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化」做同样的事为何果报不同 ,对于想了解佛学知识的朋友们来说,「文化」做同样的事为何果报不同是一个非常想了解的问题,下面小编就带领大家看看这个问题。
原文标题:做同样的事为何果报不同
——虽然因果不昧。但大善知识的手眼亦不可思议!
南泉斩猫。究竟落不落因果?
当然落因果。但是。做同样的一件事。凡夫与成就者有很大差别。主要有两点:1、所落因果有差别;2、受报方式有差别。菩萨是“心能转物”。来去自如;凡夫是“物能转心”。完全为业所牵。
一、发心不同。果报有别
释尊在《大涅槃经》中说过。他在往昔无量世前做大国王的时侯。曾供养一位婆罗门四十年;但有一天。这位婆罗门说了诽谤大乘佛教的话。世尊说:“我于尔时。立断彼命”。当与会的菩萨问。世
杀生是大恶业。为何释尊行之。反有功德?以发心不同故。我们凡夫所有杀生。皆是从贪嗔痴起。因此成就的都是三恶道的种子。而菩萨杀生。则是出于极大的慈悲心。出于爱护众生、利益众生之心。(如密教中的愤怒本尊。实是慈悲至极。方便化现也)因此成就的是菩萨道。是功德资粮。这和凡夫的杀生有极大差别。
当然。即便如此。因果亦不昧。释尊后来受金戗之报。即为此也。
二、证量不同。于彼众生。利益
菩萨的修行。一切为众生。身语意业。所有功德。念念回向众生。因此。凡与之结缘的。决无空过者。经文上说。就像妙香。如果众生恭敬受持。身染香气;而忿怒击打、乃至以足踏碾。亦染香气。释尊在过去世做仙人时。曾有一青雀在其顶上筑巢。仙人为不惊动恼害彼故。七年中端坐不动。此青雀本于无记中种下了轻慢菩萨的业。但以菩萨摄护故、回心惊悯故。兼与菩萨结缘故。获大福报。多世为王。至佛灭后近千年。仍受国王身(《五灯会元》上有详述)。又:西藏密勒尊者。在初学时。曾受师兄俄巴喇嘛之命。做降雹法。以警示破坏佛法的恶人。当时因普降冰雹。打死幼小生灵无数;尊者以麻袋盛满鼠雀尸体。哭诉于师兄前。俄巴喇嘛告诉他。这些被无辜打死的众生。将会是他成佛时的弟子;而在尊者未成佛前。俄巴喇嘛以成就力。摄受于彼。使其解脱。当时密勒尊者心存疑惑。俄巴喇嘛弹指之间。即使所有鼠雀复生。飞奔四散而去。尊者于彼时。对佛法生大信心。对善知识的成就亦生大信心。(详见《密勒尊者传》)
所以。南泉斩猫。实乃为广大利益众生而行的菩萨法。是从极度的慈悲心中流出的善巧方便。与我们凡夫的行径。可有天壤之别!因此索达吉堪布在《密宗断惑论》中说“小乘中本为根本重罪的杀生。只要由大乘的大悲心或由密乘的大智慧来摄持。也可成为积累资粮的殊胜方便”。我们切不可以凡夫知见来推测圣人的证境。犯下诽谤善知识的过错。
三、大善知识的善巧方便难以测度
在《华严经》中。善财童子参无厌足王。发现彼王坐于高广座上。审判犯人。处以种种酷刑。或断手足。或挖心目......惨不忍睹。善财童子在惊怖的同时。于王退失信心。无厌足王于是带善财童子入己宫室。善财童子见其室容纳一切诸佛净土。事事无碍。无有穷尽。国王告诉他。从我本愿。宁可千万劫处地狱受苦。亦不愿给一虫蚁造成恼害;更不用说杀伤众生了。但是该地世风日下。人民多乐贪嗔痴。喜造无尽恶业;为方便调伏彼等。我化现出许多人
因此。南泉斩猫就更复杂了。因为。菩萨可以“化猫”为用。以助利生事业。其甚深智慧、善巧妙用。谁能测度?从
所以。末学认为。对我们凡夫而言。有两件事要注意:
1、要对如来、善知识生坚固信心。以其境界非凡夫能揣度故。获甚深智慧与功行的佛菩萨、大善知识。心力自在。来去自如。能方便化现种种境界。诱导众生。佛受金戗马麦之报。是为了向我们展示因果报应的真实不虚。并非尚有宿业未了;如果尚有余业。又如何能成佛呢?《菩提道次第广论》上说。证究竟空性。不仅断了烦恼了现行。而且断了一切烦恼的种子。也清净了一切业障的种子。如何还会再受报?但为调伏众生之故。方便示现也。《维摩经》中。如来示现病相。让阿难取乳为药;乞至维摩大士门前。大士呵斥阿难说。快闭嘴。不要让他方菩萨听到你的粗言。而退失菩提心。什么粗言呢。即是说“如来有病。需乳为药”。转轮圣王以小福德。尚且无病。何况如来万德积聚之身?但以佛出娑婆世界。为摄受调伏下劣众生故。方便示现业报故。《大涅槃经》上说:“如来住于大涅槃。处处示现涅槃”。即此之谓也。
2、不可效彷圣人的举动。以因果真实不虚故。古德曾云:“踏破毗卢顶上行”、“一棒打死喂狗”等语。“骑圣像”、“烧舍利”等行。如果未彻悟的人。如果也
西藏有句话:“凡夫不能做瑜珈士的行为。瑜珈士不能做大成就者的行为。大成就者不能做佛陀的行为”;汉地也有句话:“发心要大。胆子要小”。因缘果报。明明昭昭。我等初学。焉能不慎!
原文出处:http://www.xuefo.com/nr/article20/195913.html
以上是关于「文化」做同样的事为何果报不同的介绍,希望对想了解佛学知识的朋友们有所帮助。
本文标题:「文化」做同样的事为何果报不同;本文链接:http://www.fzby666.com/gus/13170.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