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释迦牟尼」佛祖都不肯保佑的事 ,对于想了解佛学知识的朋友们来说,「释迦牟尼」佛祖都不肯保佑的事是一个非常想了解的问题,下面小编就带领大家看看这个问题。
原文标题:
学佛。不能只学拜佛的姿势。佛法不是远离生活。
按:《大庄严论经》中有这样一则故事。非常有趣。村子里信佛的两兄弟靠种地生活。哥哥认为贫困的原因是太过专注于生活。忽视了修行。于是住进寺庙。日夜虔诚顶礼膜拜;弟弟辛苦经营田地。获得丰收。学佛不能只学拜佛的姿势。佛经里千年沉淀出的学识是生活中无穷的智慧妙用。学佛。修行是为了更好的生活、学习。而不是远离生活。把责任和义务全部抛在一边。一味地把佛祖当保姆用。
《大庄严论经》节选
复次众生造业各受其报。我昔曾闻。有一贫人作是思惟。当诣天祠求于现世饶益财宝。作是念已语其弟言。汝可勤作田作好为生计。勿令家中有所乏短。便将其弟往至田中。此处可种胡麻。此处可种大小麦。此处可种禾并种大小豆。示种处已向天祠中为天祀弟子。作大斋会。香华供养。香泥涂地。昼夜礼拜求恩请福。悕望现世增益财产。尔时天神作是思惟。观彼贫人于先世中颇有布施功德因缘不。若少有缘。当设方便使有饶益。观彼人已了无布施少许因缘。复作是念。彼人既无因缘。而今精勤求请于我。徒作勤苦。将无有益。复当怨我。便化为弟来向祠中。时兄语言。汝何所种来复何为。化弟白言。我亦欲来求请天神。使神欢喜。求索衣食。我虽不种。以天神力。田中谷麦自然足得。兄责弟言。何有田中不下种子望有收获。无有是事。即说偈言:
四海大地内。及以一切处。
何有不下种。而获果实者。
尔时化弟质其兄言。世间乃有不下种子不得果耶。兄答弟言。实尔不种无果。时彼天神还复本形。即说偈言:
汝今自说言。不种无果实。
先身无施因。云何今获果。
汝今虽辛苦。断食供养我。
徒自作勤苦。又复扰恼我。
何由能使汝。现有饶益事。
若欲得财宝。妻子及眷属。
应当净身口。而作布施业。
不种获福利。日月及星宿。
不应照世界。以照世间故。
当知由业缘。天上诸天中。
亦各有差别。福多威德盛。
福少鲜威德。是故知世间。
一切皆由业。布施得财富。
持戒生天上。若无布施缘。
威德都损减。定慧得解脱。
此三所获报。十力之所说。
此种皆是因。不应扰乱我。
是故应修业。以求诸吉果。
以前有个村子。生活着两个信佛的兄弟。他们依靠着种植家里的田地过生活。兄弟俩都算不上富裕。生活只属于中等水平。
兄弟俩一直想改善自己的生活现状。所以两人有空的时候。也会一起商量改善生活的大计。这一天。兄弟又谈到了关于致富的话题。弟弟说:“哥哥呀。我们从小就生活这里。别的活计也不太通。不如今年我们辛苦点。一起把山边上的荒地开垦开垦。我计算了。如果我们努力耕作三到五年。节余的钱粮。就可以换些先进的农具回来。到那时。我们不但可以再次扩展种植规模。还能建房买地。改善我们的生活质量。
哥哥听了弟弟的建议。犹豫了一会说。我觉得你的建议虽然好。但是只是属于小农意识。是没有远见的行为。按你的行为。即便花上十年八年时候。我们也最多能成为一
哥哥又继续说:“我觉得我们一
弟弟听了哥哥的理论。其实心中有些异议。但是一时也找不到什么观点去反驳。
哥哥看见弟弟没有反对他的意见。于是便收拾了一些衣物。带着不少香烛跑去了附近的寺庙。临走的哥哥特意向弟弟交代了自己原先种植的田地特征。比如哪块地应该种植玉米。哪块地应该种植小麦。弟弟把哥哥的话一一记在了心里。
哥哥就这样住进了寺庙里面。哥哥拜佛很虔诚。日夜顶礼膜拜。祈求佛祖保佑自己的家人和生活。而另一方面。弟弟独自经营了自己的那份和哥哥丢下来的几块田地。
这一年风调雨顺。庄稼的长势特别好。眼看便是一个丰收之年。弟弟虽然很辛苦。但是心中多少有些安慰。拜佛的哥哥有时也会下山逛逛。当他看到庄稼时也异常的兴奋。因为他觉得这就是他拜佛的回报。
转眼到了秋天。就要到收获的时刻。弟弟忽然犯愁了。原来庄稼太多。弟弟担心自己忙不过来。若是错过收割的时节。便可能会影响产量。
这一天。拜佛的哥哥在寺庙里意外的见到了弟弟。哥哥问弟弟来的原因。
弟弟说。我是来告诉哥哥丰收的消息的。
哥哥高兴地说。你看怎么样。若没有我诚心诚意的拜佛。你怎么会有那么好的收获呢。
弟弟笑咪咪的点头称是。
哥哥很安慰。他记得当时住进寺庙里的时候。弟弟还颇有微词。现在他已经用事实证明了自己所作所为的正确性。
弟弟对哥哥说。其实我这次来是不打算回去了。我觉得既然哥哥一个人拜佛都那么有成效。那么我也打算搬进来和哥哥一起拜佛。这样以后收获便会更大。
哥哥想想地里就要收获的庄稼急了。他大声质问弟弟。你也来拜佛。那地里即将长成的庄稼谁管?哥哥越说越气。把弟弟好好地教育了一次。
弟弟终于忍不住笑了。他说:哥哥呀。原来你也知道光拜佛不种地是没有收获的呀。
佛经里出现这样一则故事。本身是非常有趣的。要知道人生有自己的信仰。是件好事情。那是困惑与混沌时心灵的好去处。可是若一味的去追逐明天。忏悔昨天。而放弃当下的事情。是不是将思虑摆错了位置呢?
如果学佛学会
一切皆有度。
迷途中。长者的指尖便是道路的起点。何必一定要等待引路人把我们领到终点?上天给了我们和煦的风与滋润的雨。不懂得耕耘。馒头是不会直接掉下来的。
有人教会了我们做人做事的至理。还要作奸犯科。再埋怨佛光不能普照就没有道理了。
原文出处:http://www.xuefo.com/nr/article10/96585.html
以上是关于「释迦牟尼」佛祖都不肯保佑的事的介绍,希望对想了解佛学知识的朋友们有所帮助。
本文标题:「释迦牟尼」佛祖都不肯保佑的事;本文链接:http://www.fzby666.com/gus/15957.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