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释迦牟尼」佛经的结集 ,对于想了解佛学知识的朋友们来说,「释迦牟尼」佛经的结集是一个非常想了解的问题,下面小编就带领大家看看这个问题。
原文标题:佛经的结集
佛灭度后。佛教界的第一件大事是王舍城关于佛藏的五百结集。这一结集决定了原
始佛教的动向。也造成了佛教分化的必然趋势。所谓结集。其实就是对佛陀所说的经进
行编辑。这个编辑建立在各位弟子记诵的基础上。即诸比丘集合在一起念诵出佛陀在世
时讲法的内容。然后进
发展准备有形的工具。使僧团四众有所归依。有所遵守。原始佛教就在这个结集中奠定
了它的规模。决定了它的修行方式。指定了它将来的发展道路。它并未因佛陀的涅槃而
走向消亡。而是更加发扬光大起来。
王舍城的结集是大迦叶发起的。大迦叶是有名的大德高僧。在僧团中以“头陀第一”
而受到僧众的尊敬。释迦牟尼最后游行教化。到拘尸那入灭。大迦叶并没有随从。后来
他知道了佛陀将要入灭。于是率领五百比丘。急忙赶去。在佛陀入灭的第七天。大迦叶
赶到了拘尸那。并以上座的身份。主持了佛陀遗体的毗荼大典。也就在这时。他发起了
结集法藏的会议。决定在当年的安居期中。在王舍城召开结集大会。
公元前485年四月十五日。大迦叶这样想道。“应当将佛的遗教收集起来。编辑成
经书。使佛法长久传留下去。使佛的教诲得以永久保持。”于是。大迦叶在须弥山上召
集比丘僧众。对他们说道:“佛陀的各位弟子。如果你们真心想念佛陀的话。你们应当
报答佛陀的大恩。不要现在就进入涅槃。所有佛陀弟子中得到神通大力的。都要到这里
集合开会。商量佛的遗教结集的事宜。”大迦叶的想法得到了各位比丘僧众的响应。因
为在佛陀灭度后。各位比丘僧众顿时失去依靠。不知该如何进行将来的修为。如果有现
成佛陀的遗教结集。对于将来僧众们的修行以及教化都将具有无可估量的价值和影响。
因此当大迦叶提出要结集法藏。就有许许多多的比丘僧众站出来表示同意。而且他们都
愿积极参加这个大会。
大迦叶从众多比丘僧众中挑选出五百位阿罗汉。除了阿难之外。来进行法藏的结集。
并且请摩揭陀国国王阿阇世进行护法。供给饮食。具体地点是在王舍城竹林精舍西面大
迦叶居住的地方毕钵罗窟。也即七叶窟。然而。号称多闻第一的阿难为什么被排除在结
集的僧众团体之外呢?据说是阿难的修为只到须陀洹果。并未证得阿罗汉。因此不准与
会。因为这一次的结集只有具备阿罗汉资格的大德高僧才能参加。
此前的三月初。在十五天说戒的过程中。大迦叶入定。用天眼观察到阿难的烦恼并
未完全断除。因此在这次结集大会中。大迦叶亲手将阿难从五百阿罗汉中拽了出来。不
准他参加结集大会。阿难大为惭愧。说:“照佛的规矩。已成阿罗汉果的僧众不能在佛
陀身前身后服侍。因此之故。我才留存有一些残余的烦恼没有断绝而已。这须怪不得
我。”大迦叶当即回答道:“你还有别的罪过。你劝佛陀让女人出家。使佛的正法减去
了五百年寿命。”阿难说:“三世各佛都是有四部弟子的。女人出家并没有什么过错。”
大迦叶又说:“佛陀要进入涅槃之时。背上疼痛。躺倒在地上。需要喝些水。可是你没
有给佛陀喝水。这难道不是大罪过吗?”阿难说:“那时正好有五百辆车子。从河中横
渡过去。搅得河水又黄又浊。因此才没有去取水。”大迦叶又说道:“佛陀问你。如果
有人修到了四神足。就可以增加一劫的寿命吗?你应该回答说:‘佛陀应增加一劫的寿
命。’可是佛陀三问。而你三不答。所以使世尊提前进入了涅槃。”阿难说:“那时是
魔障蒙蔽了我的心田。所以我没有回答。”大迦叶又说道:“你给佛陀折叠僧伽梨衣时。
用脚把僧伽梨衣踩在了地上。”阿难说:“当时大风吹来。将衣吹堕在地上。正好落在
我的脚边。并不是我不恭敬。”大迦叶又说:“佛陀的阴藏相(佛的生殖器藏在腹中而
不显现)在佛涅槃之后。给女人看见了。这行为是多么可耻啊!”阿难说:“我当时想
女人见到了佛的阴藏相。内心会感到自己身为女人之形是十分羞耻的事。因此才会促使
她们认识到在此世应当修行种种佛的德根。以图来世获得男身。我这是出于好意。不应
当被看作破戒。”作为僧众上座的大迦叶不再听阿难的辩解。而是当即命令阿难到僧房
中悔过。并说:“当你烦恼解除。证得阿罗汉果位之后。再到这里来。”
阿难是跟从在佛身边的弟子。可以说是佛陀的贴身秘书。佛陀几乎所有的传法过程
以及传法内容只
可以背诵。因此结集佛的法藏。缺少了这样一位多闻第一的阿难是很大的缺憾。甚至是
无法得到结集成功的。据说。大迦叶为什么又以种种理由阻拦阿难加入结集大会。这是
因为大迦叶是头陀第一。他本人既不好色。也不喜欢舒适的生活。平时修的是非常严格
的苦行。因此他要求
陀遗教中。却有着“小小戒可舍”的精神。这是与大迦叶的思想相抵触的。阿难亲闻佛
陀遗教。并以较为宽容的精神要求僧众。这招致了大迦叶的不满。又由于阿难在僧团内
属于较为年轻的一辈。因此自然受到了以持戒为第一要务的大迦叶所排斥。
但这次结集少了阿难是不行的。阿难也知道这次结集的重要性。因此他离开这大会
场之后。就专心致志地思索种种佛法。希望尽快地断除烦恼。证得阿罗汉果。但由于缺
乏定力。开始并未悟道。到后半夜时。因为太疲劳。就想躺在枕头上休息一下。当他的
头一靠在枕头上。突然像得到了神力一般。犹如电光火石。当下即得到大彻大悟。进入
金刚禅定之境。破除一切烦恼。证得阿罗汉果。于是阿难随即前往僧堂敲门。大迦叶对
他说道:“你如果证得了阿罗汉果。就从大门的锁孔中钻进来。”阿难当即用巨大神力
从锁孔中进入僧堂。然后向大迦叶礼拜。表示忏悔。大迦叶便对阿难说道:“希望你不
要有嫌恨之心。你回到你的本座去吧。”阿难向各位僧众敬了一个礼。然后立即登上师
子床。大迦叶告诉阿难:“佛所说法。一言一字。都不要遗漏。”于是。阿难遵旨将佛
的遗教一五一十地念诵出来。
阿难一开口发声。第一句就是这样念的:“我闻如是。一时佛住所居处。”大迦叶
及各位僧众听到
昨日还能亲见佛的面颜。今天就已经称道‘我闻’了。”言下大为伤感。
阿难因为是佛的堂弟。他的相貌和佛极为相似。只是有三个指头比佛的要短一些。
当他刚登上高座念诵时。僧众都一时为之糊涂。以为世尊重新出现。有的则以为是别处
的佛来到这里。还有的怀疑是阿难已经成佛了。种种猜想。狐疑不定。但当阿难一开口
念诵。说到“我闻”这一句时。僧众所有疑问全都扫除干净。阿难是在佛那一年成道时
出生的。在佛初转法轮时。他并不知道佛所传的法。阿难通过展转听闻、佛后来亲口复
述等通晓了初期释迦牟尼宣讲的佛法。当佛陀年事已高。需要阿难服侍之时。阿难便通
过和佛陀的朝夕相处。亲耳听闻了佛所讲说的经典。并将它们默记心中。现在。由阿难
将它们念诵出来。就像一个完整的瓶子。里面所有的水都点滴不漏地倒进了另一个瓶子。
佛法就这样通过阿难通达无碍的念诵。因而完整地传承下来。
在这次结集的三藏中。阿难诵出的是经藏。大迦叶诵出的是论藏。优波离诵出的是
律藏。号称三藏十二部。这就是后来所称的上座部。
当时。除了摩诃迦叶尊者、阿难尊者、优波离尊者等阿罗汉在毕钵罗窟里结集三藏
法教外。还有许多比丘长老在跋波尊者的带领下。在摩揭陀国王舍城七叶窟外面不远的
僧团里。进行会诵结集。这就出现了窟内、窟外两个部分的结集。这两个部分结集的法
藏都属于小乘佛教的范围。
大乘三藏教法。据说是由文殊师利菩萨和弥勒菩萨。带领许多菩萨和阿难尊者等。
在铁围山中结集的。铁围山据说是咸水海边的一座山。
三藏。佛教典籍的总称。藏字的意义是盛放东西的竹箧。佛教经、律、论三种经典
能够把佛所讲的戒、定、慧三种无漏学的教法。统统放在一个三藏的“竹箧”中。收藏
起来。因此便称为三藏。
释迦牟尼四十九年所说的佛法。总称为经、律、论三藏圣教。经。是佛所说永恒的
道理;律。是僧团内部的戒律;论。是各位菩萨、论师等论学的内容。三藏所讲的就是
戒、定、慧三种无漏学的道理。凡是佛门弟子能发心修行戒、定、慧三种过程的。就可
以不漏落于生死轮回。经受种种烦恼痛苦。因此称为无漏学。
原文出处:http://www.xuefo.com/nr/article10/95006.html
以上是关于「释迦牟尼」佛经的结集的介绍,希望对想了解佛学知识的朋友们有所帮助。
本文标题:「释迦牟尼」佛经的结集;本文链接:http://www.fzby666.com/gus/16000.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