自在佛学知识网,分享佛学常识、佛教新闻、佛教故事、佛学经书等知识,是您学习佛学的好助手。
佛像、佛珠
佛像
佛珠

「释迦牟尼」如来真实相

  • 佛教故事-自在佛学知识网
  • 2023-02-14 01:40
  • 自在佛学知识网

「释迦牟尼」如来真实相 ,对于想了解佛学知识的朋友们来说,「释迦牟尼」如来真实相是一个非常想了解的问题,下面小编就带领大家看看这个问题。

原文标题:如来真实相

一.如白莲。生于污泥而不染. ­

在佛陀住世时。也有一位婆罗门看见佛陀的千辐轮相。对佛陀的身份生起怀疑。《杂阿含经》记载: ­

有一天。佛陀行走到憍萨罗国的沙林聚落。便于树下静坐。当时。有一个婆罗门看到地下佛陀的足迹。印现着千辐轮相。感到十分惊讶。心想:我从未见到人间有此庄严的千辐轮相。这个人是人吗?于是循着足迹前往。在足迹的尽头。看见有个人于树下静坐。婆罗门看见佛陀六根清净和悦。相如金山光明巍巍地耸立着。 ­

婆罗门趋前恭谨的问道:「你是天界的神只吗?” ­

佛陀微笑的答道:「我不是天神。” ­

「你是龙、夜叉。干闼婆、阿修罗、迦楼罗、聚那罗、摩睺罗伽吗?” ­

「我不是!” ­

婆罗门更加惶恐地说:「那你是人吗?” ­

佛陀答道:「我不是人!” ­

婆罗门充满迷惑的说:「那你……你一定是非人?” ­

「我也不是非人!” ­

婆罗门心意迷乱的说:「你究竟是什么呢?” ­

佛陀语音和雅的回答:「天、龙、夜叉……人、非人等。都是由烦恼所生。我已横渡一切世间痴迷的爱河。熄灭了炽燃的生死之火。我是出离三界的觉者。因此。我不是其中的任何一类众生。 ­

「我宛如香净远播的白莲。虽生于污泥而不染着;我虽是父母所生。却已超越了世间的尘垢。我历劫来勤苦修行。已断除有为生灭的幻相。已拔除烦恼的剑刺。究竟到达安乐的彼岸。所以。我应该被称为佛陀。” ­

三十二相。不过是有为

藏语电影佛教的故事

的生灭之相。是三世诸佛权巧方便的机宜。透过三十二相的庄严清净。让我们生起渴仰的真心。觉醒自我本性原有个巍巍灿烂。神通妙用的三十二应化身。 ­

­

二.佛身无住灭相.­

佛有三身。即法身、报身、应身。法身是离相是清净的。不生不灭。如月之三喻。月的本体是法身。湛然不动。月之光采明耀是报身。圆满庄严。河川湖泊映月是应身。有水皆现。如诗偈言:菩萨清凉月。常游毕竟空;众生心垢尽。菩萨月现前。 ­­

如唐顺宗和佛光禅师一段精采的问答来说明。 ­

顺宗皇帝问道:「佛从哪里来?灭向哪里去?经典说佛常住在世。佛现今又在何处?” ­

大小不二的佛教故事

佛光禅师答道:「佛从无为来。灭向无为去。法身等虚空。常住无心处。有念归无念。有住归无住。来为众生来。去为众生去。清净真如海。湛然体常住。智者善思惟。更勿生疑虑!” ­

顺宗皇帝不以为然的再问:「佛向王宫生。灭向双林灭。住世四十九。又言无法说?山河与大海。天地及日月。时至皆归尽。谁言不生灭?疑情犹如斯。智者善分别!” ­

佛光禅师进一步解释:「佛体本无为。迷情妄分别。法身等虚空。未曾有生灭。有缘佛出世。无缘佛入灭。处处化众生。犹如水中月。非常亦非断。非生亦非灭。生亦未曾生。灭亦未曾灭。了见无心处。自然无法说。” ­

三、佛陀身随缘现. ­­

佛陀的法身没有生住异灭四相。佛陀于娑婆降生到入灭。那个示现的身相是五蕴和合。是生灭相。而不是佛真正的法身。如来丈六金身。三十二相好。也只不过是随尔根性差别。感应群机的游化. &s

佛教里有名的故事

hy;­

凡夫执相分别的心。皆从五蕴和合而来。因此。佛陀一再教诫弟子:「圣弟子如是观者。观色如聚沫。受如水上泡。想如春时焰。诸行如芭蕉。诸法如幻术。” ­

如果我们能正观五蕴是苦空、无常、无我。就能明白世出世间一切依正染净色心诸相皆幻化不实。如同经文所说:「如来所说身相。即非身相。” ­­

我们常常会被六根所蒙骗。这是我亲眼看到的。这是我亲耳听到的。种种见闻觉知的障碍。像盲人摸象。见不到法的全体。有一首诗偈说:佛在灵山莫远求。灵山只在汝心头;人人有个灵山塔。好像灵山塔下修。 ­­

只要解开六根六尘加诸的妄相。肯定自己本自具有如来之三十二相。返观自然。千里外的灵山。就在心头方寸间!求观世音菩萨施予我们的慈悲智慧。何不自己做个寻声救苦。大慈大悲。随力布施。随喜教化的日日观音。念一句南无观世音菩萨,每个众生心底里都有个慈悲的你,你就是一尊千手手眼救苦救难的观世音菩萨.《增一阿含经》说:「三世诸佛。不在天界。不在他处。皆于人间成佛。” ­­

诸佛如来。不是遥不可及。不是玄虚渺茫难测。如来分身千万亿。如虚空月。有水皆含。吾人若能识尽本心。万德庄严的如来身相、性德。人人本俱。因为。如来不在相好在慈悲的给予;如来不在神通在智慧的辨别;如来不在灵感在方便的妙用;如来不在庙堂高座。而是在人间处处行化。 ­­

­

四、见法即见佛陀 ­

佛陀先破吾人视应化的身相为实相。执着有的泥坑。又恐吾人住于无的深井。所以再教诫一番:凡所有相。皆是虚妄的. ­

既然明了求实相也是了不可得。当下就能契入诸法如如的真相。就如经文所言:「若见诸相非相。即见如来。”我们若能拂去贪迷世间的妄相。和执着有个出世间的涅槃可得。那么内心无妄无求。自然宛如湖镜。鉴照万物万象。 ­

见法即见佛陀。佛陀也一再训勉弟子。以法为洲。自依止。莫异依止。这个法。就是识破五蕴的虚假。不着空有二岸。知法性本自空寂不动。 ­­

有一次。佛陀思惟。大众于法心生疲累。没有渴仰勇猛的真心。我应该让大众知道法的难遭难遇。于是佛陀没有告诉任何人。也没有携带侍者。以伸屈臂顷的时间。前往三十三天的善法讲堂为天众说法。­

大众许久见不到佛陀。焦急地问侍者阿难。阿难也不得知佛陀身在何处?波斯匿王、优填王更是因为思念佛陀。愁烦成疾。佛陀在三十三天说法。历经三个月。思惟:人间的大众已生起渴望求法的心。我应暂舍神通。不自隐身形。以便使出家弟子知道佛陀身在何处。 ­­

天眼第一的阿那律入正定。告诉阿难。佛陀现于三十三天为众说法。众人欢喜踊跃。请求神通第一的目犍连。祈请佛陀返回人间。目犍连从三十三天返回。告之大众。佛陀七天之后会从天而降。来到僧迦尸国的大池水旁边。 ­

第七天终于来

佛教勤俭故事

到了。国王、大臣。一切出家在家弟子都前往迎接佛陀。莲华色比丘尼用神通化为转轮圣王的威德。具足七宝:轮宝、象宝、马宝、珠宝、女宝、居士宝、主臣宝。迎佛的行列。浩浩荡荡地前往僧迦尸国。 ­­

当时。须菩提尊者在灵鹫山的一座山洞中缝补衣服。他听说佛陀今日将返回人间。所有的七众弟子都前往礼拜佛陀。他想:我也应该前去拜见佛陀。于是须菩提从座而起。顿然领悟。我前往礼拜的佛陀。只是佛陀的外貌。什么是佛陀呢?是眼耳鼻舌身意吗?如果我到僧迦尸国去拜见佛陀。也只是礼拜地水火风罢了!如佛陀所教诫。真正的礼佛。应该观照诸法空性。没有造作。也没有一个自我的主宰。我应该归命礼敬佛陀的法身。因此。须菩提坐下。继续缝补衣服。 ­

莲华色比丘尼化身的转轮圣王。众宝赫赫。威光明照。到达大池水边。所有的国王与人民都被其威神摄服。纷纷走避。莲华色比丘尼向前礼拜佛陀。喜不自胜的说。 ­­

我是第一个见到您。第一个向您顶礼的弟子。” ­

佛陀说:「莲华色你不是第一个礼拜佛陀的人。最先拜见佛陀的人是须菩提。如果有人想要亲见佛陀。应当系心思惟。观照空

佛教故事插图背景图

性。才是真正顶礼佛陀。” ­­

须菩提就如同《般若心经》的「行深般若波罗蜜多时。照见五蕴皆空。度一切苦厄”。以般若的深心。彻见诸法是因缘和合与众生心识变现而有的。要度尽生命的一切苦厄。要有般若慧观。须菩提尊者以空无心胜过莲华色比丘尼七宝赫赫的神通。 ­­

我们的妄心如天马行空。求神通灵感。求放光加被。却任意忽略当下每一个小小因缘。一棵大树开满花朵结成累累果实。都是从一粒微小的果实开始。我们若是真修道人则不闻他人过。所有善恶皆要内观自照.那时候。我们就不用再千里迢迢要去迎接佛陀的到来。而因为见法性者即和如来心心相印。

 

原文出处:http://www.xuefo.com/nr/article7/71657.html

以上是关于「释迦牟尼」如来真实相的介绍,希望对想了解佛学知识的朋友们有所帮助。

本文标题:「释迦牟尼」如来真实相;本文链接:http://www.fzby666.com/gus/17458.html。

佛祖

  • 功德无量--- 扫码方法


    一、电脑端:使用微信扫码;


    二、手机端:1、长按图片;2、保存二维码图片;3、打开微信,扫一扫--相册

佛像、佛珠--京东商城宝贝推荐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