自在佛学知识网,分享佛学常识、佛教新闻、佛教故事、佛学经书等知识,是您学习佛学的好助手。
佛像、佛珠
佛像
佛珠

释迦牟尼-攝諸根,得離苦

  • 佛教故事-自在佛学知识网
  • 2024-04-09 14:09
  • 自在佛学知识网

释迦牟尼-攝諸根,得離苦 ,对于想了解佛学知识的朋友们来说,释迦牟尼-攝諸根,得離苦是一个非常想了解的问题,下面小编就带领大家看看这个问题。

原文标题:攝諸根,得離苦



過去,佛陀曾在波羅奈國的鹿野苑弘法。一日,佛陀於入城托缽的途中,在祠廟邊遇到一位內心起了貪念的比丘,佛陀告訴他:「比丘!你種下的苦子極為鄙穢。所謂諸根惡漏,有漏汁處,必有蠅集。」比丘一聽,明白佛陀已識其心念,於是升起敬畏之心,趕緊匆忙離去。
佛陀回到鹿野園苑後,告訴比丘們今天所遇到的事。此時,一位比丘恭敬合掌請示佛陀:「世尊,何為種苦子?什麼是鄙穢、惡漏

台湾佛教奇闻故事

?什麼又是蠅集?」佛陀開示說:「心中種種瞋恚嫌害,即為苦因。這些苦就如同種子,種下後將來必會招感種種苦果。再者,放縱自心、貪著五欲,則為卑鄙污穢之行。如果不知改正自心,進而違犯戒律規矩,放縱自己的言

佛教经典小故事图片

行舉止,即名惡漏。一旦六根長養了這些惡習,沒有慚恥之心,不知悔改,惡習就會如汁液招感蒼蠅般,招感更多煩惱,此

佛教中相由心生的故事

即蠅集。」接著,佛陀為大眾說了一首偈語:
「若有不攝諸根者,增長欲愛種苦子,
作諸鄙穢常流出,親近欲覺惱害覺。
若在聚落空閑處,心終無有暫樂時,
若於己身修正定,修集諸通得三明。
彼得快樂安隱眠,能滅覺蠅

佛教故事一村菊香

使無餘,
能修得行住健處,履行聖跡到善方。
得正智迹終不還,入於涅槃寂滅樂。」
比丘們聽完佛陀開示,歡喜奉行。

典故摘自《別譯雜阿含經•卷一》


省思
「佛者,覺也。」學佛,即是學習佛陀清淨的身口意。如能從言行中反觀自照,藉由持守戒律,以攝諸根,散亂之心即能消止。如此以善攝惡,廣植諸善根,累積善法資糧,終能淨心、明心,回復本具的清淨心,作生命的真主人。


(责任编辑:admin)

原文出处:http://his.newdu.com/a/201710/23/327968.html

以上是关于释迦牟尼-攝諸根,得離苦的介绍,希望对想了解佛学知识的朋友们有所帮助。

本文标题:释迦牟尼-攝諸根,得離苦;本文链接:http://www.fzby666.com/gus/126527.html。

佛祖

  • 功德无量--- 扫码方法


    一、电脑端:使用微信扫码;


    二、手机端:1、长按图片;2、保存二维码图片;3、打开微信,扫一扫--相册

佛像、佛珠--京东商城宝贝推荐

猜你喜欢