自在佛学知识网,分享佛学常识、佛教新闻、佛教故事、佛学经书等知识,是您学习佛学的好助手。
佛像、佛珠
佛像
佛珠

居苦乐中而离苦乐

  • 佛教故事-自在佛学知识网
  • 2024-04-21 18:36
  • 自在佛学知识网

居苦乐中而离苦乐 ,对于想了解佛学知识的朋友们来说,居苦乐中而离苦乐是一个非常想了解的问题,下面小编就带领大家看看这个问题。

原文标题:居苦乐中而离苦乐

居苦乐中而离苦乐
热时说"热!",热杀你,冷时说"冷!",冻杀你,说法相当不客气。热时忘记自己适应热,冷时忘记自己适应冷,那就是不暑不寒之处吧。
彼岸是不暑不寒之地,没有善恶,没有喜厌,没有胜负,没有生死的对方,这样的世界在哪里呢?实际是必须在现实的此岸去发现。
除去了此岸,哪里也没有彼岸。用似是而非的空想和观念,我们不能得到满足。要在现实的、身在痛苦中发现没有痛苦的世

佛教求财富的真实故事

界,身在生死中超越生死,身处寒暑中克

佛教佛陀的故事

服寒暑,那里一定

关于流浪狗的佛教故事

有佛教的彼岸。
正冈子规临终前做了一首辞世的俳句。
丝瓜花开时,痰塞苦成佛。
"丝瓜花开时"是夏天的季题,而"痰塞苦成佛"是子规咏自己。子规濒临死亡,痰卡在喉咙咕噜作响,一口痰卡住,子规就会命归黄泉。如果拘泥于死亡边缘的自己,必定做痛苦的挣扎;而暂时离开现实的自己,能够客观冷静地进行观察做俳句,这样的心境不能不说完全是另一个世界。
这种心境,我们称之为彼岸。置身现实生活之中,居苦

沉香佛教视频故事

乐中而离开苦乐,居生死中而忘记生死,这样的心境,名之曰彼岸。
基督教有这样的说法:"不变成赤子心,就进不了天堂。"赤子心是什么心呢?有学者解释曰:"赤子,即十六个月时懂得一,三十二个月时懂得二。"并说懂得二,即懂得自己与别人的区别。懂得自己与别人的区别,即懂得好恶,懂得亏盈,懂得胜负,懂得善恶,懂得美丑,懂得生死。即意识的对立性分裂。"不变成赤子心,就进不了天堂。"即懂得二以前的、纯真的、本我的心,自觉自我意识以前的纯洁无瑕的心。
如其教诲"你要像爱自己一样,爱你的邻居"那样,摒弃自己与别人的区别,摒弃善恶、亏盈差异的心境,所以"降雨给义人,也给不义的人"。那里不就是彼岸吗。
亲鸾圣人所说"弥陀本愿不择老少善恶",是说在如来面前,老人、年轻人、善人、恶人一律平等,而达到老少善恶无区别的心境,即"到彼岸",抵达彼之岸。

(责任编辑:admin)

原文出处:http://his.newdu.com/a/201710/21/321332.html

以上是关于居苦乐中而离苦乐的介绍,希望对想了解佛学知识的朋友们有所帮助。

本文标题:居苦乐中而离苦乐;本文链接:http://www.fzby666.com/gus/131342.html。

佛祖

  • 功德无量--- 扫码方法


    一、电脑端:使用微信扫码;


    二、手机端:1、长按图片;2、保存二维码图片;3、打开微信,扫一扫--相册

佛像、佛珠--京东商城宝贝推荐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