自在佛学知识网,分享佛学常识、佛教新闻、佛教故事、佛学经书等知识,是您学习佛学的好助手。
佛像、佛珠
佛像
佛珠

「康有为」康有为与庐山寺院因缘

  • 佛教故事-自在佛学知识网
  • 2023-01-19 01:45
  • 自在佛学知识网

「康有为」康有为与庐山寺院因缘 ,对于想了解佛学知识的朋友们来说,「康有为」康有为与庐山寺院因缘是一个非常想了解的问题,下面小编就带领大家看看这个问题。

原文标题:康有为与庐山寺院因缘

康有为与庐山寺院因缘

曾在中国近代史上产生了一定影响的康有为(1858~1927)。一生之中分别于清康熙十六年(1889)、民国七年、十五年(1926)三上庐山。与山上诸多寺院结下了一段很不寻常的法缘。

一、清光绪十六年(1889)怀着上书碰壁。赴试未中而感到“虎豹狰狞守九关。帝阍沉沉叫不得”心情的康有为。第一次登上庐山。本来康有为是于归途之中顺路而来。但一到山上面对千姿百态山景秀色。眼见梵刹林立的壮观。名刹香火一扫郁郁沉思。古寺钟鼓再振济世雄心。顿时如释重荷。“治安一策知难上。只是江湖心未灰”之感油然而生。于是

佛教紧那罗的故事

遍览全山胜景。还特地到了海会寺、东林寺、归宗寺等大刹朝礼上香。

海会寺。位于庐山南麓。背倚峻峭奇特的五老峰。遥对浩渺无际的鄱阳湖。傍山而立。构筑精巧。自明万历四十六年(1618)西来禅师在此肇基创建以来。继有旦云、海印、普超等住持的苦心经营。香火一直很盛。跻身于庐山五大丛林之中。

康有为来到寺中。70岁高龄的至善大和尚待之若上宾。亲率众与之相见并留其宿于寺内。两人彻夜深谈。相见恨晚。至善大和尚出示寺中珍藏的数件珍宝供其观赏。其中有元代书法名家赵孟頫书的《华严经》真迹与心月和尚手镌五百罗汉像拓本。康有为很是感动。连声道谢。并赞:“至善禅师。高行耆年。与吾契合”。

深夜之中。康有为又赋《夜宿海会寺赠至善上人》诗一首。“开土诛茅五老峰。手植匡山百万松。荡云尽吸明湖水。招月来听海会钟。初地雨花驯白牯。阴崖石气郁苍龙。读书无处归来晚。桂树幽幽烟雾重。”至善和尚对此很是珍重。马上着人加以装裱。随后一直挂在方丈寮壁上。圆寂前夕还特地嘱附徒众要妥为保存。

到民国七年(1918)。康有为再次来到海会寺。此时的康有为从三十挂零的年轻人变成了两鬓垂霜的老人。进入寺中。康有为首先询问的是至善和尚。当得知他已西归。而又想到自己所题《夜宿海会寺赠至善上人》诗作依然挂在壁间。不胜感叹。唏嘘再三。思念这位为人忠厚“善行绝古”的老朋友。

时任方丈的慕和和尚同样热情接待了康有为。交谈之余将至善禅师高徒普超禅师历十五年之久。以鲜血所抄写的一部八十卷《华严经》拿出让其观看。看到这部字迹秀丽。暗红血色所书的经书。康有为顿时肃然起敬。连口称赞:“了不起。了不起。”并且在原来所书《夜宿海会寺赠至善上人》诗的后面补题一段跋文。要寺僧:“以善继之血书华严同

佛教关于爱情的外国故事

尊之。敬之。护之。保之。”同时又赋诗一首抒怀“五老排云待我回。似曾相识客重来。”心境殊别之情。洋溢于字里行间。

又过了八年。即民国十五年(1926)。康有为三上庐山时。又特地到海会寺访旧。但由于政局动荡。连年战乱。海会寺受损严重。常住贫乏。僧众生活困难。见此情况。康有为更是叹息不已。临别之时。特地留赠一笔款子。嘱寺僧在附近的温泉一带购置十余亩地。以为寺产。也表示自己的一份心意。

二、康有为在其第一、三次上庐山时。都到过东林寺。

东林寺。座落于庐山西北麓。东晋太元六年(381)高僧慧远法师来此。在江州(今江西九江)刺史桓伊的资助下。于太元十一年(386)建成。而后在此倡导弘扬净土法门达数十年之久。因而。东林寺素被人们尊为中国净土宗祖庭。康有为第一次上庐山时就来到寺瞻仰慧远法师塔及其他遗迹。当时。由于年久失修。寺宇已是远不如往昔。

康有为在朝礼了莲社、莲池、慧远祖师塔、译经台等后。一日在香积厨里偶尔发现了一块石碑。经辨认确定为唐代名家柳公权所书《复东林寺碑》。此碑是唐宣宗大中十一年(857)所镌刻的。当时江州刺史崔黯看到东林寺殿堂多有破损。曾倡议修复。竣工之日。崔氏亲自撰写《复东林寺碑》文。请柳公权书丹立石勒碑

佛教里的青莲爱情故事

数块。以详载此次修复之经过。

崔黯本是文章大家。文稿清丽畅达。又由柳氏以秀健的楷书书写。大有文辞与书法珠联璧合之效。因而此碑历来被人们称

佛教经典故事犯五戒的故事

为佳品。开始时立在虎溪桥畔。后在多次劫难之中。被损裂成为多块。清康熙年间曾将此碑收入皇城内庭。只留一块在寺内。可是到清光绪年间(1875~1908)。这块碑也不知下落。直到十六年(1889)方为康有为重新发现。康有为很是高兴。仔细辨认其上有可读文字48个加上只见有字之痕迹而无法认读的8处。仅为58个字。因而越发感到其价值之高。当即再三嘱咐寺僧要好好加以保护。

到民国十五年(1926)第三次上庐山时。康有为又来到东林寺。看到寺僧已将《复东林寺碑》镶嵌在大雄宝殿廊壁内。心中感到欣慰。但却又睹寺宇长年失修。毁损严重而抚今思昔。遂赋诗一首。“虎溪久塞已无桥。坏殿颓垣太寂寥。无复白莲思旧社。尚存铜塔依高标。华严初译见楼阁。陶谢同游想汉霄。三十八年重到此。重摩柳碑认前朝。”(《东林寺碑记》)在此诗之前康有为还特地加了一段小序。感叹“世易时移”。“人生变幻”。流露出对“世事无常”的无奈心情。

三、在三次上庐山过程中。康有为还曾分别游览了归宗寺与黄龙寺。

位于庐山南麓的归宗寺。始建于东晋咸康六年(340)。是原江州守王羲之在离开时将自己建在有如百丈冰绡之美的玉帘泉侧的别墅献给西域僧人达磨多罗所建。后经历代修建扩置。殿宇完备。有“壮丽甲于山南诸刹”之称。列为山南五大丛林之首。

在这里。康有为游览了王羲之的墨池与羲之洞。朝礼了屹立于寺后金轮峰上的铁舍利塔。这座塔是西域僧人佛陀耶舍所建。当年之所以建此塔。是有一段很深的缘份。

据说。当年佛陀耶舍自西域来到长安一次于入定之中见到轮峰。感灵异。遂躬负佛舍利来此卜居。抵山后。果见金轮峰的情景与定中所显一模一样。即募建铁塔以供奉佛舍利。所建塔高六丈。呈六角形。用铁板铸成。卓立于金轮峰上。高耸云端。十分醒目。古人称“去归宗十里以外皆能见之”。因此与东林寺金刚铜塔并称为“庐山双美”。成为庐山风景线的重要标志。

康有为礼拜此塔之后留下了很深的印象。时隔三十余年之后。到民国七年(1918)二次上庐

佛教故事黑老鼠和白老鼠

山时。康有为再次礼拜此塔。心潮澎湃。当即赋诗表示。“千年铁塔抗金轮。云气光明护此城。风雷万劫不动转。烟霄百丈矗飞惊。墨池犹在风流远。粟里为邻基址平。只有弯溪清净水。卅年又复听泉声。”感慨之情飘然纸上。

此外。在第一次登庐山时。康有为还曾到了居庐山腹地之中的黄龙寺。这座开山于明万历年间(1573~1620)的古刹。前对天王峰。后枕玉屏峰。西有赐经亭。群山环抱。松杉碧绕。格外静谧幽绝。游人至此常常有“遥闻钟磐声。正在松深处”之感。

创建之初。黄龙寺很得明皇室宠爱。赐金馈物。因而曾经规模盛绝一时。康有为至此时。此寺已失当年繁华之景。且因年久失修。殿堂多有毁损。见此。康有为很有感触。发愿要为寺宇的修复出力。到民国十五年(1926)第三次登庐山时年近古稀之岁的康有为再次来到寺中。得到青松和尚的热情接待。当即应寺僧之请。题写了寺额“黄龙寺”与“禅堂”二匾。书法工整有力。魏楷二体并融。青松和尚将寺额“黄龙寺”之匾镌刻制作。嵌于门首。一直保存至今。

 

原文出处:http://www.xuefo.com/nr/article13/126708.html

以上是关于「康有为」康有为与庐山寺院因缘的介绍,希望对想了解佛学知识的朋友们有所帮助。

本文标题:「康有为」康有为与庐山寺院因缘;本文链接:http://www.fzby666.com/gus/14862.html。

佛祖

  • 功德无量--- 扫码方法


    一、电脑端:使用微信扫码;


    二、手机端:1、长按图片;2、保存二维码图片;3、打开微信,扫一扫--相册

佛像、佛珠--京东商城宝贝推荐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