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学名家袁宏道:我没想到极乐世界快乐到这种程度! ,对于想了解佛学知识的朋友们来说,文学名家袁宏道:我没想到极乐世界快乐到这种程度!是一个非常想了解的问题,下面小编就带领大家看看这个问题。
原文标题:文学名家袁宏道:我没想到极乐世界快乐到这种程度!
/* Generator: eWebEditor */p.MsoNormal, li.MsoNormal, div.MsoNormal {margin:0cm;margin-bottom:.0001pt;text-align:justify;text-justify:inter-ideograph;font-size:10.5pt;font-family:"Times New Roman";}a:link, span.MsoHyperlink {color:blue;text-decoration:underline;text-underline:single;}a:visited, span.MsoHyperlinkFollowed {color:purple;text-decoration:underline;text-underline:single;}div.Section1 {page:Section1;}
文学名家袁宏道:我没想到极乐世界快乐到这种程度!
唯一被祖师大德承认的极乐世界往生情况反馈书:
在《净土圣贤录》上记载了袁宏道往生后以方便神力。将其弟袁中道摄到极乐世界对他进行开示如下:
袁宏道又说:“我没有想到极乐世界快乐到这种程度。假使我前生时能够严持戒律。我的境界尚不止是如此而已。大体上来说在教理和戒律都精进严谨的人。往生的品位最高。其次是持戒严谨的人。往生最稳当。如果是只有教理而无持戒的人。大多为业力所牵。流入八部鬼神众去了。这种状况我所亲见到的有很多。弟弟你的般若气分颇深。但是戒力定力甚少。如果只是
附记:原文如下
转自http://www.hdjy.org/bbs/dispbbs.asp?BoardID=41&ID=62462
袁中道游西方极乐世界
摘自《净土圣贤录易解》慧律法师译
袁中道。官为南礼部郎中。乞求退休。养老于家。平日常常精勤地礼拜课诵。明神宗万历四十二年(西元一六一四年)在一个月圆的晚上。课诵完毕后跏趺静坐。形体心神寂静清爽。忽然间入定。心神飞出屋子之上。飘然地乘着白云。此时有二位童子引导他向西飞行。不久之后下降到地上。童子说:‘停!’袁中道随着他停下来。见到大地平坦如掌。光耀明净细滑柔润。旁边有水渠。宽十余丈。水中有五色的莲华。香气芬芳异常。并有金色的桥梁跨过水渠。七宝的栏楯交罗排列。楼阁极为整齐美丽。
袁中道于是向童子作揖问道:‘此是何地?您是何人?’童子说:‘我乃灵和先生的侍者也!’中道问:‘灵和先生是谁呢?’童子说:‘正是您的兄长袁中郎(袁宏道)啊!他现在正在等您。有话要跟您说。您可以赶紧前去。’接着就依着步道走到了另一个地方。有树木十余棵。池水流动作声。水池上有一个白玉的门扉。其中一位童子先进入。另一位导引袁中道。经过楼阁二十几重。到了一座楼阁之下。此时有一个人下来迎接。其容貌如同美玉。衣服如同云霞。身长有一丈余。见到袁中道后。欢喜地说:‘弟弟你来了!’袁中道仔细地一看。原来是袁宏道。
两人于是上楼作礼交拜。有四五个人前来共坐。宏道说:‘此是西方极乐世界的边地。信解尚未成就。持戒尚未完全的。大多生于此地。又称为“懈慢国”。上方有化佛的楼台。前面有大莲池。约有一百由旬(一由
袁宏道说:‘我往生净土的愿力虽然很深。但是情执染着的习气未除。刚开始化生于此边地一小段时间!现今已经居住
袁宏道说:‘你所看到的。是极乐净土中依着地上而行之众生的依报世界。经过此地之后。则是法身大士居住的地方。其境界甚为美妙。胜过千万倍于此地。其神通变化也是千万倍于此地众生。我以慧力的缘故、得以游行于其间。但是不能够居住于彼地。再经过彼地则是十地、等觉菩萨所居住。其境界我就不得而知了。再经过十地、等觉的居住地则是妙觉如来所居住的地方。只有佛与佛才能究竟了知。’说完。又到另一个地方。没有墙壁。有栏楯。光明耀眼更胜于前。坐了一会儿。宏道又说:‘我没有想到极乐世界快乐到这种程度。假使我前生时能够严持戒律。我的境界尚不止是如此而已。大体上来说在教理和戒律都精进严谨的人。往生的品位最高。其次是持戒严谨的人。往生最稳当。如果是只有教理而无持戒的人。大多为业力所牵。流入八部鬼神众去了。这种状况我所亲见到的有很多。
弟弟你的般若气分颇深。但是戒力定力甚少。如果只是体悟教理而不能生起戒定。此是狂慧也。你回五浊恶世后。趁着色身仍然强健。要实修实悟。兼持往生净土的誓愿。勤行种种方便善巧、怜悯一切众生。不久之后当再相见。如果一不小心一入他途。则可怖可畏。如果不能持戒。有龙树菩萨的六斋法现在仍然存在。应当遵而行之。而杀戒尤其重要。希望你寄语其他一同学法的学人。没有说每天动刀杀生。口中贪食众生血肉滋味的人。而能够往生此极乐国土的。纵使说法如云如雨。又何益于事呢?我和你在空王劫时。生生世世为兄弟。乃至于在六道之中。也是如此。所幸我今日得生善地。我恐怕你会堕落。因此以方便神力。将你摄受至此地。但是净土与秽土相隔。不得久留于此。’
当时宏道与中道的兄长宗道已经命终。中道因此问其兄长投生之处。宏道说:‘他往生的地方也很好。你以后自然就会知道。’说完之后宏道突然凌空而去。中道行走在水池上。顿时好像坠入水中。突然之间就醒过来了。中道因此自己把此事记述下来。在此之前袁宗道有个儿子叫袁登。年十三岁。得重病将命终。告诉宏道说:‘我快死了!叔叔你要怎么才可救我呢?’宏道说:‘你只要念佛。即得往生佛国。此五浊恶世。不足以留恋。’袁登于是合掌。称念阿弥陀佛。诸眷属都同声助念之。过一会儿。袁登微笑说:‘我见到一朵莲华。颜色微红。’才一会儿又说:‘莲华渐渐变大。色彩鲜明实在是无与伦比。’接着又说:‘佛来了。相好光明。充满了整个室内。’不久。呼吸急促。宗道说:‘你只要称念“佛”字就可以了。’袁
附录一:袁宏道简介
袁宏道(1568~1610)明代文学家。字中郎。又字无学。号石公。又号六休。汉族。荆州公安(今属湖北公安)人。宏道在文学上反对“文必秦汉。诗必盛唐”的风气。提出“独抒性灵。不拘格套”的性灵说。与其兄袁宗道、弟袁中道并有才名。合称“公安三袁”。
宏道作有各体诗歌1700余首。成就不及散文。其散文极富特色。清新明畅。卓然成家。今存其尺牍280余封。篇幅长的1000多字,短的只二、三十余字。如《致聂化南》一札:“败却铁网,打破铜枷,走出刀山剑树。跳入清凉佛土。快活不可言。不可言!投冠数日。愈觉无官之妙。弟已安排头戴青笠。手捉牛尾。永作逍遥缠外人矣!朝夕焚香,唯愿兄不日开府楚中,为弟刻袁先生三十集一部。尔时毋作大贵人。哭穷套子也。不诳语者。兄牢记之。”简凝活脱。间以诙谐。其各类随笔200余篇。题材多样,饶有意趣。其中《畜促织》、《斗蛛》、《时尚》等篇。记述了当时的风俗人情。传记文以《徐文长传》、《醉叟传》两篇最优。刻绘人物,生动鲜明。游记文90余篇,于写景中注入主观情感。韵味深远。文笔优美。如《满井游记》所写京郊初春景色。纯用写实手法,刻画细腻,情致盎然。其他如《虎丘》、《天目一》、《晚游六桥待月记》、《观第五泄记》等。真切动人。语言浅近。略无斧凿之迹。都是佳作。
附录二:袁宏道小品文选二
初至西湖记
从武林门而西。望保俶塔突兀层崖中。则已心飞湖上也。午刻入昭庆。茶毕。即桌小入舟入湖。山色如蛾。花光如颊。温风如酒。波纹如绫;才一举头。已不觉目酣神醉。此时欲下一语描写不得。大约如东阿王梦中初遇洛神时也。余游西湖始此。时万历丁酉二月十四日也。晚同子公渡净寺。觅阿宾旧住僧房。取道由六桥岳坟石径塘而归。草草领略。未及偏赏。次早得陶石篑帖子。至十九日。石篑兄弟同学佛人王静虚至。湖山好友。一时凑集矣。
叙陈正甫会心集
世人所难得者唯趣。趣如山上之色。水中之味。花中之光。女中之态。虽善说者不能一语。唯会心者知之。今之人。慕趣之名。求趣之似。于是有辨说书画。涉猎古董。以为清;寄意玄虚。脱迹尘纷。以为远。又其下。则有如苏州之烧香煮茶者。此等皆趣之皮毛。何关神情!夫趣得之自然者深。得之学问者浅。当其为童子也。不知有趣。然无往而非趣也。面无端容。目无定睛;口喃喃而欲语。足跳跃而不定;人生之至乐。真无逾于此时者。孟子所谓不失赤子。老子所谓能婴儿。盖指此也。趣之正等正觉最上乘也。山林之人。无拘无缚。得自在度日。故虽不求趣而趣近之。愚不肖之近趣也。以无品也。品愈卑。故所求愈下。或为酒肉。或然声伎;率心而行。无所忌惮。自以为绝望于世。故举世非笑之不顾也。此又一趣也。迨夫年渐长。官渐高。品渐大。有身如梏。有心如棘。毛孔骨节。俱为闻见知识
原文出处:http://www.xuefo.com/nr/article10/103896.html
以上是关于文学名家袁宏道:我没想到极乐世界快乐到这种程度!的介绍,希望对想了解佛学知识的朋友们有所帮助。
本文标题:文学名家袁宏道:我没想到极乐世界快乐到这种程度!;本文链接:http://www.fzby666.com/gus/15598.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