婚礼-佛化婚礼与佛化家庭 ,对于想了解佛学知识的朋友们来说,婚礼-佛化婚礼与佛化家庭是一个非常想了解的问题,下面小编就带领大家看看这个问题。
原文标题:佛化婚礼与佛化家庭
法鼓山的理念是为了「提升人的品质,建设人间净土」。可是,想要提升人的品质,一定要站在人的立场,以人的身分,完成人的高尚品格,然后就能「人成即佛成」了。当人都成佛时,人所处的环境就是净土。同时,在其他的人都还是凡夫的时候,只要个人内心净化、生活净化、品格提升,他自己本身就是一个建设人间净土的人,也能享受、体会人间净土,这是自己来建设净土,并且将净土分享给别人。
人的出生是由于父母的结婚,父母的结婚就是建设佛化家庭的基础。
人类的社会是依靠人与人的结合,互相的支援关怀,彼此呼应照顾,共同合作努力,才能成为一个和谐安祥的社会;而其中的成员,就是以男性与女性的家庭,为组成一个社会共同体的基本单元。如果在一个社会体的结构中,男女之间没有夫妇的分际,也没有家庭的伦理,一定会制造出许多的乱源。所以,世间不论任何的宗教和哲学,乃至于现代的社会学者,都主张要有正常一夫一妻的婚姻关系。所谓「男大当婚,女大当嫁」,既能维系人类社会的和谐,也可促成人类子孙的绵延。
男女的结合是人生的大事。结婚的仪式是证明一对男女已经成长成熟,必须负起做为一个成年人的责任,也是建立另一代人伦关系的开始。从两个单独的个人而成为一对夫妇,他们彼此之间必须共同遵守信诺、责任、义务。所以一个人在结婚之前和结婚之后,对于人生的体验和责任的承担,是完全不同的。
由于结婚的行为,成为风俗和习惯之后,男女结婚,举行婚礼,便形同演戏。目的只是在向亲友宣告,或者是为了取得法律上的认可;在忙碌、□张、应酬,不但自己花钱,也让亲友花钱之外,并不能为一对新人在观念和心理上产上神圣、庄严、负责的教育功能。因此,凡是有儿女结婚,父母都很劳累,也让亲友破费,造成一种浪费而无益的礼俗;在结婚之后也不能保障这对新人能够互爱互敬,白首偕老,这是非常可惜的事。
佛教徒可分为出家和在家的两大类,而以出家修道的人为僧,在家
结婚之后的男女居士,必须要对婚姻关系的维护负起责任;要尊重并体会到对方是另外的一个独立人格,不要以自己的兴趣、个性、尺寸来要求对方;无论在任何情境之下,不可怀疑、批评、指责对方;发现冲突和矛盾,暂时不要处理,等待双方心平气和时,再解释、沟通,以取得对方的信任和谅解。同时,在任何时候,你又是配偶的一部份,所以切勿单独处理家庭中共同的财产、物品、生活方式,尤其于管教子女等的问题,必须取得配偶的同意理解。若出远门或已出远门,必须让自己的另一半知道你往何处,你在何处,是否平安、健康;要随时而适当的关心对方的身心状态和生活情况。
婚后至少要负起三个家庭的责任和义务:第一是夫妇俩人自己的家庭,第二是公婆的家庭,第三是岳父母的家庭。不能因为自己娶妻或嫁人,就忽略了年长的父母及原来的老家。同时也要关怀自己的兄弟姊妹亲属的家庭的婚丧喜庆。否则会让年老的父母不安,也让亲戚朋友批评。不要期待父母亲友的援助,却要时时刻刻想到父母亲友是否须要关怀。最忌讳的是让父母说:「娶了媳妇,丢了儿子。」也不要让岳父母说:「嫁出去的女儿,等于泼出去的水」。否则的话,一定是真的不孝了。
一旦生孩子,不论是男、是女,都应欢喜欢迎,悉心扶养,教育成人。夫妻不是怨家,子女也不是讨债鬼,子女是来帮助你成长,来促成你履行父母的义务,所以是你的小菩萨;要对子女付出耐心和慈
原文出处:http://his.newdu.com/a/201710/21/324701.html
以上是关于婚礼-佛化婚礼与佛化家庭的介绍,希望对想了解佛学知识的朋友们有所帮助。
本文标题:婚礼-佛化婚礼与佛化家庭;本文链接:http://www.fzby666.com/gus/128194.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