自在佛学知识网,分享佛学常识、佛教新闻、佛教故事、佛学经书等知识,是您学习佛学的好助手。
佛像、佛珠
佛像
佛珠

「人性」动物的人性光辉(2)

  • 佛教故事-自在佛学知识网
  • 2023-01-24 00:37
  • 自在佛学知识网

「人性」动物的人性光辉(2) ,对于想了解佛学知识的朋友们来说,「人性」动物的人性光辉(2)是一个非常想了解的问题,下面小编就带领大家看看这个问题。

原文标题:动物的人性光辉(2)

《物犹如此》白话选译清·徐谦 原著

  寿康学会·清凉书屋 选译

二、忠君尽义

充塞天地的正气。同样被物类所拥有。它们的刚毅忠勇。在文字间跃跃欲动。掩卷沉思。慷慨激昂。仿佛英灵化作清风阵阵拂过。

明皇象(《警心录》)

唐玄宗在位时。常在御楼宴请群臣。每次都要让几头大象前来礼拜。表演舞蹈。舞步合于音乐的节拍。安史之乱时。唐玄宗从长安逃亡到蜀地。叛贼安禄山令人把这几头舞象赶到洛阳。设下盛大的筵席。宴请各方首领和使节。他让人把舞象带进宴会的场所。欺骗来宾说:“这些大象从南海奔来朝见我。

佛教的故事白龙马

就是因为我有天命。即使异类也要向我礼拜舞蹈。”于是便命令大象起舞。大象个个愤怒不已。瞪着眼睛。纹丝不动。安禄山恼羞成怒。就下令把它们全给杀了。

李斯义点评说:这群舞象不顺从逆贼欺骗各方首领。这与安禄山在凝碧池宴请部下。强迫皇宫中的梨园乐师演奏。他们一边演奏一边潸然泪下。又有什么不同呢?当时乐师雷海清不胜悲愤。把乐器扔在地上。向西朝着唐玄宗逃亡的方向恸哭。安禄山大怒。下令把他绑在试马殿前加以肢解。可见人与动物的忠君情感都是相通的。即使触怒叛贼而被处死。也毫无惧怕!

  诗曰:

  裂眦刀头死若生。象魂泣拜锦官城。

  恸心凝碧池头宴。不独铮铮雷海清。

象击贼(《滇黔纪游》)

马隆州有一座“义象冢”。明朝天启年间。水西地区的安氏叛乱。率众进犯马隆州。云南全省戒严。巡抚派陶土司去平定叛乱。陶土司有一头大象。天色将晚的时候。它埋伏在山涧中。用鼻子吸进大量的泥水。然后突然跃出。咆哮着向前飞奔。鼻子里喷着泥水。一直冲进叛军的阵地。叛贼个个惊骇异常。这头大象猛地卷起一个叛贼。把他扔到空中。坠地而死。陶土司军中的将领趁势率领部队出击。大获全胜。到天亮时召集军队。发现大象已中毒箭而死。当地人敬仰并感激大象的英武。将它安葬在南山。每年春秋都要祭扫。至今都没有改变。

鹤子点评说:《左传·曹刿论战》说:“彼竭我盈。故克之。”这头大象是多么具有智谋和勇气!虽不幸中箭而死。然而它丹心耿耿。英灵长存。什么都无法伤害!

  诗曰:

  只身辟易万貔貅。血食南山春又秋。

  鼻卷贼头齐破胆。风云长护马隆州。

定南公(《圣师录》)

明朝时广西的一头大象为皇上所宠爱。封为定南公。吴三桂投降清兵后。镇守云南。日益骄横。他想把这头大象押解到京城。献

佛教比道教高深的故事是

给清朝皇帝。大象却昂着头去顶那些押解的人。养象人想方设法安抚劝说。它还是不肯屈服。吴三桂气得大怒。下令把它杀掉。可是刀箭都不能伤害它。最后只好用火炮把它炸死。

  诗曰:

  粉骨飞灰不顾身。象奴苦劝象弥瞋。

  赤心只有苍天鉴。愧尔承恩拜爵人。

粤中战象(《悬榻编》)

清朝初年。南方还有少量残存的明朝军队。继续抵抗清兵。一次。清兵在广东擒获了一头战象。让它投降。它表示拒绝。威胁要杀死它。它却点头接受。清兵调集了三百支火枪。环绕着它射击。枪弹把它全身都打烂了。可它死后仍然屹立着没有倒下。

徐仲光赞道:多年身披铠甲征战沙场。以奋勇杀敌为天职。如今地绝天穷。正是永别的时刻。虽然不能向君王叩头尽礼。让枪弹洞穿胸口也无所顾惜。就让这坚强挺立的头颅。警示那些屈膝投降的懦夫。

  诗曰:

  断头无憾效孤忠。战象斑斑浴血红。

  屹立乾坤留浩气。火枪烟里化清风。

昭宗猿(《圣师录》)

唐昭宗特别宠爱一只猿猴。让它随着大臣一起上朝。还赐给它红色的官袍。后来朱温弑君篡位。建立后梁。仍下令让这只猿猴跟着大臣上殿。没想到它上殿后径直走到朱温的座前。跳起来向他奋力搏击。朱温气得大怒。立刻下令把它处死。

鹤子点评说:朱温背弃了君主的深恩。阴谋篡夺皇位。这只猿猴却以身殉难。没有辜负皇上的厚爱。当时的唐朝宰相张文蔚之辈。卑躬屈膝。又该何处容身啊!

  诗曰:

  乾坤澒洞罢朝参。恩渥难酬泪暗含。

  也忝玉皇香案吏。堂堂岂肯事朱三?

龙泉白马墓(《圣师录》)

龙泉县有一座“白马墓”。

佛教故事 短

里面安葬的是明朝开国功臣胡深的坐骑桃花马。当年胡深领兵征讨陈友定。不幸在一次突围中遇害。他的坐骑飞奔回家。在家门外声声悲嘶。随后便气绝身亡。胡深的夫人被它的忠义所感动。便将它安葬。立碑名为“白马墓”。

  诗曰:

  奔回匹骑一门惊。绕墓飞沙怒未平。

  月夜腾空风鬣动。长嘶犹趁旧屯营。

河北骏马(《悬榻编》)

明朝末年。四处流窜的叛贼攻陷了黄河以北地区。县令丁运泰被抓住后大骂叛贼。被残酷杀害。他的坐骑是一匹骏马。叛军将领骑着它进入县衙。到了厅堂前。它突然大声嘶叫。抬起前腿像人一样站立。然后狂奔起来无法控制。撞到墙上死去。

徐仲光赞道:原本可以求生。也知道没有自己的责任。痛悼主人惨遭杀害。怎忍心忘记生前的鞭策?主人的尸首已经残缺不全。自己悲愤的心却如岩石般坚硬。这样的马和它的主人。在黄河之北悲壮赴义。

  诗曰:

  触死衙前怒尚嘶。令君与马赤心齐。

  愿为厉鬼先驱贼。万颗头颅踏作泥。

蜀藩白骡(《圣师录》)

明朝末年。张献忠率领军队攻入蜀地。蜀王带着子女、宫人。投井而死。蜀王平日所乘的白骡在井边徘徊。最后也跳到井里以身相殉。多年后。附近打柴的人在天阴时。常常看见王宫的故址上。有白骡在蔓草间出没。

  诗曰:

  无声踯躅有余悲。宫井苔花好护持。

  莫遣银床秋雨塌。此中碧血尚淋漓。

二犬助战(《警心录》)

南宋绍兴二十九年冬。在抚州宜黄县有一个大盗谢军九。纠集上百人到处杀人抢劫。负责治安的李县尉一家大小都被他们杀害。当时李元佐知县正好有事去了郡城。县尉便派遣手下的兵士前去讨伐。都头刘超走在前面。王宣紧随其后。半路上与盗匪相遇。刘超带着部下逃跑了。王宣率领的兵士还不到盗匪的一半。他们大声叫喊着鼓舞士气。在黄山下与盗匪们激烈鏖战。王宣养着两条狗。每次出门都带在身边。此时也大声咆哮。咬死盗匪二十人。盗匪们终于败退。王宣率众退到山上休息。一会儿盗匪又回来了。因为担心死去的同伙被官兵认出连累自己。便砍下他们的头带走。王宣远远看到了。生气地说:“这些盗匪被我们杀死。要是他们的头都被取走。我们以什么凭证去领赏呢?”便率领兵士下山。与盗匪再次激战多时。反被盗匪所击败。王宣与两个兵士夺得三颗盗匪的人头。沿小路穿过农田向西飞奔。在穿越一片秸秆时陷到泥沼中。被盗匪们追上。三人惨遭杀害。两条狗守护着他们的尸体。直到散去的兵士再次聚集过来。部下将事情经过禀报县尉。等李元佐知县返回。向遇害的三人家属颁发了优厚的抚恤金。下令备好棺材前去收尸。这时两条狗还一直伫立在原地。一整天都没吃东西。看见家人到来就摇着尾巴相迎。领到尸体前。等到主人王宣安葬后。这两条狗也死去了。

  诗曰:

  莫云用犬猛何为。追贼如风肉乱飞。

  可惜功成衔恨死。战场驻马客歔欷。

厓山鹇(《圣师录》)

南宋末年。宋军残部兵败厓山。忠臣陆秀夫背着祥兴帝跳海身亡。当时御船上有一只白鹇。奋力拍打着翅膀。声声哀鸣。带着鸟笼一起坠入大海。

  诗曰:

  海哭天哀战血红。更无人到倩开笼。

  茫茫精卫无穷恨。都付崩涛惨雾中。

群蜂投江三日(《圣师录》)

明朝正德年间。在镇江的北固山下。有一群蜜蜂簇拥着蜂王出游。忽然遇到一只凶猛的大鸟。把蜂王抓住吃了。群蜂长时飞鸣着不走。随后便一只只投入江中。后面闻讯赶来的蜜蜂络绎不绝。也都纷纷投江而死。前后持续了三天的时间。相国杨一清。号邃庵。见此情形。便让家仆把蜜蜂打捞起来掩埋。立碑名为“义蜂”。并作了一篇祭文悼念它们。

徐仲光赞道:蜂王蒙难。起自草率的出游。身为左右陪从。为臣罪该万死。大鸟的凶残撕裂心肺。满怀哀痛投向滔滔的江水。往昔齐王田横自刎身亡。属下五百义士纷纷自杀。群蜂的尽忠效死。也是同样悲壮。

[附录] 《亦复如是》记载:有位姓姚的人。擅长养蜂。每年收获蜂蜜达数千斤。因此成为小康之家。我曾去过他家。他告诉我说:“蜜蜂每天要朝拜蜂王两次。就像潮水起落一样。非常准时。遇到风雨将至。朝拜的时间就会推迟。以此预测天气的阴晴。总是很准确。”

那天我正和姚先生一起观看蜂巢。恰好墙角被雨水冲塌。把一个蜂箱压坏。我看见里边所筑的蜂巢。中间位置有一个高台。像桃李那么大。有一只蜜蜂比别的都要大。身上青黑色。独自在高台上。姚先生说:“这就是蜂王。”我说:“看来王元之的《蜂记》中说的:‘营巢如台。拥王而行。’句句都是纪实。《化书》上记载:‘蜂有君臣之礼。’确实是如此啊!”姚先生说:“蜜蜂不过是一种昆虫。怎么可能懂得这些呢?”

我说:“观察一下蚂蚁就可以知道。它们居住时有等级。出行时排着队。古人说:‘蚂蚁有君臣之义。所以蚁字的右边是一个义字。’蜜蜂和蚂蚁同样是微小的物类。蚂蚁既然懂得君臣之礼。蜜蜂也一样会懂。何况任何动物都有灵知。如骆驼知道泉脉。老马认识道路。燕子每逢一旬的戊日和己日便不再衔泥筑巢。蝙蝠在庚申日的夜里隐伏不出。鹤知道夜半时分。鸡知道天亮的时辰。喜鹊筑巢必背对太岁的方位。鼍在夜间按更鼓的时刻鸣叫。嘉鱼知道在一旬的丙日出穴。鼠类能像人一样拱手而立以示敬意。狐狸善于听冰层下的水声以确定能否通过。蜃龙吐气变幻成楼阁。更奇特的是。岁兰总在正月初一这天开放。梧桐树和棕榈树知道闰月。草木是无情之物。尚且有灵知。何况动物的灵知就更不奇怪。不过因为秉受天地之气有偏。其所了解的仅限于此。不能进一步扩充。因此成为低等动物。人类却是万善具备。无所不知。因此说人为万物之灵。若是不断扩充自己的良知。就能成为圣人。若是良知不断受到物欲的蒙蔽。就会丧失自己原有的本性。越来越接近动物。甚至有时连动物都不如。那就实在是太危险了!”

  诗曰:

  万蜂争掷浪花堆。三日江云惨不开。

  谏猎书曾回汉武。侍臣惜乏马卿才。

南坡义猴传(宋曹《会秋堂文集》)

建南杨石袍先生告诉我说:在吴越一带。有一个须髯卷曲的乞丐。在南坡搭了个茅草屋。他养了一只猴子。教它在盘铃的伴奏下表演木偶戏。在集市上演出以维持生计。乞丐每次得到食物。都与猴子分享。无论严寒酷暑都与猴子在一起。彼此相依为命。如同父子一般。这样过了十多年。后来乞丐又老又病。不能再带猴子去集市表演了。猴子就每天跪在路边。向行人乞食来养活他。过了很久也从不改变。乞丐死后。猴子悲痛地环绕着他的尸体。像人子丧父一样捶胸顿足。哀悼之后。又在路边跪下。垂下头凄声叫着。伸手向路人要钱。不到一天。讨来数贯钱。它把这些钱用绳穿起来。到了集市上。在卖棺材的店铺前不肯离去。于是店主便卖给它一副棺材。它还不肯走。看见有挑担子的人。就上去牵拽他的衣服。挑担的人便帮它把棺材抬到南坡。收殓乞丐的尸体。将他埋葬。猴子又在路边跪着乞食。来祭奠主人。然后到四周的野地找来枯柴。堆在墓的一旁。取出以前使用的木偶放在上面。点火焚烧。最后长啼几声。便跳到烈焰中烧死了。路过的人无不惊叹。被它的忠义所感动。于是将它安葬。称为“义猴冢”。

  诗曰:

  事生事死费踌躇。肠断南坡旧草庐。

  烈火焰中魂冉冉。彩霞天半拥飙车。

安福猴(《旷园杂志》)

清朝康熙九年庚戌冬。天上一直下着大雪。从十月份到十二月二十四日。雪下得更大。路上行人很多都在雪地上失足。甚至因此丧命。安福县有一个戏猴乞讨的人。担了两只篓子。登上县里的狗爬岭。寒风凛凛。衣衫单薄。没有上去就冻死在半山腰。当时他所养的猴子看看没有办法。就四处张望。发现前方有三个行人正往另外一条路上走。急忙跑过去拽住他们。这三人挣脱不了。就问猴子:“你有什么事想说吗?”猴子便向他们叩头。他们让猴子带路。走到半山腰。看见路上有一个死人。担的篓子扔在一边。三人惊叹道:“要是不赶快离开。恐怕后面的人怀疑我们是凶手。那就麻烦了!”猴子向他们不停地哀号。他们只好说:“你有什么事。我们尽量帮助你。”猴子拿出死者的钥匙。打开篓子取出三两银子。平分给这三个人。他们说:“是想用来买棺材吗?这恐怕做不到。”猴子使劲摇头。又问:“是出钱让我们帮你把主人掩

佛教故事三界之争

埋了吗?”猴子连声应诺。于是这三人用力挖了一个土穴。正要抬着尸体掩埋。猴子让他们停下。又取出担上的十片草席。从篓中拿出几斤棉花。他拿出八片草席。把棉花分出三分之二。交给这三人用来裹尸。他们都感动得纷纷落泪。一一照它的意思办理。封土完毕。对猴子说:“我们想把你带回去养着。你愿意吗?”猴子一声不吭。绕着主人的坟堆走了三圈。哀叫着用头撞在岩石上死去。三人这才明白。先前所剩下的棉花、草席。是它为自己准备后事所用。他们就把猴子的尸体缠裹好。与它的主人合葬在岭上的路旁。这三个行人回到家。为安福县的人讲了这件事。湘潭的郭幼隗为此作了一篇《义猴传》。

  诗曰:

  相依为命恸途穷。惨惨彤云猎猎风。

  愿附主人同藳葬。生埋热血雪花红。

白塔山猴(《圣师录》)

明朝正德辛巳年。有夫妇二人以耍猴卖艺为生。已经十年。住在嘉州白塔山。男主人去世后。葬在塔的左侧。他养的猴子日夜哀号。不久。其妻又招来一个乞丐作丈夫。猴子举着手嘲笑他。其妻牵着猴子让它表演。猴子趴在地上不听。用鞭子打它。它就使劲叫唤。夜里。猴子跑到主人的墓前。抱着坟上的土悲号。这样过了七天也死去了。

  诗曰:

  羞抱琵琶塞耳听。也同七日哭秦庭。

  嘉州白塔山前路。哀啸寒枫鬼火青。

瑞昌门外义猴(《圣师录》)

三国时期的曹魏咸熙年间。有一对老年夫妇在瑞昌门外耍猴卖艺。一天。老妇去世了。老翁把她埋葬。没多久老翁也去世了。却没有人来埋葬他。他们所养的猴子一直守着老翁的尸体。人们看着可怜。就出钱把老人埋葬了。大家都称这只猴子为义猴。

  诗曰:

  待谁负锸妥翁身。躄踊无殊子丧亲。

  落木萧萧啼不住。酸风愁绝路旁人。

忽雷驳(《酉阳杂俎》)

唐代秦叔宝的坐骑。名叫“忽雷驳”。秦叔宝常拿酒给它喝。在月明的夜晚。试着让它跨越障碍。竟能纵身跳过三张黑毡的高度。秦叔宝去世后。它便嘶鸣绝食而死。

  诗曰:

  四蹄奔月蹑青烟。飒爽英姿马亦然。

  何处敝帷埋骏骨。欲浇醽醁野风前。

陈平章马(《稽神录》)

明朝淮南统军陈璋。加封“平章事”官职。到朝中接受任命。当时李昇担任丞相。对陈璋说:“我一会儿去贵府给您贺喜。还想见见您家公子。看是否有缘做我的乘龙快婿。请您先走一步。”陈璋骑马上路。途中这匹马忽然失足。把他摔了下来。到家不久。李昇来访。陈璋勉强起身迎接。李昇慰问了一下伤势。就匆匆告别了。陈璋把马召来。责备它说:“我今天拜官。又要商议亲事。你却把我摔下来。你这畜生!”不忍心杀它。就让人把它牵走。不许喂食。当天晚上。马夫悄悄拿来马料喂它。这匹马看了看。直到天亮也没有吃。一连几天都是如此。马夫把这件事向陈璋禀报。陈璋又把马召来。对它说:“你既然知道自己错了。那我就赦免你吧!”马听了跳着离开。当天开始像以前一样进食。后来。陈璋镇守宣城。任职期满后还乡。不久就去世了。十天后。这匹马也悲鸣着死去。

  诗曰:

  的卢今日竟妨吾。数罪何辞谢秣刍。

  故相恩深难寸报。灵輀努力效前驱。

毕将军战马(《圣师录》)

南宋大将毕再遇。兖州将门之后。开禧二年随军北伐。屡立战功。金人只要看到他的战旗。就赶紧避开。后来他居住在湖州。有一匹战马叫“黑大虫”。非常骏壮。只有毕将军本人才能驾御它。毕将军去世后。家人用铁索把它拴在马厩中。一次岳祠举行迎神仪式。这匹马听见阵阵金鼓声。以为又要奔赴战场。就昂头大声嘶叫。奋力把铁索挣断跑了出去。家里人担心它会伤着人。就派了十个强壮的士兵把它牵了回来。好言劝说道:“将军已不在人世。你不要生事给我家添麻烦。”马支着耳朵倾听。泪水潸然而下。声音嘶哑地长鸣几声就死去了。

  诗曰:

  乌骓伏枥失重瞳。百战沙场翊大功。

  热血满腔何处洒。仰天一恸飒灵风。

克勒(《圣师录》)

清朝和硕亲王有一匹良马。名叫“克勒”。即汉语所说的“枣骝马”。此马身高七尺。从头至尾有一丈多长。耳边有一寸多长的肉角。肚子下的卷毛像鳞甲一样。这匹马骏异超凡。连懂马的人都感到诧异。认为它是龙种。和硕亲王十分喜爱它。亲王去世后。这匹马徘徊哀鸣。没过多久也死了。

  诗曰:

  龙种奇姿一顾空。天人驾驭必英雄。

  世无伯乐谁真赏。昂首悲嘶万里风。

张行人义骡(《池北偶谈》)

与我同年参加科举考试的张鹤洲。担任负责朝廷礼仪的“行人”职务。平时骑乘一头骡子。十分喜爱它。康熙甲辰年。因涉及考场事故。张鹤洲被刑部关押。家中生计难以为继。只好用骡子抵偿欠下的款项。一天。这头骡子经过街市时。突然酸楚地悲鸣

吃鸡变鸡佛教故事

起来。把新主人从背上摔下。自己逃回张鹤洲的家。来人想把它牵走。稍微离近一点。它就又蹄又咬。不肯离开。我的哥哥西樵。在吏部担任要职。特为此事作了一首诗。名为《义骡行》。

我由此不禁深有感慨。东汉末年的华歆、曹魏末年的贾充、刘宋末年的褚渊。以及唐末的张文蔚等六位佞臣。这些身居要职的人在改朝换代的过程中。辜负君恩。卖主求荣。相比之下。这只骡子不知胜过他们多少倍!

  诗曰:

  义骡日下竞称奇。消得琅琊吏部诗。

  新主纵然刍秣好。不如故土乐忘饥。

姚氏二犬(《广异记》)

唐朝开元年间。吴兴一位姓姚的人被流放到南方边境地区。随行的有两个仆人和两条狗。年长的仆人名叫附子。另一个是他的儿子小奴。父子俩性格都很凶悍。在南方住得时间久了。他们对家乡的思念越来越强烈。于是便谋划杀害主人。以便早日返乡。

姚某的住处十分偏僻。周围没有邻居。有一天。附子忽然对主人说:“您是燕地的人。现在却流落到万里之外。倘若遇到不测。我理当护送您的棺柩返回故乡。可是最近我感觉正在衰老。如果忽然去世。我的儿子一个人无能为力。那您的遗骨就将永远留落他乡了!希望能尽早解决。”姚某明白了他的意思。就说:“你是想让我死吗?”附子说:“确实有这样的考虑。”姚某无奈之下。只好请求把时间定在第二天早上。

第二天清晨。奴仆父子准备了丰富的早餐。劝他多吃点。姚某放下酒杯。伤心地哽咽泪下。见两条狗一左一右地依偎着他。刚才仆人进来时。也带给它们食物。他抚摸着这两条狗说:“豢养你们这么多年。现在这两个奴才要杀我。你们知道吗?”两条狗也哽咽着不吃东西。回头看着主人悲叫。这时附子走了进来。一条狗突然跃起。咬住他的喉咙。当下毙命。另一条狗飞快地跑到厨房。咬住小奴的喉咙。也当下毙命。然后又去咬附子之妻。把她也咬死了。姚某这才幸免于难。

鹤子点评说:奴仆父子阴谋杀害主人。两条狗看在眼里。记在心上。它们咬牙切齿。满腔愤恨。早已不是一朝一夕。此前卧在月下。对着野花吠叫。神情自若地陪伴着主人。随后如电闪雷鸣一般。迅猛果敢地斩草除根。这两条狗真是忠义而神勇!

  诗曰:

  一般豢养两般心。观变迎机智勇沉。

  剑客空空输痛快。惊魂乍定涕沾襟。

犬殉主(《圣师录》)

刘钊是铁岭卫人。他养着一条狗。无论去哪里都跟着他。刘钊常到山上打柴。然后用马驮回来。这条狗总跟着一起去。一天。狗独自回来。朝着刘钊的儿子刘国勋不停地又跳又叫。刘国勋觉得奇怪。就跟着它上山。看见刘钊已被强盗杀害。尸体在山石间。那匹马被抢走。刘国勋为父亲办理丧事。安葬完毕。参加葬礼的人都回去了。只有这条狗独自守在坟旁。日夜不停地悲泣。泪水涔涔流下。浸湿了身边的草叶和泥土。几天后。这条狗把坟上的土刨开。露出了棺材。自己就死在棺材旁。

  诗曰:

  林下风腥马曷归。家人毕葬独依依。

  泪痕滴处无干土。傍冢烟寒草不肥。

黑儿像赞(宋玨作)

黑儿是崔子镇先生所养的猫。崔先生很喜爱它。与它同起同卧。取名“黑儿”。只要叫它的名字就会答应。崔先生每次外出。黑儿都要把他送到门外。等他回来的时候。黑儿一听见脚步声。就高兴地跳起来。崔先生看它这么高兴。自己也特别开心。马上找食物喂它。这样过了十多年。一天。崔先生病了。黑儿一直守候在床边不肯离开。观察先生的起居状况。表情很是忧愁。没多久。崔先生去世了。黑儿绕着棺柩哀叫。几天几夜不吃不喝。也死在棺柩之下。崔先生的儿子公超。被它的忠义所感动。便将它安葬。名为“黑儿冢”。

我听说这件事后非常惊叹。为它画了一幅像。并作了一首诗赞:“相彼狸狌。性则执鼠。驯性者良。贪饕者鄙。亦有名种。深毛修尾。温柔善媚。依人而已。唯兹黑儿。人且难比。识主性情。解主言语。主出主归。徘徊延伫。徘徊若悲。延伫乃喜。寝则侍衾。兴则候履。历十余年。如仆如子。主疾知忧。没则号毁。无以酬恩。不食而死。殉秦三良。殉齐二士。谁谓物蠢。而不可拟?葬之龙门。大河之涘。陵谷有迁。冢不崩圮。庶几千载。齐名黄耳。”

  诗曰:

  吁嗟古道弃如尘。生死相依幸托身。

  貌得狸奴毛发动。瓣香未许负心人。

 

原文出处:http://www.xuefo.com/nr/article11/114925.html

以上是关于「人性」动物的人性光辉(2)的介绍,希望对想了解佛学知识的朋友们有所帮助。

本文标题:「人性」动物的人性光辉(2);本文链接:http://www.fzby666.com/gus/15315.html。

佛祖

  • 功德无量--- 扫码方法


    一、电脑端:使用微信扫码;


    二、手机端:1、长按图片;2、保存二维码图片;3、打开微信,扫一扫--相册

佛像、佛珠--京东商城宝贝推荐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