自在佛学知识网,分享佛学常识、佛教新闻、佛教故事、佛学经书等知识,是您学习佛学的好助手。
佛像、佛珠
佛像
佛珠

文化-身心安樂之行

  • 佛教故事-自在佛学知识网
  • 2024-04-10 03:09
  • 自在佛学知识网

文化-身心安樂之行 ,对于想了解佛学知识的朋友们来说,文化-身心安樂之行是一个非常想了解的问题,下面小编就带领大家看看这个问题。

原文标题:身心安樂之行



昔日,佛陀曾經在舍衛國的祇樹給孤獨園為比丘們開示:「這世間有四種修行人,是哪四種呢?第一種人是身安樂心不安樂;第二種人是心安樂身不安樂;第三種人是身心俱不安樂,第四種人是身心都安樂法喜。
什麼樣的修行人,身安樂心不安樂呢?有些比丘,因為居士布施修福,所以於四事供養──衣被、飲食、臥具、醫藥等,不虞匱乏。但於修行道力未固,於煩惱惑業尚未斷除,還未成就道果,將來仍要生死輪迴,難免就會墮入餓鬼、畜生、地獄等惡道,如此之修行人,身安樂但心不安樂。
什麼樣的修行人,是心安樂身不安樂修行人呢?有行者即使證得

佛教关于好人坏人的故事

了阿羅漢的果位,由於未能積極修善培福、積作功德,因此

很有名的佛教故事

無法自辦或得到衣服、飲食、臥具、湯藥等四事

佛教讲易经故事

供養。然而他們已斷盡三界見思惑,不再輪迴生死,不再墮落地獄、餓鬼、畜生三惡道中,如同已證得羅漢果的唯喻比丘一般。此等人,這就是心安樂但身不安樂的修行人。
什麼樣的修行人,是身與心都不安樂的修行人呢?當居士不行善布施、不作功德時,修行人無法得到衣被、飲食、臥具、醫藥四事供養,無法安心辦道,於見思惑等煩惱尚未斷除,將來在生死輪迴中,仍難免會墮於地獄、餓鬼、畜生道。這樣的修行人,這就是身心俱不安樂的行者。
什麼樣的修行人,身心都安樂法喜呢?證得阿羅漢的聖者,由於廣積福慧,勤作功德,所以不缺乏四事供養──衣被、飲食、臥具、醫藥,因此身得安樂,同時,又得以免於地獄、餓鬼、畜生等惡道,就如同尸波羅比丘一樣。
諸位比丘們!這世間上有此四種修行人,大眾應當勤求正方便,並以尸波羅比丘作為修行榜樣,應當如是依之用功。」
當時,在座的比丘們聽聞佛陀的教誨,皆法喜充滿,依教奉行。


典故摘自:《增壹阿含經.卷二十一(苦樂品第二十九)》

省思
偈云:「修福不修慧,象身披瓔珞;修慧不修福,羅漢應供薄。」提醒大眾福慧雙修的重要性。在四事供養具足中,更應勤求出要,斷煩惱、證道果,不再受輪迴苦,得究竟安樂。所以佛陀勸勉修行人應以尸波羅比丘

佛教小鸭的故事是真的吗

為榜樣,成就阿羅漢果,令身心皆得安樂。
《妙法蓮華經》中,世尊亦開演四安樂行,即:身安樂行、口安樂行、意安樂行、誓願安樂行,以此四行清淨三業、廣集福德資糧,亦是令身心皆得安樂之菩薩行門。


(责任编辑:admin)

原文出处:http://his.newdu.com/a/201710/23/327753.html

以上是关于文化-身心安樂之行的介绍,希望对想了解佛学知识的朋友们有所帮助。

本文标题:文化-身心安樂之行;本文链接:http://www.fzby666.com/gus/126741.html。

佛祖

  • 功德无量--- 扫码方法


    一、电脑端:使用微信扫码;


    二、手机端:1、长按图片;2、保存二维码图片;3、打开微信,扫一扫--相册

佛像、佛珠--京东商城宝贝推荐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