自在佛学知识网,分享佛学常识、佛教新闻、佛教故事、佛学经书等知识,是您学习佛学的好助手。
佛像、佛珠
佛像
佛珠

文化-彈琴喻

  • 佛教故事-自在佛学知识网
  • 2024-04-09 17:15
  • 自在佛学知识网

文化-彈琴喻 ,对于想了解佛学知识的朋友们来说,文化-彈琴喻是一个非常想了解的问题,下面小编就带领大家看看这个问题。

原文标题:彈琴喻



佛在王舍城

顽劣的学生佛教故事

迦蘭陀竹園時,弟子二十億耳尊者住在耆闍崛山,獨自一人精進用功。一日,二十億耳尊者靜坐思惟:「世尊的弟子精勤用功者,我可算是其中一人,但到現在卻還沒漏盡煩惱、成道證果,我還是返回俗家,過世人那種追求五欲的生活算了。我是名門之子,家裡財

因佛教转运的故事

寶豐足,至少可以廣行布施,累積一些福報。」
此時,佛陀知道了二十億耳心中所思,便請一位比丘到二十億耳處,通知他說世尊有事相找。二十億耳聽到世尊找他,馬上就前往,一見世尊即恭敬問訊頂禮。
佛問二十億耳:「你剛剛是否在想自己如此精勤用功,卻還是沒有漏盡煩惱、成道證果,所以想要返回俗家,追求五欲生活;而且自己又是名門之子,至少可以廣行布施,累積一些福報?」二十億耳發現世尊已知自己的想法,慚愧地對佛表示:「確實是這樣的,世尊。」
佛對二十億耳說:「我現在問你,你就所知的回答即可。二十億耳,你在俗家時,是否善於彈琴呢?」二十億耳回答:「是的,世尊。」佛又問:「你彈琴時,如果琴弦太緊,能彈出好聽的聲音嗎?」二十億耳回答:「世尊,琴弦太緊,不但聲音難聽,而且弦還會斷掉。」佛再問:「如果弦太鬆,聲音好不好聽呢?」二十億耳回答:「世尊,弦如果太鬆,聲音不僅不好聽,而且也彈不出聲音。」佛接著問:「所謂的善調琴弦,是否不可太緊也不可太鬆,才能彈奏出微妙和雅的琴聲呢?」二十億耳再答:「是的,世尊。」
佛為二十億耳開示:「修行也是如此,如果把自己繃得太緊,過度精進,心中起煩惱、生無明,就會退失菩提心;若太懈怠、太放逸,就如同琴弦太鬆一般,也會退失菩提心。我們修行就如同彈琴一樣,要合於中道,不可太執著,也不可太放逸,要在心上用功,不可著於表相。」二十億耳聞佛所說,歡喜作禮而去。
回到耆闍崛山,二十億耳尊者如佛所教,常念世尊所開示的道理,獨自靜坐思惟,最後漏盡煩惱,心得解脫,證阿羅漢果。


典故摘自《雜阿含經.卷九》


省思
所謂「平常心是道」,我們這念心太緊或

佛教故事十大女神

太鬆都不好。保持中道、祥和愉快,身心調適得當,不緩不急、不快不慢,時時刻刻在定慧當中。身體健康,心中平靜,什麼事情都會看得清楚,

佛教故事全集文字

更能為人生作出最好的決定。


(责任编辑:admin)

原文出处:http://his.newdu.com/a/201710/23/327918.html

以上是关于文化-彈琴喻的介绍,希望对想了解佛学知识的朋友们有所帮助。

本文标题:文化-彈琴喻;本文链接:http://www.fzby666.com/gus/126577.html。

佛祖

  • 功德无量--- 扫码方法


    一、电脑端:使用微信扫码;


    二、手机端:1、长按图片;2、保存二维码图片;3、打开微信,扫一扫--相册

佛像、佛珠--京东商城宝贝推荐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