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济公活佛」济公活佛传奇录三 近恋亲守身尽孝 远从师落发归宗 ,对于想了解佛学知识的朋友们来说,「济公活佛」济公活佛传奇录三 近恋亲守身尽孝 远从师落发归宗是一个非常想了解的问题,下面小编就带领大家看看这个问题。
原文标题:济公活佛传奇录三 近恋亲守身尽孝 远从师落发归宗
第三回 近恋亲守身尽孝 远从师落发归宗
话说道清长老被修元禅机难倒。抱着惭愧回来。卧床不起。道净长老认为生病。特来探问其缘故。道清长老隐瞒不过。遂将要披剃修元之事。被他突然问我灵光何处 我一时对答不来。羞惭回来。所以不好见人之事相告。道净道:「此不过
正说未了。忽报李赞善同公子在外求见长老。长老只得勉强同道净出来。迎接进去。相见礼毕。一面献茶。赞善道:「前日小儿狂妄。上犯尊师。多有得罪。故下官今日特来赔罪。望老师释怒为爱!」道清道:「此乃贫僧道力浅薄。自取其愧。与公子何罪 」道净目视修元。接着问道:「此位莫非就是问灵光之李公子么 」修元道:「学生正是。」道净笑道:「问易答难。贫僧亦有一语相问。未识公子能答否 」修元道:「理明性慧。则问答同科。安有难易。老师既有妙语。不妨见教。」道净道:「欲问公子尊字 」修元道:「贱字修元。」道净道:字号修元。只恐元辰修未易。修元听了便道:「欲请问老师法讳 」道净道:「贫僧道净。」修元应声道:名为道净。未归净土道难成。
道净见修元出言敏捷。机锋警策。不禁肃然起敬道:「原来公子果是不凡。我二人实不能为他师。须另求尊宿。切不可误了因缘。」赞善道:「当日性空禅师归西之时。曾吩咐若要为僧。须投印别峰。远瞎堂二人为弟子。但一时亦不能知道二僧在于何处 」道净道:「佛师既有此言。必有此人。留心访问可也。」大家说得投机。道清又设斋款待。珍重而别。
那修元回家。每日在书馆中只以吟咏为事。虽然拒绝了道清长老。然出家一个种子。未免放在心头。把功名之事。全不关心。时光易过。倏忽已是十八岁。父母正待与他议婚。不料王夫人忽染一病。卧床不起。再三服药。全无效验。不几日竟奄然而逝。修元尽心祭葬成礼。不幸母服才终。父亲相继而亡。修元不胜哀痛。又服丧三年。以尽其孝。自此之后无罣无碍。得以自由。母舅王安世屡次与他议婚。他俱决辞推却。
闲来无事。只在天台诸寺中访问印别峰和远瞎堂两位长老的资讯。访了年余。方有人传说:「印别峰和尚在临安经山寺做住持;远瞎堂长老曾在苏州虎丘山做住持。今又闻知被灵隐寺请去了。」修元访得明白。便禀知母舅。要离家出去寻访。王安世道:「据理看来。出家实非美事。但看你历来动静。似与佛门有些因缘。但汝尚有许多产业。并无兄弟。却叫谁人
不数日。过了钱塘江。登岸入城。到了新宫桥下一个客店里歇下了。次日吃了早饭。带了从人往各处玩。但见人烟凑集。果然好个胜地。但是这些风光景物毫未洽心。游至晚上回来。问着客店主人道:「闻有一灵隐寺。却在何处 」主人道:「这灵隐寺正在西山飞来峰对面。乃是有名的古寺。」修元道:「同是佛寺。为何这灵隐寺出名 」主人道:「相公有所不知。只因唐朝有个名士。叫做宋之问。曾题灵隐寺一首诗。内有「桂子月中落。天香云外飘」之句。这诗出了名。故连寺都成了古迹。」修元道:「要到此寺。从何路而往 」主人道:「出了钱塘门便是西湖。过了保叔塔。沿着北山向西去便是岳坟。由岳坟再向南走。便是灵隐寺了。这灵隐寺前有石佛洞。冷泉亭。呼猿洞。山明水秀。佳景无穷。相公明日去游方知其妙。」修元道:「贤主人所说乃是山水。但可知寺中有甚高僧么 」主人道:「寺中虽有三五百众和尚。却是不听得有甚高僧。上年住持死了。近日在姑苏虎丘山请了一位长老来。叫做远瞎堂。闻得这个和尚能知过去未来之事。只怕算得是个高僧吧!」修元问得明白。暗暗欢喜。当夜无话。
到了次日早起来。仍是秀士打扮。带了从人。竟出钱塘门来。此时正是三月天气。风和日暖。看那湖上的山光水色。果然景致不凡。修元对从人道:「久闻人传说西湖上许多景致。吾今日方才知道。」就在西湖北岸上走入昭庆寺来。看见大殿上供奉着一尊千手千眼观世音。心中有感。口占一颂道:一手动时千手动。一眼观时千眼观;既是名为观自在。何须拈弄许多般。
又向着北山而行。到了大佛寺前。入寺一看。见一尊大佛。只得半截身子。又作一颂道:背倚寒岩。面如满月;尽天地人。只得半截。颂毕。又往西行走到了岳坟。又题一首道:风波亭一夕。千古岳王坟;前人岂恋此。要使后人闻
又见了生铁
未及入寺。正流览间。忽见许多和尚。随着一位长老。从从容容的入寺去。修元忙上前向着一个落后的僧人施礼道:「请问上人。适才进去的这位长老是何法号 」那僧人回礼答道:「此是本寺新住持远瞎堂长老。相公问他有何事故 」修元道:「学生久仰长老大名。欲求一见。不知上人能代为引进否 」那僧人道:「这位长老。心空眼阔。于人无所不容。相公果真要见。便可同行。」修元大喜。就随了僧人。步入殿内。到了方丈室。那僧人先进去说了。早有侍者将修元邀请进去。修元见了长老。便倒身下拜。长老问道:「秀才姓甚名谁。来此何干 」修元道:「弟子自天台山不远千里而来。姓李名修元。不幸父母双亡。不愿入仕。一意出家。久欲从师。不知飞锡何方。故久淹尘俗。近闻我师住持此山。是以洗心涤虑。特来投拜。望我师鉴此微诚。慨垂青眼。」长老道:「秀才不知「出家」二字。岂可轻谈 岂不闻古云「出家容易坐禅难」。不可不思前虑后也。」修元道:「一心无二。则有何难易 」长老道:「你既是从天台山而来。那天台山中三百余寺。何处不可为僧。反舍近而求远 」修元道:「弟子蒙国清寺性空佛师西归之时。现身云衢。谆谆嘱咐先人。当令修元访求老师为弟子。故弟子念兹在兹。特来远投法座下。盖遵性空佛师之遗言也。」长
半晌出定说道:「善哉!善哉!此种因缘。却在于斯。」此时长老虽叫修元暂退。他却未曾退去。尚立在旁边。长老开目看见问道:「汝身后侍立者何人 」修元道:「是弟子家中带来的仆从。」长老道:「你既要出家。仆从却不能代你为僧。可急急遣归。」修元领命。遂吩咐从人。将带来宝钞取出纳付长老常住。以为设斋请度牒之用。余的付与从者作归家路费。从人道:「公子在家。口食精肥。身穿绫锦。童仆林立。今日到此。只我二人盘缠有限。已自冷落淡薄。今若将我二人遣归去。公子独自一人。身无半文。怎生过得 还望公子留我二人在此服侍。」修元道:「这个使不得。从来为僧俱是孤云野鹤。岂容有伴。你二人只合速回。报知母舅。说我已在杭州灵隐寺为僧。佛天广大。料能容我。不必挂念。」二仆再三苦劝。修元只是不听。二人无可奈何。只得泣别回去不提。
却说远瞎堂长老入定之后。知道修元是罗汉投胎。到世间来游戏。故不推辞。叫人替他请了一道度牒来。择个吉日修备斋供。点起香花灯烛。鸣钟击鼓。聚集大众。在法堂命修元长跪于法座之下。问道:「汝要出家。果是善缘。但出家容易还俗难。汝知之乎 」修元道:「弟子出家乃性之所安。心之所悦。并非勉强。岂有还俗之理 求我师慈悲披剃。」长老道:「既是如此。可将他鬓发分开。缩成五个髻儿。」指说道:「这五髻前是天堂。后是地狱。左为父。右为母。中为本命元辰。今日与你一齐剃去。你须理会。」修元道:「蒙师慈悲指示。弟子已理会得了。」长老听了。方才把金刀细细与他披剃。剃毕。又手摩其顶。为他授记道:佛法虽空。不无实地;一滴为功。片言是利;但得真修。何妨游戏 法门之重。善根智能;僧家之戒。酒色财气。多事固愚。无为亦废;莫废莫愚。赐名道济。
长老披剃毕。又吩咐道济道:「你从今以后。是佛门弟子了。须守佛门规矩。」道济道:「不知从何守起 」长老道:「且去坐禅。」道济道:「弟子闻佛法无边。岂如斯而已
评述:一。小露机锋。惊倒道清。道净。原来清净虽妙。不若入尘为高。只因尚有未了情。还须远瞎堂中摸索一番。正是:拜师学道重因缘。面对如来笑济颠;清净囊中无一物。尘埃点点化大千。
二。母逝父亡。运不逢辰。正是:「屋漏又逢连夜雨。露湿惊醒向佛心!」服丧三年。孝思片片。欲报亲恩几何 不如行个大孝万万年。母舅议婚。只是无心;双亲两去。还我自由!有言道:罗汉本来爱单身。不愁吃穿费用省;东西南北任可去。屋檐路边脚一伸。 因此。产业付表兄。落得一身轻。一路往灵隐寺。寻找皈依处!
三。看见了千手观音。便道:「一手动来千手动」。只因心到手到。心动一切动。凡夫只动两只手。为己争口饭。若动三只手便是「小偷」。观音大悲愿。千手齐动。忙不完。凡夫只袖手旁观。没有我的事!若不千手动。其它的手便成「废物」。 「一眼观时千眼观」。观音如大日。普照一切。打开开关全部亮。不放过一处黑暗。不舍弃一个众生。世人做得到吗 「既然名为观自在。何须拈弄许多般 」哈哈!嘲弄观音。只为度人。「千手千眼观自在」。换个凡夫可能成为「千手偷尽天下宝。千眼看遍天下色」的恶人了。不但不自在。就算不发疯。也入了精神病院了。
四。既要出家。鬓发分成五个髻儿。长老道:「五髻一起剃去!」为何有这般把戏 只因前髻是「天堂」。天堂虽好。福有尽。剃掉!后髻是「地狱」。后门不要也罢!
左为父。怕老父栽培多操心。尽点孝心。出家报「亲恩」;右为母。脐带早已割断。今日出家是第二次的「出生」。应是吃「油饭」庆贺一番;「中为本命元辰」。出了家。不必算命看时辰。好坏看心地。命运自己造!
五。出家容易还俗难。披剃烦恼丝。烙下心印疤。从此休了。喜得长老赐下法名:「道济!」「但得真修。何妨游戏!」只因此一言。道济游戏在人间。
六。坐禅乎 坐不惯。理还乱。只想「动禅」「任性」。大开人间方便门。就此揭开了济公传奇的一出序幕。
原文出处:http://www.xuefo.com/nr/article9/93168.html
以上是关于「济公活佛」济公活佛传奇录三 近恋亲守身尽孝 远从师落发归宗的介绍,希望对想了解佛学知识的朋友们有所帮助。
本文标题:「济公活佛」济公活佛传奇录三 近恋亲守身尽孝 远从师落发归宗;本文链接:http://www.fzby666.com/gus/16092.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