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化」地府有幅送给阳人的因果对联 ,对于想了解佛学知识的朋友们来说,「文化」地府有幅送给阳人的因果对联是一个非常想了解的问题,下面小编就带领大家看看这个问题。
原文标题:地府有幅送给阳人的因果对联
地府有幅对联上联云‘阳间三世。伤天害理皆由你’。下联云‘阴曹地府。古往今来放过谁’。横批是‘你可来了’。
古训云:“积善余庆。积恶余殃”、“作善降祥。作不善降殃”。古人深信因果。对于天地神明都是心存敬畏。认为行善去恶是本份内的事。然而有的人不善于观察。却说那个人行善却没见到好的际遇。那个人做恶却也没见其得祸。因此心生疑义。怀疑善恶报应。这是因为他们不知道。报应有早有迟。比喻形与影是说报应是必然的。一般说来。早报较轻。迟报从重。一切都在天理的安排之中。人如果能明了因果事理。把报应二字反复思考。择善而从。自然就会避免恶报。得到善报。以下为古籍中记载的几个故事。
明代善书《绘图宣讲集要》中《天理良心》中写道:朴儒许克昌无钱过年。将祖上所遗“天理良心” 四字匾额当银四千而归。其妻问钱从何来。许克昌以实相告。其妻日:“何谓天理良心。竟如此值钱。君曷为我言之。”许克昌一一解说。其妻皆言不可当。许克昌便将匾额取回。铺主知其原由后。认为许克昌是忠厚人。遂请其帮助经理。许克昌为人厚道。店铺自此生意兴隆。一日忽做一梦。梦见一张纸上写道:“天理良心。尘世尽忘。许门不失。喜煞上苍。恩赐克敞……”许克昌后来又独自开店经营。遂成巨富。其后二子读书。长子考中状元。次子考中翰林。这个故事说明人们保持“ 天理良心”的重要性。
据《太上感应篇例证》记载;明代的李登十八岁时就考中了解元。后来五十岁了还不及第。就拜见叶靖法师询问原因。叶靖法师祈祷专管科举的文昌帝君指示。帝君命令官吏拿籍簿出示说:“李登初生之时。玉帝赐玉印。让他十八岁中解元。十九岁作状元。五十二岁时出任右丞相。而他中解元后。私下调戏邻家女儿。事情虽未得手。他反而将邻女之父告下狱。因为这个原因功名推迟十年。并降二甲。后来又因侵占他哥哥的屋基打官司。因此功名又推迟十年。降三甲。后来又在长安旅店中。奸淫一位良家妇女。又推迟十年。而今又为恶多端。不知改悔。官禄全被削去。死期将至。”叶靖法师将上述情况告诉李登。李登听了。羞愧悔恨至极。不久便死了。李登可谓是个反复为自己制造枷锁的人。假使他早生悔恨心。后面不再做恶。修德赎罪。那么还可以弥补。福寿也不至于被削尽消光
明末清初著名理学家、教育家朱柏庐。一生好道扬善。立品端方。生平不欺一人。不诳一语。“黎明即起”这篇家训。就是他做的。人们都很钦敬他的人品。神明念他为人正直。有几次被阴司命去审事。
一次。朱柏庐朦胧睡去。见有很多人来迎接他。来到了一个大的衙门。回顾自身。冠履袍服。便即升座。这时看到一个被勾到的人的神识。却是原来认识的一位乡人。知他原来曾敬奉神佛。礼诵过经文。然而后来弃善从恶。造业很多。又无善事可补。按冥律注定转世投入狗胎。变为畜类。朱柏庐见了。心中不忍。便问道:“汝向习经典。还记得么?”要他记得。便是本心不昧。或可挽回。那人答道:“全不记得。”又手写一“佛”字与他看。道:“汝还认得此字么?”答道:“不识得。” 又道:“你持诵的经典。难道也忘记了?”答道:“不知。”只得叫左右把张狗皮披在他身上。只见那人向地一滚。已变了狗形。摇头摆尾而去。醒来心下戚然。一到天明。即叫人到某家去打听。回说:“其人已于半夜急病而死。”为之咨嗟不已。朱柏庐本不欲说这事。所以说者。欲使周围人引以为戒。庶免堕轮回。
又一天早晨。朱柏庐连呼某人可怜。也是原来认识的人。他的学生问道:“某人现在某处做官。闻他地方上遭遇荒年。赈饥安边。赚了若干大元宝。正是得意时候。您为何说他可怜?”朱柏庐道:“正为这节事上。不久就有灭门之祸了。”学生问道:“何至于此?”朱柏庐道:“你想百姓遭了凶荒。流离困苦。朝廷令发米赈济。那地方官实心奉行。一家数口。多领一斗二斗的米。就多延了三日五日的命。便可不至饿死了。今乃瞒心昧己。只顾一身。该给两口米的。克落了一口;该给一石粟的。克落他五斗;设厂
善恶有报是真理。而当今却逆天叛道。破坏传统信仰、道德和人们的正信。更不尊重生命。鼓吹无神。无佛。无道。无前生。无后世。无因果报
原文出处:http://www.xuefo.com/nr/article7/68333.html
以上是关于「文化」地府有幅送给阳人的因果对联的介绍,希望对想了解佛学知识的朋友们有所帮助。
本文标题:「文化」地府有幅送给阳人的因果对联;本文链接:http://www.fzby666.com/gus/17656.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