阿底峡尊者的开悟 ,对于想了解佛学知识的朋友们来说,阿底峡尊者的开悟是一个非常想了解的问题,下面小编就带领大家看看这个问题。
原文标题:阿底峡尊者的开悟
阿底峡尊者的开悟
阿底峡尊者是公元十一世纪印度最伟大的班智达。他是最后一所大规模学佛中心超戒大学的领导之光。他应一位住在西藏西部地区受监禁的国王邀请来到西藏。这位国王放弃自己的生命。而以他的赎金用于将佛法带给他的子民。阿底峡将生命最后的十二年留在西藏。教学并建立了噶当派的传承。
阿底峡的大乘名著《菩提道炬论》及关于《修心七要》的教法。都在阐扬如何培养及训练菩提心。也就是如何发展利他的情操而达证悟。今天。在许多藏传佛教的系统里。阿底峡精湛的教学与实修法的传授。仍被广泛应用于学修。
阿底峡是东孟加拉国的王子。生于公元980年。年少时。绿度母曾示现在他梦中。劝诫他不要为世俗有刺的诱惑物牵绊。因为他在过去五百五十二生中已是一位具足戒的僧人。并且是博学的班智达。解救众生脱离轮回是他的使命。
认清重续使命的必须性。阿底峡离弃世俗生活。出家为僧。他不倦怠地四处寻访证悟名师。在他们座下学习。后来在密续上师罗睺罗教导下。成为一位博学、有成就的阿阇黎。也就是佛法教师。阿底峡研读佛教三藏所有经典及梵文大乘经论。依照那个时代的习惯。他背诵了许多经典以及相关注释。成为非常有名的大法师。
有一天。阿底峡思考着:“直接引向开悟。哪一条路是最迅速的呢?”因为他怀疑。如果遵循大乘菩萨道。必须在无量劫中救度他人。才可达到涅盘寂静。那么他有可能开悟吗?
“我要怎样才能到达涅盘彼岸呢?”这位年轻学者叹息着。“我是否得无止尽地轮回?”
就在那一刻。具神通的罗睺罗上师突然召
“忘却自己的利益。多关怀他人的福祉。”罗睺罗劝诫着。“视别人比自己更重要。执着自我是不满足和痛苦的根源。征服自私自利的两面巨魔!一个单独的自我也不过是另一种幻想。因此。有谁能逃离轮回而达到涅盘呢?如果你愚昧地避离轮回而追逐涅盘。要得到绝对解脱是很困难的。最好是超越这二元对立的观念。了悟到无分别。使一切事务达到圆满。”
不久之后的一天。阿底峡在菩提迦耶。佛陀证悟的圣地。绕着大佛塔经行时。二位庄严的年轻女子站在靠佛塔南边的莲花池畔。她们长得太美了。绝不是世间凡人。其中一位问另一位说:“什么是达到圆满开悟的最好方法?”另一位天女回答:“无我的菩提心是成佛的大道。一个人如何能转身弃他人不顾呢?”
第二天。阿底峡又去绕佛塔及塔旁的菩提树。释迦牟尼佛曾在这棵树下静坐。阿底峡听到一位老丑的乞妇告诉一位年迈的麻疯病人说:“平等的慈悲心和菩提心是超越苦海。获得圆满开悟的最好方法。”她解释着:“设身处地多为他人着想。放弃自私自利的想法。”
阿底峡心想:“此地每个人。从最尊贵到最卑贱。似乎都知道开悟的最好方法。与上师所说吻合。为何独我一人迟疑不定?”
翌日。阿底峡手持念珠缓缓地绕着圣殿。他看见一只小鸟栖息在观世音菩萨像的膝上。佛像刻在佛塔四面石头壁龛里。他听到佛像对小鸟说:“舍自爱他的菩提心是圆满证悟的最好方法。优先考虑他人。将胜利与益处荣归他人。自己承担失败。”就在这一刻。十分不可思议地。阿底峡自己发现他所有的疑惑都烟消云散了。
当阿底峡站着兀自冥思。凝视菩提树下金色佛像的宁静容颜时。他突然了解苏门答腊岛上的金洲法称大师是真正护持珍贵菩提心的上师。为了达成他的使命。阿底峡决心去寻访金洲大师。在这位上师座下修学十二年。阿底峡成为他的法嗣。
晚年时。阿底峡尊者已是一位有名望受欢迎的上师。每当
阿底峡在印度本土成为一位伟大的法师。并住在超
度母告诉阿底峡。如果他愿意前去。将对这雪国有大助益。然而她又说。如果他前去西藏。将于七十二岁死于彼国。如果留在印度。将活到九十二岁高龄。阿底峡展现他无我的菩萨誓愿。长途跋涉前往西藏。
阿底峡改革了西藏的佛教与社会。重整道德作为佛法的基础。在西藏。他以“皈依班智达”一名而著称。因为他授的皈依戒实在太多了。七十二岁那年。果如预言。这位佛法导师圆寂了。
来源:大成就者的
原文出处:http://www.xuefo.com/nr/article11/106257.html
以上是关于阿底峡尊者的开悟的介绍,希望对想了解佛学知识的朋友们有所帮助。
本文标题:阿底峡尊者的开悟;本文链接:http://www.fzby666.com/gus/15552.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