自在佛学知识网,分享佛学常识、佛教新闻、佛教故事、佛学经书等知识,是您学习佛学的好助手。
佛像、佛珠
佛像
佛珠

「佛教」救苦救难渡众生 千手千眼观世音的由来

  • 佛教故事-自在佛学知识网
  • 2023-02-02 01:35
  • 自在佛学知识网

「佛教」救苦救难渡众生 千手千眼观世音的由来 ,对于想了解佛学知识的朋友们来说,「佛教」救苦救难渡众生 千手千眼观世音的由来是一个非常想了解的问题,下面小编就带领大家看看这个问题。

原文标题:救苦救难渡众生 千手千眼观世音的由来

陕西渭北金粟山寺院

陕西渭北金粟山上有座金粟寺院。寺院里供奉着一尊千手千眼观音铜造像。据有关人士介绍。这尊菩萨造像在清光绪年间便已供奉于斯。解放前夕。此像被盗运到海外。直到改革开放初期。才被海峡两岸有心人通过宗教组织请回了大陆。使菩萨得以复归金粟山云云。

其实。千手千眼观音造像并非真塑有一千只臂和一千只眼。而是采取变通的办法。即在菩萨的两手外。左右各塑二十手。手中各有一眼。实为四十臂四十眼。再各配上“二十五有”(佛教认为三界中有二十五种有情存在环境。包括四洲、四

太上老君佛教故事

意趣、六欲天等)。如是相乘而成为“千手千眼”之数。

关于千手千眼观音造像的来历。早在北宋年间便已流传着一个动人故事:据说。观音俗名妙善。原是古代妙庄王(即楚庄王)的三公主。妙善公主虽自幼生长在王宫。却生性恬淡。不喜奢华。心怀慈悲。笃信佛教。到了谈婚论嫁年纪。父王为其择婿。

台湾版的佛教的动漫故事

她却拒婚不嫁。并决意削发为尼。皈依佛门。妙庄王一怒之下。将她逐出王宫。从此。妙善便在山林中的一座小庵里苦苦修行。终得正果。成为观世音菩萨。普度众生。行善天下。后来。妙庄王身患重疾。医生说需要亲骨肉的手眼为药方才可医得。妙庄王的大女儿、二女儿都不肯献手眼。妙善得知此事后。便以自己的手眼制成药丸。救活了父王。妙庄王了解这一切后。深悔当年不该把妙善逐出王宫。为了纪念自己的爱女。遂命工匠塑一尊“全眼全手”观世音像。工匠却误听为“千眼千手”。结果便产生了流传后世的千眼千手观音造像(见北宋蔡京所书《大悲观音菩萨得道远征果史话碑》)。

至于观世音菩萨传入中国。最早见于历史记载的。已是三国时期的事了。曹魏嘉平五年(公元253年)。介绍阿弥陀佛和观世音、大势至菩萨的经卷《无量寿经》汉译本首次问世。国人这才始悉观世音的大名。到了东晋年间。随着我国历史上最早的佛教宗派净土宗(即祈求往生阿弥陀净土或曰西方极乐世界)的建立。对西方三圣之一、且

佛教故事酥油灯

是首席大菩萨观世音的信仰。也就日益流行。此后。历朝历代有关观世音的经卷汉译本越来越多。观音(唐太宗时。避李世民名讳。观世音简化为观音)信仰及其偶像崇拜亦愈来愈盛。历久不衰。

藏于台北故宫博物院宋代时期的千手千眼观世音菩萨绢画

从人类文化思想史角度来看。观世音比佛教产生的要早。公元前七世纪。天竺(印度)婆罗门教中便已有了作为善神的观世音。其形象是两个可爱的小马驹。公元前六世纪。释迦牟尼创立佛教后。一些改信佛教的原婆罗门教徒把善神观世音引入佛教。并最终为佛教所吸纳。将其形象由两匹小马驹改为一匹。称为“马头观世音”。后来才渐渐由畜身演变为伟丈夫形象。按照佛经

佛教托梦故事

的说法。观世音原是古代天竺国(今印度)转轮王的大王子。名叫不眗。他曾发下宏愿。要解除世间一切苦难。后来转轮王成佛。便是阿弥陀佛。不眗经过数十年修炼亦成佛。号称“正法明如来”(“如来”乃为“佛”的异称)。后来。为了辅助佛弘扬佛法。普度天下众生。正法明佛自愿“降格”为菩萨。成了他父王阿弥陀佛的左胁侍。其弟大势至菩萨(俗名尼摩)则成为右胁侍(见《悲华经》)。据佛经里讲。观世音菩萨不仅广大灵感。法力无边。而且能现佛身、菩萨身、以及非人身等三十二相(“相”指形象)。杨枝观音等三十三化身。以“随类教化”。即根据不同对象或场合示现不同形象或化身。达到教化救助受难众生的目的。为了观照众生烦恼。拔除众生苦难。观世音菩萨曾发愿:“若我当来堪能利益安乐一切众生者。令我即时身生千手千眼具足(我若是将来能利益一切众生。使他们都得到安乐。那么叫我的身体立刻生出一千只手。一千只眼睛来)。”发了这个誓。他身上果然生出千手千眼。大地震动。诸佛放光照亮其身(见《千手千眼大悲经》)。

千手千眼观世音塑像

这里有个有趣的问题。即佛经里本为男性的观世音菩萨传到东方后。为什么多示现为女性形象?据专家考证。我国东晋以前。观世音菩萨塑像都是男身;南北朝末期之后。观世音菩萨造像才由男身变为女身。且其造像端庄秀美、明媚照人。充满迷人的亲和力。这个问题固然可以在观世音菩萨能示现三十三化身中找到解答。恐怕亦与东方妇女多处于弱势地位。更需要菩萨救助不无关系吧。何况。“每一个宗教都是以母爱为人类仁慈、博爱的具体表现。”(南怀瑾语)。以大慈大悲救苦救难著称的观世音菩萨化身为女性。或被塑造为美丽女性的形

陀佛的佛教故事

象。也就成了再自然不过的事了。观世音菩萨所体现出的这种“母爱”或曰婆性。用孔子的话讲。就是仁者“爱人”(樊迟问仁。子曰:“爱人”——见《论语》)。当年。孔夫子为了提高民智。提出“有教无类”。而观世音为了普救众生。则“随类教化”。且不惜自降级别。甘愿以菩萨身份辅助佛教化天下。以实现他“利益安乐一切众生者”的宏愿。或许。这种对人类终极关怀的慈悲之心。正是观世音菩萨不仅在我国。亦在日本和东南亚诸国以及华人世界广受尊崇的原因所在吧。身处现代社会的人们。在种种物欲利欲诱惑下。难免有时迷失本性。沉溺物欲而缺乏爱心。如是。面对观世音菩萨。无论信仰与否。在与菩萨慈悲安详的目光的交流中。收摄其心。涤亮俗尘蒙蔽的天真本性。从而活得更滋润、充实和快乐。岂不善哉!

 

原文出处:http://www.xuefo.com/nr/article9/87143.html

以上是关于「佛教」救苦救难渡众生 千手千眼观世音的由来的介绍,希望对想了解佛学知识的朋友们有所帮助。

本文标题:「佛教」救苦救难渡众生 千手千眼观世音的由来;本文链接:http://www.fzby666.com/gus/16250.html。

佛祖

  • 功德无量--- 扫码方法


    一、电脑端:使用微信扫码;


    二、手机端:1、长按图片;2、保存二维码图片;3、打开微信,扫一扫--相册

佛像、佛珠--京东商城宝贝推荐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