自在佛学知识网,分享佛学常识、佛教新闻、佛教故事、佛学经书等知识,是您学习佛学的好助手。
佛像、佛珠
佛像
佛珠

释迦牟尼-緣聚則生 緣散即滅

  • 佛教故事-自在佛学知识网
  • 2024-04-10 01:33
  • 自在佛学知识网

释迦牟尼-緣聚則生 緣散即滅 ,对于想了解佛学知识的朋友们来说,释迦牟尼-緣聚則生 緣散即滅是一个非常想了解的问题,下面小编就带领大家看看这个问题。

原文标题:緣聚則生 緣散即滅


過去,佛陀住在維耶羅國(或譯「墮舍羅國」)一處稱為「樂音」的地方。當時,有八百位比丘菩薩與佛同在此地。一日,有一位貧窮的老婦人前來拜見佛陀,她到佛前恭敬地頂禮佛足,並請求佛陀慈悲開示。
佛陀慈悲應允:「好的!你有任何問題都可以提出來。」老婦人問:「世尊!請問生從何來,到何處去?老從何來,到何處去?病從何來,到何處去?死從何來,到何處去?色、受、想、行、識從何而來,到何處去?眼、耳、鼻、舌、身、意,從何而來,到何處去?地、水、火、風從何而來,到何處去?」
佛陀讚歎老婦人:「善哉!」隨後回答:「生無所從來,亦無所去;老、病、死,色、受、想、行、識,眼、耳、鼻、舌、身、意,地、水、火、風……一切無所從來、亦無所去,就如同兩根木頭互相摩擦,生出火來,點燃了木頭;當木頭燒盡,火便滅了。」
佛陀問老

佛教故事之炫耀

婦人:「那麼,這火是從什麽地方來,到什麽地方去呢?」老婦人回答:「因緣聚合,火便生起;因緣離散,火便滅盡。」
佛陀點頭道:「一切萬法亦皆如此,因緣聚

20个佛教经典故事看完后

合而成、因緣離散即滅,無所從來、亦無所去。眼根所見,能分辨顏色的是意識,所以,意識即是色法,二者都是因緣聚合而成、因緣離散即滅,沒有永恆存在的自體,皆是空性。譬如,鼓之所以能發出聲音,也是眾緣和合。鼓有鼓框、鼓面,因有人手持鼓棒敲擊鼓面,才能發出聲響。鼓聲不是從鼓框而生、不是從鼓面而生,也不是從鼓棒或是人手而生。聲音本身並沒有永恆存在的實體,其性為空。
一切萬法也是如此,因緣和合所生,緣生緣滅,無所從來、亦無所去。譬如畫家,先準備好畫板,調和顏料後,便開始在畫板上色,最後完成一幅畫作。這幅畫不是從畫板生出的,也不是從畫家的手生出,而是畫家運用畫板、顏料,再經由自己的手所完成的畫作,是因緣聚合產生的。生死也是如此,不離因緣之法,無論是因造罪而墮地獄,或因修福而生人天,都沒有永恆存在的自體,這就是空性。只要了達空性之理,就不會執著虛妄的世間萬象為恆常、實有。」老婦人聽聞佛陀的開示後,豁然開解,得法眼淨。
侍者阿難向佛請示:「這位老婦人是什麼樣的因緣,因聽聞佛陀的開示而開解悟道?」佛陀告訴阿難:「這位老婦人,是我前世發願學道時的母親。」
阿難又問佛:「那麽這位老婦人為何今生會如此貧窮困苦呢?」佛說:「過去拘留孫佛時,我想要出家修行,當時母親因愛戀我而不肯讓我去出家。我滿腹愁憂,一整天都吃不下飯。她因為障礙我修道的緣故,五百世投生人間,皆貧窮困苦。然而,她今生壽盡將往生阿彌陀佛淨土,經六十八億劫成就佛道,佛號波犍,國名化華,彼土之人衣食豐足,如忉利天,人民壽命長達一劫。」
佛說此經已,老婦和阿難尊者,以及在旁的諸菩薩、比丘僧,諸鬼神、天龍、阿修羅等皆大歡喜,作禮而去。
典故摘自:《佛說老女人經》

省思
學佛最重要的是建立正確的知見,於動靜之中覺察、覺照,令身口意皆能如佛所教。了達緣起性空的道理,知一切法都是無常變異,和合即生

佛教佛经故事

起、緣散即消逝,不於其中分別、取捨、執著、愛憎,身心才能得到自在。
進一步,當把握緣起、運用緣起,乃至創造緣起,廣行自利利他的菩薩道,同時不忘時時如理觀照。最後,不住緣起,在收放、進退之間,任心自在。

佛教经典断案故事

(责任编辑:admin)

原文出处:http://his.newdu.com/a/201710/23/327779.html

以上是关于释迦牟尼-緣聚則生 緣散即滅的介绍,希望对想了解佛学知识的朋友们有所帮助。

本文标题:释迦牟尼-緣聚則生 緣散即滅;本文链接:http://www.fzby666.com/gus/126714.html。

佛祖

  • 功德无量--- 扫码方法


    一、电脑端:使用微信扫码;


    二、手机端:1、长按图片;2、保存二维码图片;3、打开微信,扫一扫--相册

佛像、佛珠--京东商城宝贝推荐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