自在佛学知识网,分享佛学常识、佛教新闻、佛教故事、佛学经书等知识,是您学习佛学的好助手。
佛像、佛珠
佛像
佛珠

释迦牟尼-善知識與惡知識

  • 佛教故事-自在佛学知识网
  • 2024-04-09 15:45
  • 自在佛学知识网

释迦牟尼-善知識與惡知識 ,对于想了解佛学知识的朋友们来说,释迦牟尼-善知識與惡知識是一个非常想了解的问题,下面小编就带领大家看看这个问题。

原文标题:善知識與惡知識



昔日,佛陀在舍衛城祇樹給孤獨園時,對眾比丘說:「今日我要為你們開示『善知識法』及『惡知識法』,你們要一心諦聽,善自思惟。」比丘們齊聲稱是,專注聆聽佛陀的教導。
佛陀說道:「何謂『惡知識法』?若有比丘常念:我為豪門望族而來出家學道,其餘比丘皆為卑賤之身而來出家,因而心生我慢、詆毀他人,此即『惡知識法』。或者,若有比丘常念:我極為精進持戒、如法如律,其餘諸比丘皆不精進持戒,而以此貢高我慢、詆毀他人,此即『惡知識法』。又或者,若有比丘常念:我修行有功,三昧成就,其餘諸比丘未得三昧,心意錯亂,不得禪定,並以此貢高我慢、詆毀他人,此即『惡知識法』。」
「此外,若有比丘常念:我智慧第一,其餘比丘皆無智慧。若以此貢高我慢、詆毀他人,即為『惡知識法』。再者,若有比丘常念:我常得飲食、床褥、臥具、醫藥等供養,其餘比丘皆不能得此供養。若此人因利養之物而

佛教荔枝核的故事

生我慢、詆毀他人,此即『惡知識法』。比丘們!所謂惡知識人,即是行此邪業之人。」
佛陀又說:「什麼是『善知識法』

立誓的佛教故事

?若有比丘常念:我出身豪門望族,其餘比丘雖不是出自豪門,然彼此佛性並無不同,此即『善知識法』。或者,善知識人不會因自己精進持戒,其餘比丘不持戒行,就認為自己與他人的佛性有所差別,亦不會因此貢高我慢、詆毀他人,此即『善知識法』。又或者,善知識人不會認為自己三昧成就,其餘諸比丘未得三昧,修行無定,就認為自己與他人的佛性有所差別,更不會因此貢高我慢、詆毀他人,此即『善知識法』。」
「此外,善知識人不因自己智慧成就,其餘比丘無有智慧,而認

佛教故事一滴水

為自己與他人的佛性有所差別,亦不會因此心生貢高我慢,詆毀他人,即為『善知識法』。再者,善知識人不會因自己常得飲食、床褥、臥具、醫藥等供養,其餘比丘無此供養,而認為自己與他人的佛性有所差別,更不會因此貢高我慢、詆毀他人,此即名為『善知識法』。」
佛陀告訴諸比丘:「今日,我為你們開示善知識法及惡知識法,你們應當遠離惡知識法,修持善知識法。」比丘們聽聞佛陀的開示後,歡喜奉行。

典故摘自《增壹阿含經‧卷八》


省思
一般人修行學佛後,知道要精進用功、持守戒律,卻容易以自己的標準

荣格讲的中国佛教故事

來檢視、要求他人。修行應以寬厚、包容、謙卑的心,來看待他人的修行,因為人人皆有佛性,此佛性不因貧富貴賤、聰明愚鈍而有分別,亦不因根器或修行成就而有不同,因此不能看輕任何人。修行是「但見己過,不論人非」,一顆謙虛、寬容的心,才是修行人的「善知識法」。


(责任编辑:admin)

原文出处:http://his.newdu.com/a/201710/23/327946.html

以上是关于释迦牟尼-善知識與惡知識的介绍,希望对想了解佛学知识的朋友们有所帮助。

本文标题:释迦牟尼-善知識與惡知識;本文链接:http://www.fzby666.com/gus/126552.html。

佛祖

  • 功德无量--- 扫码方法


    一、电脑端:使用微信扫码;


    二、手机端:1、长按图片;2、保存二维码图片;3、打开微信,扫一扫--相册

佛像、佛珠--京东商城宝贝推荐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