自在佛学知识网,分享佛学常识、佛教新闻、佛教故事、佛学经书等知识,是您学习佛学的好助手。
佛像、佛珠
佛像
佛珠

受污不辩

  • 佛教故事-自在佛学知识网
  • 2023-01-25 00:31
  • 自在佛学知识网

受污不辩 ,对于想了解佛学知识的朋友们来说,受污不辩是一个非常想了解的问题,下面小编就带领大家看看这个问题。

原文标题:受污不辩

/* Generator: eWebEditor

佛教衣钵故事

*/p.MsoNormal, li.MsoNormal, div.MsoNormal {margin:0cm;margin-bottom:.0001pt;text-align:justify;text-justify:inter-ideograph;font-size:10.5pt;font-family:"Times New Roman";}div.Section1 {page:Section1;}/* Generator: eWebEditor */p.MsoNormal, li.MsoNormal, div.MsoNormal {margin:0cm;margin-bottom:.0001pt;text-align:justify;text-justify:inter-ideograph;font-size:10.5pt;font-family:"Times New Roman";}div.Section1 {page:Section1;}

不顾自己名声被污只为救人性命。几人能做到?

特别提示:本文是清朝著名因果劝世故事《坐花志果·果报录》(下)(清·汪道鼎著)的第一个故事《受污不辩》。全书电子阅读请点击:(上)http://www.foyuan.net/article-257209-1.html。(下)http://www.foyuan.net/article-257214-1.html

原题《受污不辩》。作者 坐花主人(汪道鼎)

常州魏廉访的父亲。乐善好施。精通医术。上门求医的人。不论贫富。都加尽心治疗。不图回谢。对那些十分贫困的病人。反而赠钱送药。遇到远乡来城求医的人。一定先让喝点粥或吃些饼。吃完。才开始诊脉。他说:“这是因为走了远路。加上饥饿。血脉多有紊乱。我让他们先吃点东西。稍稍休息一下。脉才能安定下来。我哪里是想要行善积德。只是要用这种办法来显示我医术的神妙!”他行善所借口的托辞。大多如此。

有一次先生被请往一病人家中治病。病人枕头旁丢失了十两银子。他的儿子听了谗言。怀疑是先生拿了。但又不敢当面问。有

佛教故事电子书免费下载

人就教他拿一柱香去跪在先生门前。先生见了。奇怪地说:“这是为什么呀?”答说:“有桩疑难事。想问先生。怕老先生见怪。不敢说。”先生说:“你说吧。不责怪你!”病家子才以实相告。先生把他请进密室。说:“确有此事。我是想暂时拿去以应急需。原打算明天复诊时。如数偷偷还回去。今天既然你问起了。可以马上拿回去。请你千万不要向外人说!”马上如数给了他。

刚才病人儿子来先生门前跪香。大家都说先生一向谨慎高尚。不应该诬陷有道德的人会有这么肮脏的行为。等他们见到病人的儿子拿着银子出来回去了。都异口同声感叹说:“人心之不可知。竟到如此地步!”于是七嘴八舌诽谤议论之声四起。先生听到之后。神态自若。毫不在意。

不久。病人痊愈。清理打扫床帐时。在褥垫下找到了银子。才大惊而后悔说:“东西并没有丢失。竟然陷害了一位德高的长者。这该怎么办!应该马上去先生家。当着众人面把钱还给他。不能再让他抱不白之冤!”于是父子俩一道来到先生寓所。仍然手奉燃香跪在门前。先生见了。笑着说:“今天这样。又是为什么啊?”父子羞愧地说:“以前丢失的银子。没有丢。我们错怪长者了。真是该死。今天来交还先生所给的银子。小子无知。任凭先生打骂!”先生笑着把他们扶起来。说:“这有什么关系?不要放在心上!”病人的儿子问先生:“那一天我谗言污罪长者。为什么先生甘受污名而不说明。使我今天羞惭无地!今天既蒙先生宽怀。饶恕我们。是否能告诉我们

佛教文殊菩萨真实故事

。先生这样作的原因是什么呢?”先生笑着说:“你父亲与我是乡亲邻里。我素来知道他勤俭惜财。正在病中。听说丢了十两银子。病情一定会加重。甚至会一病不起。因此我宁愿受点委屈背上污名。使你父亲知道失物找到。痛戚之心得以转喜。病自然会好起来!”听到这里。父子两人都双膝跪地。叩头不止。说:“感谢先

佛教故事戒杀

生厚德。不顾自己名声被污而救活我的性命。愿来世作犬马以报大恩!”先生把父子二人请进家去。设酒款待。尽欢而散。这一天。围观人多如墙一样。都说长者的作为。确是众人所猜测不透的。从此魏善人之名声就传开了。

后来廉访先生自进士起家。到某省作到臬台。老先生当正值八十大寿。多次受皇上封诰。各位孙子也多

佛教有关睡眠的故事

显贵。有识之士都说上天对善人的施报。的确不虚!

坐花主人说:“古代西汉有一位不疑。有人错把同住一房的人的银子拿走了。失主怀疑是不疑所偷。他也不加申辩。把自己的钱赔偿给他。后来丢失的银子还回来了。失主大感惭愧。向不疑道歉致谢。不疑也不计较。看到魏老太翁的事。就可知道。今人不一定不及古人啊!”

 

原文出处:http://www.xuefo.com/nr/article11/111663.html

以上是关于受污不辩的介绍,希望对想了解佛学知识的朋友们有所帮助。

本文标题:受污不辩;本文链接:http://www.fzby666.com/gus/15408.html。

佛祖

  • 功德无量--- 扫码方法


    一、电脑端:使用微信扫码;


    二、手机端:1、长按图片;2、保存二维码图片;3、打开微信,扫一扫--相册

佛像、佛珠--京东商城宝贝推荐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