自在佛学知识网,分享佛学常识、佛教新闻、佛教故事、佛学经书等知识,是您学习佛学的好助手。
佛像、佛珠
佛像
佛珠

佛教-與兒期早行喻

  • 佛教故事-自在佛学知识网
  • 2024-04-09 22:48
  • 自在佛学知识网

佛教-與兒期早行喻 ,对于想了解佛学知识的朋友们来说,佛教-與兒期早行喻是一个非常想了解的问题,下面小编就带领大家看看这个问题。

原文标题:與兒期早行喻


從前有一個人,在某天夜晚對他的兒子說:「明天一早,你陪爸爸到某個村落去拿取東西。今晚早點休息,明天可別賴床了!」
隔天一大早,兒子一覺醒來,沒有知會父親,就迫不及待地衝出大門,獨自動身前往父親所說的村落。好不容易到達目的地

佛教动画宝夾印故事

了,身疲力竭,饑渴難忍,而且什麼東西也沒拿到,一無所獲。
兒子拖著疲憊無力的腳步回到家中。父親見兒子回來了,便呵責:「你怎麼這麼愚癡是一點

非空非色佛教故事

智慧都沒有。為什麼不等我一起出門呢?這樣白白地浪費時間來回奔波,簡直是自討苦吃,只會讓世間人笑話你啊!」
凡夫眾生也是如此,有些人認為出家剃除鬚髮,穿上了袈裟,就不用從師學習修行之道,徒有出家眾的形相,思考、言行卻與趨向聖道無關,失去了因出家修行,可獲得修習禪定、

佛教的故事读后感

福慧等功德利益,乃至於無法成就沙門妙果。就像那個愚癡的兒子走了許多冤枉路,讓自己精疲力竭,卻空無所獲一樣。不求明師諮受道法,落實修行,只是外表像沙門,卻無法得到出家沙門的利益與成就。

佛教故事编写

典故摘自:《百喻經.卷第四》

省思
憨山大師〈費閑歌〉云:「修行容易遇師難,不遇明師總是閑,自作聰明空費力,盲修瞎練也徒然。」佛法強調「行解並重」,古德云:「欲知山前事,須問過來人。」善知識能帶領後學少走冤枉路,乃至於不致走錯路、走遠路。因此,佛陀以此則譬喻提醒佛弟子:「不求明師諮受道法,失諸禪定道品功德,沙門妙果一切都失,如彼愚人虛作往返徒自疲勞。」人身難得今已得,佛法難聞今已聞,若能得親近善知識,親聞正法,應恭敬、感恩且虛心受教,切莫枉費了這百千萬劫難遭遇的殊勝因緣,而枉受輪迴之苦。
(责任编辑:admin)

原文出处:http://his.newdu.com/a/201710/23/327824.html

以上是关于佛教-與兒期早行喻的介绍,希望对想了解佛学知识的朋友们有所帮助。

本文标题:佛教-與兒期早行喻;本文链接:http://www.fzby666.com/gus/126670.html。

佛祖

  • 功德无量--- 扫码方法


    一、电脑端:使用微信扫码;


    二、手机端:1、长按图片;2、保存二维码图片;3、打开微信,扫一扫--相册

佛像、佛珠--京东商城宝贝推荐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