自在佛学知识网,分享佛学常识、佛教新闻、佛教故事、佛学经书等知识,是您学习佛学的好助手。
佛像、佛珠
佛像
佛珠

「佛教」梁武帝、昭明太子、达摩祖师与金刚经

  • 佛教故事-自在佛学知识网
  • 2023-01-24 00:34
  • 自在佛学知识网

「佛教」梁武帝、昭明太子、达摩祖师与金刚经 ,对于想了解佛学知识的朋友们来说,「佛教」梁武帝、昭明太子、达摩祖师与金刚经是一个非常想了解的问题,下面小编就带领大家看看这个问题。

原文标题:梁武帝、昭明太子、达摩祖师与金刚经

梁武帝、昭明太子、达摩祖师与金刚经

提起梁武帝。学佛的人大都听说过。因为大家基本都读过当年达摩祖师和他的那段著名的对话。可是大家也往往根据这段对话。认定梁武帝是个只修外在功德、不明大乘佛理的门外汉。是个不及格的学生。是一个反面教材式的人物。而且他最终被饿死的命运。似乎也或多或少地佐证了大家对他的看法和评价。

学佛的人也大都诵过金刚经。金刚经起始便是“法会因由分第一”。但不是所有人都知道。金刚经的三十二分则是编辑《昭明文选》的昭明太子所作。相信更不是所有人都知道。昭明太子是梁武帝的太子。

学过历史的人都知道“山中宰相”陶弘景。陶弘景是道教“茅山派”的开创者。他给谁做“山中”的宰相呢?给梁武帝。

达摩祖师、宝志公、傅大士三人共称“梁代三大士”。梁武帝虽与达摩祖师擦肩而过。但与另两位却过从甚密。梁武帝请傅大士讲金刚经的公案。以及“梁武帝问志公禅师因果文”。都非常有名。

欢喜信受的佛教小故事

国汉地寺庙的全面素食。起源于梁武帝的“制断酒肉”。

现在拜忏所用的《慈悲道场忏法》即《梁皇宝忏》。也是由梁武帝发起。由志公禅师等制做而成。

梁武帝佛道皆通。他还把儒家、道家和佛家思想揉合在一起。创立了“三教同源说”。在中国古代思想史上占有极其重要的地位。

梁武帝大力支持佛教。使南朝佛教至梁代达到顶峰。也深深影响了后世佛教。

梁武帝才识广博。他不但天资聪颖。而且一生刻苦。精通军事、经史、书法、棋艺、音乐、绘画等。梁武帝还大力提倡文化。使得梁朝的文化事业发展成东晋以来最为繁华的时期。《南史》如此评价:“自江左以来。年逾二百。文物之盛。独美于兹。”

梁武帝大孝。“萧衍六岁时。母亲死。萧衍水浆不入口三日。哭泣哀苦。有过成人。内外亲党。咸加敬异。”父亲死时。更是悲痛得形毁骨立。他的儿子昭明太子也非常孝顺。母亲去世。太子悲痛欲绝。饮食俱废。

梁武帝非常节俭。“一冠三年。一被二年”。自47岁当上皇帝。后半生总共只做了5件新衣服。为了省钱。冬不烧碳。夏不饮冰水。他还素食。“豆羹粝食”。且每日一餐。

梁武帝以“仁”治国。勤于政务。政绩非常显著。

梁武帝诗文才华极高。是中国七言诗的开拓者之一。

……

如此。我们对这位“佛心天子”梁武帝。应该有了新的较全面的认识吧。梁武帝绝非泛泛之辈。梁武帝有大勇、大仁、大慈、大孝、大才、大德、大慧。

那在学佛者最关注的佛学方面。梁武帝造诣如何呢?应该讲他自己严持戒律。佛学素养也是非常不错的。曾亲自讲过涅槃经并做注解。涅槃经义理深。内容广。能为它做注是非常不简单的事情。需要很深的佛学底蕴。他能和三大士同一时代。而且互有关联。应非偶然。在过去的封建年代。任何教法的兴盛都离不开统治者的扶持。梁代的佛教之所以能得到长足发展。实有赖于梁武帝。他就好比印度的阿育王。对推广佛教不遗余力。至于他对佛性的领悟。客观讲理上是应该懂的。只是事上尚未实证。这也难怪。做为国君。虽然晚年他将主要精力都用于修持和推广佛法。但毕竟没办法像出家人那样专心禅修。在这一点上。他甚至还不如无职务的居士更方便专注于实证佛法。再说。那时虽有宝志公和傅大士。但顿悟法门在理论上和教授方法上都还没有成熟。达摩祖师不是也才刚刚来到中国嘛。所以啦。这位老人家在当时未能开悟实证第一义谛。是很正常的事情。另外。做为一国之主。他为佛法的传播发展做出了巨大的贡献。就菩提心而言。这又远胜过自悟自度的普通佛子了。当时和后世多少人

佛教网有声故事

因他而受益!开悟嘛。这一世不行下一世继续努力。或在佛国净土再下功夫。但这一世就能

佛教老人出家故事

利益很多人却是非常难的一件事情。这需要有位有权有慧才可以办得到。梁武帝可称圣主。再说他与达摩祖师话不投机之后。经宝志公的点拨。也曾要派使者追达摩回来。这就证明人家不是孤傲之辈。是懂得悔改的虔诚佛教徒。

至于梁武帝晚年在治国方面的失误。我想主要在他没有合理分配时间和精力。身为君主。学佛是个人的事情。但治理国家是万民的事情。他首先应该把万民的事情处理好。再来忙个人解脱的事情。可人一旦对某事过于专注。难免就会考虑不周。顾此失彼。如果他能明白这一点。先禅位给有德子孙。然后再专修佛法。那就比较完美了。不过。退休是现代名词。在1500多年前可是很难想象的。所以。就治国而言。他晚年确实有误。这是不必替他开脱的。但是。国事的变化往往是缓慢的、不易察觉的。难以未雨绸缪。易人处之。也未必就能高明到哪里。历史上没有哪个朝代是尽善尽美的。

五台山的故事佛教

梁武帝还让我联想起了其他几位帝王。包括唐太宗、唐玄宗、雍正帝。唐太宗道佛并宗。治理国家方面开创了“贞观之治”的局面。佛教方面支持玄奘法师译经。极大地丰富了汉地的佛教典籍。泽被后世以及东洋。唐玄宗早年也励精图治。开创了“开元盛世”。但他晚年却安于享受。用人唯亲不思进取。终酿成“安史之乱”。被迫退位。最后郁郁而终。结局比较悲惨。唐玄宗的结局与梁武帝有些类似。但是梁武帝晚年是专注于佛法修持。始终做到一切简朴、不近女色。并大做佛事功德;而唐玄宗晚年却是贪图享受。在声色犬马中居安不思危。并大兴土木修建华清宫。只为肉体享受而已。他们开创的盛世。基础也不同。梁武帝是处在割据乱世之中。他建立卓越政绩的基础。就比继承贞观之治大唐伟业的唐玄宗要差得太多。困难也是后者所没法比较的。他二人也有相似之处。即国力都是因经受叛乱而由盛至衰。本人也不得善终。梁武帝是侯景之乱。唐玄宗是安史之乱。再谈雍正帝。雍正帝的佛学修为确实比梁武帝深。是一位开悟了的皇帝。这在中国有佛教以来的历史上应该是绝无仅有的了。他与梁武帝一样。都勤于政事。刻苦节俭。典型的佛教徒风范。另外。梁武帝舍身为寺奴。雍正帝舍雍王府为雍和宫。也都能做到舍。比起梁武帝。雍正帝佛法高明。但世寿较短。只活了57年。梁武帝则是活到了86岁的高龄。

回过头来我们再看梁武帝与达摩祖师的对话——

梁武帝问:“朕即位以来。造寺写经。度僧不可胜记。有何功德?”  达摩祖师回答说:“并无功德。”  梁武帝又问:“何以无功德?”  达摩祖师回答说:“此但人天小果。有漏之因。如影随形。虽有非实。”  梁武帝再问:“如何是真功德?”  达摩祖师回答说:“净智妙圆。体自空寂。如是功

佛教故事乞女变皇后

德。不以世求。”

梁武帝接着问:“如何是圣谛第一义?”  达摩祖师回答说:“廓然无圣。”

梁武帝最后问:“对朕者谁?”  达摩祖师回答说:“不识。”

说实话。在当时大乘佛法尤其禅宗刚刚萌芽的时代。要能领略达摩祖师的奥义。确实非常困难。我们不能因此就说梁武帝是草包。因为就算到了今天。大乘佛法在中国经过一千五百多年的发展。又有几人能真懂得什么是圣谛第一义呢?又有几人实证了圣谛第一义呢?要怪只能怪两人的问答节奏太快。如果给他们几天的时间。一个慢慢讲。一个用心聆听。说不定梁武帝也能进一步明白第一义之理。至于实证则要看综合机缘了。实证之后。梁武帝还要不要做这些功德呢?当然还要继续做。只不过那时他就会三轮体空去修一切善法了。现在。我相信“佛心天子”梁武帝早已证悟自性。

再谈昭明太子。此太子基本上继承了梁武帝的主要优点。聪明、刻苦、简朴、孝顺、仁厚、智慧。昭明太子可谓神童。“太子生而聪睿。三岁受《孝经》、《论语》。五岁遍读五经。悉能讽诵。”读书时。“数行并下。过目皆忆”。文学方面。太子所编的《昭明文选》对后世的影响。不亚于曹氏父子领军的建安文学。佛学方面。太子也造诣极深。相信不在其父之下。他的金刚经三十二分则。相当于为金刚经做注。把金刚经的精要全指示出来。对后人研究金刚经有极大的帮助。三十二分则完全体现了他在文学和佛学两方面的深厚素养。我有时想。如果是他昭明太子而不是梁武帝跟达摩对话。那会是什么样的情形?他的表现有没有可能比梁武更好一些?可惜啊。他无缘得见达摩祖师。并且就算见了也没什么用。因为他只活了三十岁。在梁武和达摩的历史性对话之后过了大约四年就去世了。这又怎能传承佛法心印呢?一叹!

我们今天研究、读诵、修持金刚经。除佛陀、须菩提长老和译经者之外。还应当感恩于昭明太子。而如果没有梁武帝的提倡和亲自实践。佛法在南朝不会如此兴盛。昭明太子缺乏大的环境和熏陶。也难能有这般的佛法见地为金刚经做分则。所以。我们也要感恩于梁武帝。饮水要思源。我们对梁武帝父子应心存感激之情!

金刚经易读难懂难通。研究金刚经最好参照注解。否则稀里糊涂没办法领悟妙义。我个人主张依《金刚经六祖口诀》和济公活佛的《金刚经注解》来读。因为此二人皆是开悟者、大成就者、可称祖师者。他们的注解直指本怀。晓畅简洁。还有索达吉堪布的《金刚经释》。完全用现代的语言。并且引证较多。如果要参研教理来读金刚经。那我推荐谈锡永上师主编的《金刚经导读》。如果要读更详尽的注解。那江味农居士的《金刚般若波罗蜜经讲义》值得推荐。其他古人的注解。因所用文字对现代人是一大挑战。

故不妨稍稍置后阅读。这包括憨山大师、傅大士、无著世亲等的颂和释。

但是。真要明了金刚经。我个人的观点还是先要研究其他经典。我主张在研究阿含时期的主要教义(我称之为‘根基法’)之后。研究楞严经。然后研究法华经。最后再来研究金刚经。为什么呢?因为金刚经是出离心、空性、如来藏和菩提心六度万行的高度结合。融会了大小乘佛法。修持金刚经就是在修持成佛的法门。而如果不先对这几大要点有所了解。要真懂金刚经是不可能的事情。还有。真正做到通达金刚经。我想至少应该是在开悟之后。

对于无暇阅读注解而又喜爱此经的学人。金刚经也是可以诵的。不过一定要尽可能专注。尽可能随文入观。读诵一遍或几遍后。放下经书。安然而坐。保持心境。久久自会受益。如果只是迷恋功德。心口不一地朗读。那应该没什么大用的。

金刚经还应该和普贤行愿品一起读诵、修持。以前净慧法师就曾赠送二经的合刊本给在家弟子。鼓励每天读诵。因为金刚经有助修慧。行愿品有助修福。合在一起就是福慧双修!由此可见法师的一片慈心。当然啦。这是大致的讲法。其实两部经都是福慧双修、悲智双运的。只是详略有所不同。

 

原文出处:http://www.xuefo.com/nr/article11/114991.html

以上是关于「佛教」梁武帝、昭明太子、达摩祖师与金刚经的介绍,希望对想了解佛学知识的朋友们有所帮助。

本文标题:「佛教」梁武帝、昭明太子、达摩祖师与金刚经;本文链接:http://www.fzby666.com/gus/15313.html。

佛祖

  • 功德无量--- 扫码方法


    一、电脑端:使用微信扫码;


    二、手机端:1、长按图片;2、保存二维码图片;3、打开微信,扫一扫--相册

佛像、佛珠--京东商城宝贝推荐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