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观世音菩萨普门品」观世音菩萨灵感事迹四、弘法 应化 ,对于想了解佛学知识的朋友们来说,「观世音菩萨普门品」观世音菩萨灵感事迹四、弘法 应化是一个非常想了解的问题,下面小编就带领大家看看这个问题。
原文标题:观世音菩萨灵感事迹四、弘法 应化
弘法
应 化 ●菩提达摩:得正法眼藏。漂越重洋。到达南海。梁武帝诏请他到金陵(今南京)。不投机。于是悄悄前往北魏。在少林寺面壁九年。后来找到僧人慧可。传佛心印后。坐化。葬在熊耳山。两年后。魏皇的使者宋云。在西域葱岭遇见达摩。看见祖师手拿一只鞋子。翩翩独行。问他:“去哪里?”达摩回答:“去西天。”宋云回奏魏主。便开棺察看。发现仅存一只鞋子在棺中。世传。达摩祖师是观世音
●宝志大士:梁时。金陵东阳有一位姓朱的妇女。听见有婴儿在鹰巢中啼哭。便架梯上树。取下来。当作自己的儿子养育。婴儿长大后。拜僧人俭为师。学习禅定。法名宝志。到宋太始初年。宝志忽现怪异。锡杖上挂着剪刀、镜子。或挂帛。齐建元年间。稍现异迹。与人说话。初时他人难以明白。到后来都应验了。梁武帝非常崇敬礼待他。诏书上有“水火不能焦濡(音如)。蛇虎不能侵惧。语其佛理。则声闻以上”等句子。武帝曾经命著名画家张僧繇(音姚)为志公大师画像。志公划脸。现出十二面观音像。妙相殊丽。或慈或威。僧繇无法描画。陈征虏居士。全家事奉志公大师。大师为他们显现真形。光明相好。就像菩萨。其他灵异奇迹。不可胜纪。《高僧传初集》
●傅大士:梦见世尊(释迦牟尼佛)告诉他:“我派
●僧伽大士:葱岭北某国人。游方在江淮一带。开始显露神异。曾经卧在贺跋氏家。身躯比床榻长三尺左右。现十一面观音形像。贺于是舍宅为寺。唐中宗迎请大师到皇宫内。尊为国师。遇有病人。或用柳枝拂。或叫病人洗石师子。或抛掷水瓶。或令病人忏悔谢罪。消灾则求马。警告风疾则索扇子;或辨认盗贼的钱。或咋黑绳之颈;或寻罗汉之井。或悟裴氏之溺;预知天将下雪。救旱降雨。神变无方。无法测度。皇帝曾问万回大师:“僧伽是什么人?”万回说:“观世音菩萨化身。”《高僧传三集》
●唐元和十二年。在陕西的金沙滩上。有一位美艳女子。提篮卖鱼。当地年轻人竞相要娶她为妻。女子说:“我教你们念经。一夜能背诵《普门品》的。就嫁给他。”到黎明时。能背诵的竟有二十人。女子说:“我一身怎么能配多夫?请换《金刚经》。如前面的约定。”结果。能背诵《金刚经》的。仍有十位。女子又换《妙法莲华经》。约定三天。期满。只有马氏的儿子能背诵。等到迎娶女子进门。女子就死了。身躯很快腐烂。于是便掩埋掉。一天。
●陈君选的儿子。病重。到南海普陀山祈祷菩萨救治。中途游览忠孝祠。听到有人喊他的姓名。惊奇一看。原来是位僧人。僧人说:“你有过去的罪业。将报应在你儿子身上。你来祈求菩萨。应体会菩萨的慈悲心。你要尽力济度贫困。力行善事。”拿出一卷书。对他说:“这是《杨椒山家训》十九条。如果能遵行。你儿子的病将痊愈;如果能广泛传播。得福无量。”说完。僧人忽然不见了。君选感悟到这是菩萨化身。就回家述说所遇到的事情。儿子听了。非常欣喜。病减轻一半。一个多月就全好了。后来。儿子读书登第。 杨忠愍《家训序》
●观音菩萨七次显化:
1. 唐朝永徽年间。化作白须老人。戴着红莲花瓣帽子。披着袈裟。持钵到农家乞食。
2. 化为梵僧。持钵向到田间送饭的妇女乞食。
3. 化为梵僧。坐在宝山的磐石上。前有青牛。左有白马。右有白象。周围覆盖着五色彩云。云中有二位童子。一位执杖。一位持镜子。景象很久才隐没。
4. 化作一位僧人。持杖、举钵。牵着白狗在开南郡(云南)乞食。村里多强盗、恶狗。于是抓住僧人肢解。须臾间。僧人就复活了。恶人又杀死他。焚烧尸骨成灰。装在竹筒中。沉到水里。须臾间。僧人破竹筒而出。形体完好无损。一村人又惊又怕。竞相皈依。
5. 化作一位僧人。手执杨枝。穿着木屐行走。但是跑马也追赶不上他。用箭射他。箭都化作莲花。现在。云南洱东一带。就有所谓莲花菜。
6. 化作游僧。忽然腾空。现观音菩萨相。光芒辉煌。令人不敢仰视。有老人据此铸相供奉。
7. 化作僧人菩提陀诃。说:“我是西方莲花部尊者阿嵯耶观音。行化到这里。”说罢化去。就是观音大士化身。《洱海丛谈》
●明朝万历年间。普陀山潮音洞南山顶上。来了一男一女。形如乞丐。但词锋犀利不可犯。问他们姓名。则答:“有什么姓名?”问他们年纪。答道:“有什么年纪?”问他们是哪里人。答道:“有什么地方?”问修行到了什么境界。答:“眼见大海。耳听风声、雨声、潮声、鸟声。”问修什么法门。答:“想起观世音。便念几声。没有什么下工夫的地方。”后来。前来观看的人很多。于是说:“你们各安隐去。问我做什么?”于是不见了。释真一写有《二大士传》记录此事。《普陀志》
●唐时。僧人昙藏。十五岁时想出家。但没有师傅。就敬诵观音菩萨圣号。不久。他听到钟声。看见有僧寺。便去求剃度。剃头之后。法师叫他出门。约走了百步。他回头一望。结果法师、寺庙都不见了。后来。昙藏成了大法师。唐太宗五次请他说法。两次请入皇宫。《高僧传二集》
●宋时。僧人普明。在上天竺寺遇到一位老僧。老僧说:“你单修无上乘道。只接引上根器的人。怎么能普济众生呢?应当三乘演畅。顿法、渐法齐行。广度中下根器的人。才能报答佛恩。”普明问:“用什么法度人呢?”老僧说:“这里的众生。与观世音菩萨夙有因缘。你可以把菩萨的来历事迹。传播流行于世。凡是供养、读诵的人。福德无量。”于是详尽地宣说了其中妙理。老僧说完。隐身而去。《观音本行经序》
●明时。尤锡绶(音受)的妻子施氏。孝养公婆。施氏忽然患膈(音格)症。有一位比丘尼对她说:“我从南海来。名叫妙海。”给她一枚黑药丸服下。问她:“持斋吗?”施氏答:“有时持。有时破。”妙海说:“这是魔啊。”就在她额头上写一道符。镇住它。出门后。妙海忽然消失不见了。第二天。施氏就能正常饮食了。
第二年。施氏与婆婆一起到普陀叩谢菩萨。看见“妙海宫”三字。更信去年那位比丘尼妙海是菩萨显化。回家后。又有一位尼师来。对施氏说:“我已功行圆满。只是一点度人心未了。” 尼师叹道:“你有五短相:日月三光短。父母相遇短。手足短。夫妇缘短。六亲缘短。你寿命本来只有二十九岁。因曾捐资铸造菩萨金像一尊。又曾布施刻经板一块。更曾给饥饿的人舍饭一盆。三件善事。延寿三年。又遇肉身菩萨点化。所以不会马上夭折。”施氏下拜请求指点。尼师于是授她三戒:一、断夫妇情;二、除烦恼;三、弃资财业缘。取出鼎炉。奇香馥郁。插着四种花:杏、芙蕖(莲花)、紫萸、红梅。花上栖息着小燕子、蝴蝶各一对。尼师说:“这是兜率宫中的宝物啊。”施氏又下拜。转眼尼师就不见了。炉香花鸟。一时之间。顿失踪影。《狯园》
●明时。吴璋的母亲。被选献给皇宫。后来随亲王妃到韶州(今广东韶关)。吴璋弃家寻访母亲。在舟中供观音大士像。哀祷恳切。发愿定要见到母亲。刚抵韶州。而母亲又跟从亲王到了江西饶州(今上饶)。吴璋赤脚奔跑在沙砾中。脚上皮肤开裂。睡卧在寺院廊下。有一位僧人。自称姓焦。为他的脚敷上药。伤口立时痊愈。翻越庾(音雨)城岭时。黑蛇咬脚。他痛极晕倒。又见焦来为他涂药。疼痛立时止住了。他投宿荒村茅屋。遇到的女人非常美丽。吴璋说:“我心似枯藤。哪有淫意?”奔出屋门。茅舍就消失不见了。遇到大雪。深达数尺。吴璋匍匐前行。憩息在古庙中。又见焦来。抚着他背说:“为母亲而忘我忘躯。铁汉啊!天不负你苦心。见到母亲也不远了。”拿出饼来给他吃。他顿忘饥寒。天亮后。寻路到饶州。启告亲王。乞求接母亲回家终养。亲王开始不答应。后来。母亲病重。亲王才命吴璋入见。母亲已经昏迷不知人事。吴璋焚香、呼天。割自己腿上的肉作粥。喂给母亲吃。母亲苏醒。相抱痛哭。亲王认为吴璋贤德。赐给他金帛。命他奉母亲归家。后来。他的儿子吴洪、孙子吴山。都官至尚书。科第不断。《鞭心录》
●隋时。僧人洪满。未出家时。双足挛躄(音孪避。蜷曲而跛)。他念诵《观音经》满三年。忽然看见一位僧人站立在面前。就问:“法师从哪里来?”僧人回答:“因为你经常呼唤我。所以就来了。你前世拘缚物命。恶业余殃导致你今天这样啊。你闭上眼睛。我为你治疗。”洪满觉得两膝上好像拔去了数寸长钉。睁开眼。僧人已经消失不见。才悟到这是观音菩萨化身来救治他。《高僧传二集》
●清朝康熙二十八年。康熙皇
●宋时。越王史浩。祈祷潮音洞。得见菩萨瑞相。夜晚。有位僧人来访。说:“你将做太师。可比文潞公。但官家用兵征战。你应坚决进谏(音见。规劝)。二十年后。我与你相会越地。”后来。史浩以故相身份。镇守越地。有位僧人来。自称与丞相有旧交情。守门人却拒不接纳。于是僧人索笔写道:“黑头潞相。重添万里风光;碧眼胡僧。曾共一宵清话。”便离去了。史浩回忆起当年普陀往事。出来追赶。早已不见。《普陀志》
●明朝嘉隆年间。有位花子观音。不知姓名。曾带着索。衣衫蓝缕乞食。因而得到这个名号。他在北京千佛寺金刚像脚下睡卧。能知道他人未来的事情。每次乞食。伽蓝神都会先给被乞食的人家托梦。万历九年。他吐火自焚。驾云而逝。
●明朝洪武年间。顽民犯法。经常逃窜躲藏在出家僧人中。皇帝朱元璋对此非常痛恨。集合嫌犯百人。掘地埋下他们的身躯。十五人并列。头露出地面。用斧头砍削。一削数颗。有一位异僧。名叫“自在”。预先进入其中。显示神变。头落地随即再生。反复数次。于是刑官释放了其余人犯。《纪史通鉴》
●宋时。金国将领赫连勃勃。攻破关中。斩杀无数。僧人昙始也在其中。而刀刃却不能伤他。勃勃于是普赦不杀沙门。拓跋焘。毁灭佛法。分派军兵烧掠寺庙。命令僧尼全部不得行道。如发现有逃逸的。捕得必斩。昙始忽然杖锡来到皇宫门前。拓跋焘命令依法斩首。却屡斩不能伤他。拓跋焘更加大怒。亲自用佩剑砍他。而身体无伤。拓跋焘有所醒悟。于是下令兴复佛教。《高僧传初集》
●相传。有姑嫂二人。虔诚奉持观音多年。到普陀山礼拜大士。船抵岸边。小姑忽然来了月经。嫂子便责怪她。小姑也自惭形秽。不敢登岸去寺庙礼拜。不久。海潮升起来。船上没有食物。忽然看见一位老妇把小石头投在水中。跨石登船。持箪(音单。圆的竹容器)给小姑食物。小姑感到奇怪。但不敢说。嫂子回到船上。便告诉嫂子。嫂子知道是菩萨现身。就返回佛殿叩谢菩萨送饭的恩德。看见菩萨像的衣裙边还是湿的。《普陀志》
●孝子张屠夫。每天早晨清洁餐具。侍奉母亲饮食。才挑肉到集市去。然后再买回菜肴。侍候母亲进食。母亲不开心。张屠夫就为她演戏、唱歌。母亲欢喜。张屠夫也欢喜。同乡有人结伴去朝拜南海普陀山。张屠夫想为母亲求延寿命。就请求一起前往。住宿旅店。夜里。张屠夫忽然大叫。同伴问他原因。张屠夫说:“梦见我母亲叫我。”于是众人都厌弃他。张屠夫只好一个人独行。迷
●汉口的闵贞。幼年就失去了父母。稍长。他看见别人家祭祀时。都悬挂父母的画像。便哀痛自己不能再见到双亲的遗容。于是学习绘画。尽得诀窍。他早晚恳切祈祷观音菩萨。求菩萨慈力加持。使与自己父母貌相似的人前来画像。别人都讥笑他是呆子。一天。有人骗他。说:“昨天看见老头、老太。带着筐拄着杖。酷像你父母。往荆襄道上去了。”闵贞信以为真。马上追赶。一天赶了二百多里路。果然看见一对老头老太。就请他们到自己家里。闵贞画像之后。二老忽然不见了。父老们前来观看。都说画像酷似闵贞的父母。都感叹是闵贞的孝心感动了观音大士。《梦厂杂著》
原文出处:http://www.xuefo.com/nr/article8/81079.html
以上是关于「观世音菩萨普门品」观世音菩萨灵感事迹四、弘法 应化的介绍,希望对想了解佛学知识的朋友们有所帮助。
本文标题:「观世音菩萨普门品」观世音菩萨灵感事迹四、弘法 应化;本文链接:http://www.fzby666.com/gus/16915.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