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行禅师:故道白云:世法燃烧 ,对于想了解佛学知识的朋友们来说,一行禅师:故道白云:世法燃烧是一个非常想了解的问题,下面小编就带领大家看看这个问题。
原文标题:一行禅师:故道白云:世法燃烧
/* Generator: eWebEditor */p.MsoNormal, li.MsoNormal, div.MsoNormal {margin:0cm;margin-bottom:.0001pt;text-align:justify;text-justify:inter-ideograph;font-size:10.5pt;font-family:"Times New Roman";}p {margin-right:0cm;margin-left:0cm;font-size:12.0pt;font-family:宋体;}div.Section1 {page:Section1;}

27.世法燃烧每天早上。迦叶都会带些食物来给佛陀。以免他要到村里行乞。午食之后。佛陀会独自在林荫小径或莲池附近散步。稍后。迦叶便会与他在树下或池边切磋。与佛陀长时间的相处。更令迦叶明白到佛陀是如何的有智慧和德行。 一天晚上。滂沱的而势一直延至天亮。尼连禅河的两岸。水位都暴涨成灾。附近的农田民居都被洪潮所淹。船艇四出救人。虽然迦叶的信众可以及时登上高地。但他们却没找到乔答摩的踪影。迦叶派出数只小艇去寻找他。最后。他才被发现站在远处的山上。 洪水退得一如它暴涨的怏。第二天早上。佛陀持着钵走往山下。到村里视察村民受水灾影响的情况。幸而没有人被淹毙。村民都告诉佛陀。因为他们没有太多财物。所以损失也自然轻微。 迦叶的门徒。开始重建他们被火烧去的祭火殿和在水灾中被冲掉的房子。 一天下午。正当佛陀和迦叶一起站在尼连禅河畔时。迦叶说道:“乔答摩。那天你对我说有关观想一个人的色身、感受、思想、行念和意识。之后。我曾修习这种静思观想。而开始明了一个人的感受和思惟是可以断定他一生的质素的。我也体会到在那五条川流里。其实真的没有任何恒常之性。同时。我也了解到所谓的独立个体。是虚幻不实的。我唯一不明白的。就是如果我们既无自性。为何还要修行出世之道?得到解脱的会是谁?” 佛陀问道:“迦叶。你承认痛苦是实相吗?” “乔答摩。我当然接纳痛苦是生命的实相。” “你同意痛苦的产生是有原因的吗?” “我是同意有痛苦。就必然是有其原因的。” “迦叶。当痛苦的原因存在。痛苦也存在。当痛苦的原因消除。痛苦也就应该消除。” “对。我可以明白当痛苦的原因消除。痛苦本身也自然会消除。” “痛苦的主因是无明。又即对世间实相的错误见解。认为非恒常的是恒常就是无明。认为无自性的有其自性也是无明。贪欲、瞋罣、嫉妒以及无数的苦恼都是由无明生起。解脱之道就是去深入看清事物的真相。体会万法的无常、无自性和互因互缘的关系。这才是消除无明之道。摆脱了无明。痛苦也就被超越。这才是真正的解脱。解脱本身根本就没有必要有自我的个体。” 优楼频螺迦叶默默地坐了一会。说:“乔答摩。我知道你所说的都是你所亲证的。你的话并非表达概念而已。你说解脱是从精进禅定以洞悉事物的真相而得。那你是否认为所有的行仪、拜祭和诵经都是没用的?” 佛陀指向河的对面。说:“迦叶。如果一个人想渡河到对岸。他会怎么做?” “如果水是浅的。他可以涉水过河。如果是深的。他便要泅水或坐船了。” “我也同意。但如果他不能涉水、泅水或坐船。那又怎办呢?又如果他只懂得站在此岸望着对岸。祈求对岸来到他的跟前。那你又会对这个人有什么看法呢?” “我会说他是十分的愚蠢!” “正是如此。迦叶!如果一个人不消除无明和知见的障碍。他是过不到河到解脱的彼岸的。就是他一生祈祷。也是徒然!” 迦叶忽然大哭起来。伏在佛陀脚下的地上。“乔答摩。我己荒废了大半生。请你现在收我为徒。给我一个机会跟你修学解脱之道。” 佛陀掺扶迦叶起来。说道:“我绝不会迟疑收你为徒。但你的五百徒众又怎样呢?你走了之后。有谁可以带导他们?” 迦叶答道:“乔答摩。让我明天早上跟他们说吧。明天午后。我会让你知道我的决定。” 佛陀说:“优楼频螺的村童都称我佛陀。” 翌日清晨。佛陀往优楼频螺村里乞食。之后。他又前往莲池那儿坐。下午。迦叶前来找他。告诉佛陀他的五百弟子也同意皈依佛
佛教故事放不下的自己
陀为师。 第二天。优楼频螺迦叶和他的信众把须发剃掉。将头发连同所有祭火神的器皿。全都扔进尼连连河里。他们向佛陀鞠躬行礼。并三次读诵:自皈依佛。我此生修行大道的导师。自皈依法。它是了解与慈爱之道。自皈依僧。生活在和谐和觉察之中的团体。他们读诵三皈依句语的声音。回遍整个森林。 授戒的仪式完毕。佛陀为这些新比丘讲说四圣谛。和怎样观察自己的呼吸、身体和心念。他又教他们如何乞食和在静默中进食。他更嘱咐他们要把从前所饲养作为祭品和食粮的牲畜释放。 那天下午。佛陀与迦叶和他的十个大弟子会面。替他们讲说醒觉之道的基本道理和商讨有关组织僧团的最好方法。迦叶是个精于这方而的领导人。与佛陀商讨后。他便安排有能力和经验的比丘。去训练年少的比丘。就像佛陀在鹿野苑的制度一样。 第二天。优楼频螺迦叶的弟弟那提迦叶。与他的门徒震惊地来到找他的长兄。他和住在优楼频螺下游的三百弟子。前一天看到很多的辫子和火教祭具在河里飘浮。他们因此恐怕教团和兄长遭遇浩劫。当那提迦叶抵达优楼频螺时。刚巧是行乞时间。当他一个人也没看到的时候。他便真的以为教团必遇害无疑。但当比丘们逐一乞食回来。他们才知道原来教团已立愿皈依乔答摩这个当人。当优楼频螺迦叶和佛陀回来时看到弟弟。他十分高兴。他请弟弟与他到林中散步。他们出去了好一段时间。回来的时候。那提迦叶宣布他与他的三百弟子也想皈依佛陀。他们两兄弟又派人往找另外的兄弟伽耶迦叶。就这样。在七天之内。伽耶迦叶也和他的二百个弟子一同受戒成为比丘。他们三兄弟一向都以相亲互爱见称。他们分享着同样的理想。一起成为佛陀的虔诚弟子。
佛教故事大全八仙过海
一天行乞后。佛陀召集所有的比丘到伽耶的山上来。几百个比丘与佛陀及迦叶三兄弟默默进食。午食完毕。他们全部把视线转向佛陀。 佛陀平静安祥地坐在大石上。开示道:“比丘们。所有世法都在燃烧。什么在燃烧?六样感官一眼、耳、鼻、舌、身、意一全部在燃烧着。六样所感的尘境对象一色、声、香、味、触、法一一全都在燃烧着。六种意识一眼识、耳识、鼻识、舌识、身识、意识一全郁都在燃烧着。他们是被贪、瞋、痴之火焰燃烧。他们也是被生、老、病、死和痛苦、焦虑、烦躁、恐惧和绝望的火焰燃烧着。 比丘们。每种感受。不论是甜是苦或非甜非苦。都在燃烧着。感受的产生是来自感官、感官的对象和感觉意识。感受是被贪、瞋、痴之火焰所燃烧。感受是被生、老、病、死和痛苦、焦虑、烦躁、恐惧和绝望的火焰所燃烧。 “比丘们。不要让贪、瞋、痴的火焰把你们吞噬。清楚体会一切法的无常性和互依性。以免成为由感官、感官的对象和感觉意识所形成的生死巨轮中的奴隶。” 九佰个比丘留心细听着。每人都深受感动。他们都高兴找到了一条教他们看透世法的实相以达到解脱之道。坚定的信心在每个比丘的心坎内澎湃。 佛陀在伽耶逗留了三个月。以便教导比丘们。而他们都有很大的进展。迦叶兄弟成为佛陀的得力助手。替他分担教导僧伽的工作。
28.棕树林 佛陀要离开伽耶前往王舍城的时刻终于来临了。那天早上楼频螺迦叶请佛陀允许让整个僧团的比丘送他一
佛教五佛的故事
程。佛陀本来不想。但迦叶令他明白到九百个比丘一起同行并不是想像中的麻烦。王舍城附近一带有很多树林可供他们歇宿。至于乞食。他们可以到那里很多的村庄甚或城都里。与当地的居民结缘。更何况他们的数目。已开始超出了伽耶居民所能供应。在王舍城。一切反而会更方便。看到优楼频螺迦叶这么通晓摩揭陀的情况。佛陀便答应让比丘们同行。 迦叶兄弟把比丘分成三十六队。每队二十五人。每队又分配一个年长的比丘负责带领。这样的安排。对各比丘修行上的进展。更有帮助。 他们共需要十天时间才可到达王舍城。每天早上。他们都会到小村落里乞食。然后再到树林或田野里用食。吃完之后。他们又再开始分成小组而行。所有见到比丘们宁静地缓步而过的人。都在心里下很深刻的印象。 将近抵达王舍城的时候。优楼频螺迦叶带顿他们进入棕树林。申怒波林庙宇的所在地。棕树林就在城都以南两里。第二天早上。比丘们持着钵入城里乞食。他们单列排行。分成小组。踏着平稳缓和的脚步。他们安祥的持着钵。双眼直向前望。依着佛陀的指示。他们没经挑选过贫富的站在每间屋前一会儿。如果没有人出来。他们便继续往下一间。当他们默默地等待着的时候。他们会留心地静观呼吸。而他们受供之后。都会鞠躬表示谢意。对食物的好坏。他们从不置评。有时。在家人会在供食后请出丘解答一些有关世法的问题。而比丘都会很认真的尽力替他解答。比丘会告诉在家人他是属于乔答摩佛陀的僧团。他更会为在家人讲说四圣谛、在家五戒和八正道。 全部的比丘都会在午前回到棕树林去静静午食。然后。他们就会听佛陀的开示。下午和晚上。都是用来禅修的。因此。过了午后。就再没有人会在城中见到比丘们的踪影。 两个星期之后。几乎全城都察觉到佛陀僧团的存在。在清凉的下午。很多在家人都会来到棕树林与佛陀见面和求学醒觉之道。在佛陀还未有机会去探望他的朋友之前。年青的频婆娑罗王已听闻佛陀在城中的消息。他肯定这位新来的导师就是他在山上认识的那个年青僧人。于是。他下令起驾前往棕树林去。很多马车尾随着他的座驾。因为他还邀请了上百的德高望重婆罗门教士和学者同行。当他们到达林边。大王带着王后和他的儿子阿阇世太子先行下车。 佛陀知道大王亲临。便与优楼频螺迦叶亲自出来迎接他和其他宾客。比丘们正在泥地上围坐着等待佛陀说法。于是佛陀便请大王、王后、太子和宾客一起坐下来。频婆娑罗王把所有他记得名字的朋友都介绍给佛陀认识。另一些婆罗门则需要自作介绍。众多的来宾中。有很多都是熟读吠陀或来自不同宗教派系的。 他们大都听过优楼频螺迦叶的名字。更有一些从前与他有过面缘。但他们之中。没有一个听过佛陀的名字。他们看到迦叶这样尊敬这个比他年轻得多的释迦乔答摩。都感到非常诧异。他们吗喁喁细语。大家都想弄清楚究竟乔答摩是迦叶的弟子。还是迦叶是乔答摩的弟子。察觉到这种纷乱的揣测。优楼频螺迦叶站起来。上前行向佛陀。他合上双掌。恭敬地说得很清楚:“乔答摩。觉悟者。我这生最尊贵的导师一我是你的弟子。优楼频螺迦叶。请让我献上至深的敬意。”跟着。他三次伏在地上跪拜佛陀。佛陀掺扶迦叶起来后。请他坐在他的身旁。全部的婆罗门都静止了。当他们望过去见到那九百个穿着衲衣的比丘庄严的坐着。他们对佛陀的敬意更倍加深切。 佛陀讲说醒觉之道。他解释一切事物的无常性和互依性。他告诉他们醒觉之道能消除妄见和超越痛苦。他解释禅定和了解是要从守戒而获得。他的声音响如洪钟、暖如春日、柔若微雨、壮似狂潮。超过一千人在于听着。没有一人敢大力呼吸或把衣衫移动以免打扰佛陀的妙音。 频婆娑罗王的眼睛一刻比一刻明亮。他感到越听越益开怀。他的很多疑问和烦恼都逐一消散。他的脸上挂了一个灿烂的微笑。开示完毕。频婆娑罗王合掌站立起来。他说:“世尊。我年幼时有五个愿望。现在我都得偿所愿了。第一个愿望是加冕为王。这我已得偿了。第二个愿望是在今生遇到一个开悟了的导师。这也得偿了。第三
出离心佛教故事
个愿望是有机会礼敬这位导师。这在今天得偿了。第四个顾望是有这样一个导师给我指点真理正道。这亦在今天得偿了。而第五个愿望就是能够明白了解觉者的教化。我刚才已连这个愿望也得偿了。世尊。你的妙教令我对世法得到很深的理解。恳请世尊你收我为你的在家弟子吧。” 佛陀微笑。表示接纳他的要求。 大王礼请佛陀和他的九百比
年收入千万的佛教故事
丘。在月圆之日全到王宫接受他的供养。佛陀欣然答应。 其他的宾客全都起立礼谢佛陀。其中二十人表示希望被受纳为徒。接着。佛陀和优楼频螺迦叶陪同大王、王后和小太子阿阇世一起步出林外。 佛陀知道不到一个月。两季便将来临。那时便没可能回到家乡去。于是。他决定与九百比丘在棕树林多留三个月。他知道三个月的修行。会使僧团在他要离开时更为巩固和安定。他将会在春天这个晴空嫩叶的季节离开。 频婆娑罗王立即展开筹备供养佛陀和比丘的盛宴。他打算在宫中的名贵砖地大堂接待他们。他下召所有人民在街上结采挂灯来欢迎佛陀和僧团。他也同时邀请了很多其他人参加。包括政要和他们的家属。就是与未到十二岁的阿阇世太子年纪相若的小朋友。也在邀请之列。很清楚佛陀和比丘们都不会希望因为他们而大开杀戒。他便下令只可烹制美味的素肴作供。他们共有十天的时间准备。
原文出处:http://www.xuefo.com/nr/article12/116516.html
以上是关于一行禅师:故道白云:世法燃烧的介绍,希望对想了解佛学知识的朋友们有所帮助。
本文标题:一行禅师:故道白云:世法燃烧;本文链接:http://www.fzby666.com/gus/15257.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