自在佛学知识网,分享佛学常识、佛教新闻、佛教故事、佛学经书等知识,是您学习佛学的好助手。
佛像、佛珠
佛像
佛珠

佛教-大德故事:跋陀译经 天降甘露

  • 佛教故事-自在佛学知识网
  • 2024-04-11 11:24
  • 自在佛学知识网

佛教-大德故事:跋陀译经 天降甘露 ,对于想了解佛学知识的朋友们来说,佛教-大德故事:跋陀译经 天降甘露是一个非常想了解的问题,下面小编就带领大家看看这个问题。

原文标题:大德故事:跋陀译经 天降甘露


佛教-大德故事:跋陀译经 天降甘露
佛教-大德故事:跋陀译经 天降甘露

跋陀(图片来源:资料图)
嵩山少林寺西边有座甘露台,这里有一个传说:北魏太和十八年(494年),都城

佛教动画片金刚经的故事

由平城(今大同市)迁到洛阳,跟随而来的有一批天竺国高

佛教界爱国小故事

僧,其中就有嵩山少林寺开山祖师佛陀扇多(《魏书•释老志》称跋陀)。
跋陀喜欢清静,一日他在大街上碰见中国沙弥慧光,经奏明朝廷,二人来到嵩山大法王寺,他们发现殿堂颓圮,尘遮佛面,昔日的佛门胜地如今成了一座破落寺院。他们来到刚刚建立的嵩阳寺,问起和尚僧周:&l

佛教三宝的真实故事

dquo;和尚日诵何经?”回答说:“天天42章(经)。”又问:“师承何人?”回答:“无师自悟!”跋陀经过详细考察后认为嵩山确实是一座灵山,眼前虽然少“云&

佛教小故事三兄弟

rdquo;(经)缺“雨”(法),却正是自己在此开辟道场,弘扬佛法的大好时机。
跋陀回到魏朝新都洛阳,魏孝文帝问他在嵩山观感如何。跋陀回答说:“山是灵山,就是久旱(汉)缺雨(法)。”魏孝文帝对跋陀的—语双关并不以为然,随口说道:“近来阴雨连绵,怎能说是久旱缺雨呢!”跋陀大师进一步说明:“自后汉水平年间,佛法传入嵩(山)洛(阳),至今已有400余年,经还是42章经,又缺乏高僧传授啊!”这时候,魏孝文帝理解跋跎说的嵩山佛教仍停留在四百多年前的后汉水平,便说:“那就请大师你到嵩山耕云(经)播雨(法)吧。”跋陀说:“圣上让我到嵩山弘扬佛法,正合我的心愿,但是那里更需要天降甘露!”魏孝文帝说:“天高难求。”聪明的沙弥慧光急忙进言:“天子代天。”魏孝文帝心里明白这师徒二人是要求朝廷的支持,于是传下圣旨,在少室山阴的丛林中为跋陀建造了新的道场,这就是现在的少林寺。太和十九年(495年),少林寺建成,魏孝文帝就命跋陀为寺主,并由他会同天竺国另两位高僧,也就是勒那摩提和菩提流支,在少林寺翻经台上一边译经一边传法。太和二十年(496年)四月初八,佛祖释迦牟尼圣诞之日,跋陀、勒那、流支三位大师在翻经台上开大法会,临场听法的人多达数千。正当三位大师在台上说法的时候,五乳峰上涌起五朵莲花彩云,刹时间下起了清风细雨,在场的人地都受到甘露滋润,欢声齐唱:”天降甘露!”
这就是跋陀译经,天降甘露的故事。

(责任编辑:admin)

原文出处:http://his.newdu.com/a/201710/22/327232.html

以上是关于佛教-大德故事:跋陀译经 天降甘露的介绍,希望对想了解佛学知识的朋友们有所帮助。

本文标题:佛教-大德故事:跋陀译经 天降甘露;本文链接:http://www.fzby666.com/gus/127260.html。

佛祖

  • 功德无量--- 扫码方法


    一、电脑端:使用微信扫码;


    二、手机端:1、长按图片;2、保存二维码图片;3、打开微信,扫一扫--相册

佛像、佛珠--京东商城宝贝推荐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