自在佛学知识网,分享佛学常识、佛教新闻、佛教故事、佛学经书等知识,是您学习佛学的好助手。
佛像、佛珠
佛像
佛珠

神通不敵生死

  • 佛教故事-自在佛学知识网
  • 2024-04-10 00:51
  • 自在佛学知识网

神通不敵生死 ,对于想了解佛学知识的朋友们来说,神通不敵生死是一个非常想了解的问题,下面小编就带领大家看看这个问题。

原文标题:神通不敵生死


昔時,佛在王舍城竹林精舍弘化時,有梵志兄弟四人,皆已得五種神通――天眼通、天耳通、他心通、宿命通、神足通。四位梵志都知道自己七天後壽命將盡,於是便聚在一起討論:「五通之力不僅能令天地反轉,也能輕易地手撫日月、移山止流……無所不能,難道神通無法讓我們避免一死嗎?」
有一梵志說:「我可以神通潛入大海,不浮出水面,也不到達海底,處於大海的正中間,無常殺鬼必定不會知道我的所在。」
又一梵志說:「我要以神通飛到須彌山中,再將我所在的地方封閉起來,讓外表看起來毫無痕跡,無常殺鬼豈會知道我在哪裡!」
第三位梵志說:「我只要展現神通,就能隨意飛隱在虛空當中,就不相信無常殺鬼找得到我!」
最後一位梵志說:「我要藏到人口密集的大市集中,無常殺鬼一定會隨便找個替死鬼,又何必一定要抓我?」
四位梵志各自作好決定,臨行之際向國王辭別,說道:「我們的壽命只剩七天了,現在我們將各自以神通脫免無常,避開死劫之後,再前來覲見國王。請大王善自珍重,進德修業,護祐人民。」向國王辭別後,四人便各自離去,前往自己預設的躲藏之處。
七日期滿,這四位梵志都不免一死,就像熟透的果實終會落下。市集的監長前

每日三个佛教的故事

去報告國王:「有一位梵志死於市集之中。」國王當即了知:「四位梵志都想要逃避死亡,現在已有一人往生,其餘三人豈能倖免?」
於是,國王立即命人駕車來到佛陀所在的精舍,恭敬頂禮佛陀後,退坐一旁,虔心請示:「世尊!近來有梵志兄弟四人,皆獲五

佛教电影故事片

種神通,知道自己的壽命將盡,便各自到自認為安全的地方躲避,不知他們現在是否都逃過了死難?」
世尊對國王開示:「生為人者,有四件事無法逃避。第一,在中陰身時,不得不受生;第二,從母胎出生後,就必定會漸漸老去;第三,老了以後,就不得不生病;第四,遭病難者,最後也免不了一死。」世尊隨即說了一偈:
「非空非海中非入山石間無有地方所脫之不受死是務是吾作當作令致是

佛教故事 贫女乞食

人為此躁擾履踐老死憂知此能自靜如是見生盡比丘厭魔兵從生死得

日本动漫佛教故事

度」
國王聽了佛的開示,讚歎言:「是啊!就如同世尊的教誨,四位梵志雖然竭盡神通躲避無常,現在已知一人往生,每個人的福報與壽命,雖有多少、長短的差別,但都免不了一死啊!」隨從的官臣們聽聞之後,莫不信受。
典故摘自:《法句譬喻經卷第一•無常品第一》

省思
有聚必有散,有生必有死,任誰也無法逃避。一般人面對周遭親友的死亡,免不了感傷、痛苦,甚至逃避,這是因為無法接受生、老、病、死必然之現象。即使成就五種神通,若未能漏盡煩惱,縱然極盡神通,仍須受無常業力之逼迫。
所謂「眾生」,就是心念有眾多生滅;有生滅,就有生死。因此,真正要了生死,不是從一期的生死上去了,而是必須從心念來下功夫。時時刻刻回光返照,注意自己的起心動念,是善念?是惡念?依著「四正勤──已生善念令增長,未生善念令速生;已生惡念令滅除,未生惡念令不生」的原則,以善念捨除惡念,進而連善念也不生,回歸不生不滅的清淨自性,才能真正地出離生死、解脫自在。


(责任编辑:admin)

原文出处:http://his.newdu.com/a/201710/23/327791.html

以上是关于神通不敵生死的介绍,希望对想了解佛学知识的朋友们有所帮助。

本文标题:神通不敵生死;本文链接:http://www.fzby666.com/gus/126702.html。

佛祖

  • 功德无量--- 扫码方法


    一、电脑端:使用微信扫码;


    二、手机端:1、长按图片;2、保存二维码图片;3、打开微信,扫一扫--相册

佛像、佛珠--京东商城宝贝推荐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