自在佛学知识网,分享佛学常识、佛教新闻、佛教故事、佛学经书等知识,是您学习佛学的好助手。
佛像、佛珠
佛像
佛珠

佛教-五滴蜂蜜

  • 佛教故事-自在佛学知识网
  • 2024-04-13 22:51
  • 自在佛学知识网

佛教-五滴蜂蜜 ,对于想了解佛学知识的朋友们来说,佛教-五滴蜂蜜是一个非常想了解的问题,下面小编就带领大家看看这个问题。

原文标题:五滴蜂蜜

蜂蜜
一个旅人行过空旷的荒野,只见蔓草杂生,一片萧条凄清。正行走间,突然从草丛中奔出一只野象,发狂似地追逐过来。
旅人大惊,拔腿逃命。危急中,逃到一个荒废的村落,看见一口干涸的空井,井旁有一棵老枯树,旅人忙忙抓住脆弱的树藤垂入井中,躲过了狂象的追逐。

藏语佛教故事

旅人松了一口气,抬眼四望,大吃一惊,只见井壁四角各盘踞着一条毒蛇,伸出长长的蛇信,垂涎咬啮过来。旅人使尽力气往井底下坠,逃避毒蛇的瘴气,一低头,吓得差点昏厥过去,井底竟蜷卧着一条青色毒龙,大睁着一双血红眼,

佛教的公案故事

虎视眈眈地瞪着旅人。
上有狂象,旁有蟒蛇,下有毒龙,旅人向上攀爬不得,朝下坠落不能,只好紧紧抓住枯藤,悬荡在半空中,上下摇摆,极其危险。这时又忽然跑出两只黑白老鼠,津津有味地啃噬着旅人赖以维命的树藤。旅人进退维谷,千钧一发之际,只见一片蓝天的井口,恰飞过五只嗡嗡作响的蜜蜂,滴下五滴甘甜的蜂蜜,旅人顿时忘却狂象、蟒蛇、毒龙、黑白鼠的生命威胁,忘情地在枯井中摇来荡去,张大嘴巴,捕捉香冽诱人的五滴蜂蜜。
这则譬喻,记载在佛教《譬喻经》中,用象征手法对人生提出了诫惕。空旷的荒野比喻我们生活在漫漫长夜、闇暗无光的烦恼之中,狂象好比失去理性、智慧的无明痴迷,干涸的空井像我们的躯体,老树枯藤是我们的命根,四条蟒蛇是有情生命的四大因素。
四大,一是坚硬性的地大,如人类的皮骨爪牙、树木的根茎枝干;二是潮湿性的水大,如人体的唾涕脓血、树木的汁液水分;三是温暖性的火大,

佛教故事观世音和大势至

如人体、树木的温度暖气;四是流动性的风大,如人类的呼吸气息、树木的光合作用。世间一切有形物质都由地水火风四大所成,如果有一大不能调和,譬如人类火大不顺,发烧感冒,身体便感到不舒服。「四大不调」,就是生病的意思。地水火风四大,不能单独存在,必须假借其它因缘条件而成立,因此称为「四大皆空」。
毒龙隐喻恐怖的死亡阴影;黑白二鼠代表白昼黑夜,昼去夜来,夜尽昼至,生命如沙漏般递减,如树根渐被咬啮,乃至断绝。五滴蜜比喻五欲,就是财、色、名、食、睡五种欲望;是世人愚痴烦恼的根源。
这则譬喻警讽世人太追逐五欲,纵然遇到老病死亡的侵逼,受到四大无常的煎迫,仍然经不起欲望的诱惑,贪财、恋色、沽名、嗜食、好睡,大难当前,犹贪婪眼前享受,无视欲乐之后的危机陷阱,甚至因此丧身失命,也无动于衷,不知回头

万一是真的吗佛教故事

转身。佛经中另有一则譬喻:好比在锋利的剑刃涂上一层甜美的蜜,愚痴人只看到蜂蜜的美味,而看不到剑锋的锐利,伸舌舔食,虽然一时尝到了甜头,却也割断了舌头,付出惨重的代价。
今日社会上那些自己不知勤奋工作,只知铤而走险、抢劫掳绑,因为一时贪欲而锒铛入狱的人,不正是井中嗜蜜的愚痴人吗? (责任编辑:admin)

原文出处:http://his.newdu.com/a/201710/21/324601.html

以上是关于佛教-五滴蜂蜜的介绍,希望对想了解佛学知识的朋友们有所帮助。

本文标题:佛教-五滴蜂蜜;本文链接:http://www.fzby666.com/gus/128245.html。

佛祖

  • 功德无量--- 扫码方法


    一、电脑端:使用微信扫码;


    二、手机端:1、长按图片;2、保存二维码图片;3、打开微信,扫一扫--相册

下一篇:学鸳鸯

佛像、佛珠--京东商城宝贝推荐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