧!”儿子疑惑不解。林老解释说:“用三者。三用也。即用脑想问题。用手造机器。用足踏实地!”他以此教育儿子勤于思考。勤于动手。踏实做人。

书诫训子 唐代房玄龄任宰相15年。其女为王妃。子为驸马。位高权重。但他为官谨慎。治家有方。常告诫子女:切不可骄傲奢侈。更不能倚仗权势欺压百姓。为此。他专门搜集古今名人家诫。逐条抄写在屏风上。让子女们各取一条。以时时约束自己的言行。

 

原文出处:http://www.xuefo.com/nr/article5/45938.html

以上是关于「文化」历代名人的教子艺术的介绍,希望对想了解佛学知识的朋友们有所帮助。

本文标题:「文化」历代名人的教子艺术;本文链接:http://www.fzby666.com/gus/18536.html。

佛祖

  • 功德无量--- 扫码方法


    一、电脑端:使用微信扫码;


    二、手机端:1、长按图片;2、保存二维码图片;3、打开微信,扫一扫--相册

佛像、佛珠--京东商城宝贝推荐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