自在佛学知识网,分享佛学常识、佛教新闻、佛教故事、佛学经书等知识,是您学习佛学的好助手。
佛像、佛珠
佛像
佛珠

机锋无限:心在不断地幻变 唯有放下一切回归自性的家园

  • 佛教故事-自在佛学知识网
  • 2024-04-10 12:15
  • 自在佛学知识网

机锋无限:心在不断地幻变 唯有放下一切回归自性的家园 ,对于想了解佛学知识的朋友们来说,机锋无限:心在不断地幻变 唯有放下一切回归自性的家园是一个非常想了解的问题,下面小编就带领大家看看这个问题。

原文标题:机锋无限:心在不断地幻变 唯有放下一切回归自性的家园


机锋无限:心在不断地幻变 唯有放下一切回归自性的家园
机锋无限:心在不断地幻变 唯有放下一切回归自性的家园

图片来源:资料图
《指月录》是一部永远也读不懂、永远也谈不完的书。禅师以无言之言,无法之法,举扬了宗乘,以活的手段指向了向上一着,“真实地不染一尘”,文字道理也是法尘中的净尘,何况烦恼习气?但是“佛事门中不舍一法”。因此不妨文山书海,口笔纵横,总是以未了的大事因缘,而了众生心中对道的向往与悟的祈盼!
指向明月的文字实在是太多了,不立文字的禅宗却比任何一宗的文字都要多。也许是禅的活泼与别出一格,也许是祖师门太过慈悲,共扶一个破沙盘,欲令禅的学人能有一个“巴鼻”。

佛教中不偷盗的故事

但是不了禅意的禅人大多在文字上下功夫,一钻进去再也出不来了。有为了禅的事迹者,不是修补、编辑,就是整理印刷,总想修整出一个新意,烘托出一片精美,其在赞叹文字的优美与公案的奇特时,忘失了自己的面目,失去一双本具的智眼。因此,忙忙碌碌了一生,殚精竭虑地努力,终究不知月在何处?性从何见?只有千指万指的指法,全然地蕴聚在无穷无尽的妄想心中,得意洋洋,自以为是禅学泰斗,悟境高深。于是禅的文字就如同世间的哲理一样,被思想支解得只剩下概念的游戏。
文字中无明月,明月中却无妨显文字。悟道的禅师画一幅空中的明月、水中的净影,而学人只通过眼观耳闻,通过想像的空间,见到不是月的月——纸上的月与水中的影,于是意念在不断地创造,心在不断地幻变,由熟悉而成禅习。
真月在哪里?如何方能指陈?
祖师说:&ld

中国文脉佛教故事赏析

quo

佛教忏悔小故事

;向上一着,切忌道着!”洞山说:“切忌从他觅,迢迢与我疏。”禅师的话句只是含沙射影,唯应意会,不可实解,故于其中决不能存有所得之心,所以,唯有放下一切,打破情执,消融意解,离诸分别,或于参阅时回光反照,了悟心境不二之理;或于疑情处专究致力,如在如痴如呆中省悟,或于一念未生前彻见,则必当体圆明。
禅要在无念、无住、无相中去体悟。
禅不用逻辑,不立系统,更无可以追慕的外相。不了禅旨的人,往往过于重视禅的外衣而失了禅的精神,太执着禅的活动而缺少了禅的内省,于是贪名利的人辄以禅为标榜,以点缀自身的形象,聪明利智的人则以禅为玄淡,拼命向文字里讨讯息,在冥想苦思中立知见,完成&m

佛教故事会完整

dash;已的风格,而真有重实证的人,必以禅为自心的觉悟,回家的拐杖,故依师传而无师见,借语句而离文思,即法了门而了法执,直到桶底脱落,水中月消,一片虚朗,全然天真,方会得自家田地,本地风光。于是无禅之可禅,无言而复言矣!

(责任编辑:admin)

原文出处:http://his.newdu.com/a/201710/22/327614.html

以上是关于机锋无限:心在不断地幻变 唯有放下一切回归自性的家园的介绍,希望对想了解佛学知识的朋友们有所帮助。

本文标题:机锋无限:心在不断地幻变 唯有放下一切回归自性的家园;本文链接:http://www.fzby666.com/gus/126882.html。

佛祖

  • 功德无量--- 扫码方法


    一、电脑端:使用微信扫码;


    二、手机端:1、长按图片;2、保存二维码图片;3、打开微信,扫一扫--相册

佛像、佛珠--京东商城宝贝推荐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