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佛教」多情乃佛心 ,对于想了解佛学知识的朋友们来说,「佛教」多情乃佛心是一个非常想了解的问题,下面小编就带领大家看看这个问题。
原文标题:多情乃佛心
多情乃佛心 从前。一个老太婆供养一个住茅棚的出家人。这个出家人每天都参禅打坐。
佛教放生故事1
老太婆呢。每天都派一个女孩子给他送饭。这样过了二十年。有一天。老太婆想检查一下这个出家人修行的境界。所以。就派了个年轻漂亮的女孩子去试探他。叫她在送饭的时候。突然把他抱住。问他感受怎么样。女孩子就照样做了。问他感受
佛教故事吉祥的主宰
怎么样。这个出家人回答说:“枯木倚寒岩。三冬无暖气。”这个出家人被抱住的时候就像干枯的树枝靠在冰冷的石头上。严冬里没有热气的东西。老太婆知道后说:“我们把一个俗人。供养了二十年。”于是。就把这个出家人赶走了。并一把火烧了茅棚。这就是“婆子烧庵”的公案。 这就是说老太婆对这个出家人的修行境界不认可、不满意。当然。一个漂亮的女孩子抱住你。你能像木头一样不动心。这不是一个平常人能做到的。但这却不是佛法的境界。这个出家人被赶走以后。便遍参明师。苦究本来。如此过
关于风水和佛教的故事简短
了三年。他又回到老太婆那里。老太婆还用相同的方法考验他。当女孩子抱住他的时候。他对这个女孩子说:“天知地知。你知我知。”终得老太婆首肯。 其实。佛法的境界是要我们的心不动。但又能如实觉知一切。在动和不动之间。这就是“中道”。我们修行。其实就是修心。这个心。就是一颗平常心。如如不动的心。一说到“不动”。我们就会理解偏差。认为学佛人的心就像石头一样坚硬、生冷。 当年。跟随白隐禅师参禅修行的一位老太婆。她心爱的孙女不幸夭折了。老太
佛教小故事对生意人的忠告
婆悲痛得泣不成声。围在一旁观望的其他老妇人见状。不禁脱口埋怨说:“你不是一直也在白隐禅师门下参禅修行吗?孙女夭折就乱了方寸。悲伤失态。成何体统?”没想到那位老婆婆听了他人的怨言后反驳说:“你
佛教四圣谛的故事
们哪里知道。我为孙女流的是珍珠泪!”这才是学佛人的心。虽然佛心可以超越喜怒哀乐。但是佛心通过肉体展现在我们面前时。既有悲哀忧伤。更有欢乐欣喜。正所谓:人非草木。孰能无情?在佛教看来。一切众生都是“有情”。只要是一个正常人。都会有喜怒哀乐、亲情、友情、爱情。学佛。是由众生来学。是由凡夫开始的。佛教徒并不需要排斥感情生活。但看其能不能以理性来指导感性。以感性来融合理性。以智慧来指导情感。如果佛教只提倡“不动心”、“离欲”。则一般人无法进入佛门。如果佛的教化中没有“情”的成分。也很难教化众生。所以。我们学佛人应该有这样的理念:以出世之心为入世之事。先生活再生死。觉悟人生。奉献人生。融入社会。这也是佛教的“慈悲”。何谓慈悲?“慈能予乐”。想办法使别人快乐。并且以别人的快乐为自己的快乐;“悲能拔苦”。时刻都要想尽一切办法来解决别人的痛苦。当然。佛法的“慈悲”。就是我们平常所说的“爱心”。爱及一切有情的心。 因此。佛心是一颗完全放开的心。也是一颗最“多情”的心。
原文出处:http://www.xuefo.com/nr/article8/76174.html
以上是关于「佛教」多情乃佛心的介绍,希望对想了解佛学知识的朋友们有所帮助。
本文标题:「佛教」多情乃佛心;本文链接:http://www.fzby666.com/gus/17189.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